招教代表动物生肖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卷:2018年河南招教真题及答案,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招教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招教代表动物生肖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解析〕C、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2、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

A、鲁班发明锯子

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

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解析〕A、真正的创造是指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3、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解析〕D略。

4、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解析〕D苏格拉底在教学法中强调使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得出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

5、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

A、科任教师

B、班主任

C、级任导师

D、班委会

〔解析〕B班主任是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

6、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解析〕C、对个别学生的教育也包括了对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教育,需要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解析〕D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8、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解析〕B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正强化。

9、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解析〕C、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定义。

10、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解析〕B为教师的期待而学习的动机是低级的动机。

11、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解析〕D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用练习曲线(学习电码的练习曲线)表示。

12、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

A、器械型操作技能

B、细微型操作技能

C、连续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解析〕A、略。

1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是下面哪种儿童发展观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教育论

〔解析〕A、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而题干正好是对这一概念的举例。

14、”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来的?()。

A、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解析〕D根据个人身心发展常识,”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特点提出来的。

15、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解析〕C、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二、多选题

1、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成果主要表现在()。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解析〕A、BC、D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2、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的困难,我们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中哪些手段来查找困难的症结()。

A、智力测验

B、阅读测验

C、与此相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

D、心理辅导

〔解析〕A、BC、此题主要考查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的实际应用。

3、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

A、男女性别差异

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

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

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解析〕A、C、DE幼儿与少年是不同的年龄阶段,属于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解析〕BC、DE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课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故BC、DE选项均为共同的发展趋势。

5、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实际性

E、操作性

〔解析〕A、BC、E见大纲相关内容。

6、下列因素属于学习环境的设置的有()。

A、流通的空气

B、适宜的温度

C、空间范围

D、室内布置

〔解析〕A、BC、D学习环境的设置首先要注意调节自然条件,如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明亮的光线以及和谐的色彩等。其次,要设计好学习的空间,如空间范围、室内布置、用具摆放等因素。

7、如何做关系图()。

A、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

B、找出次要的观点或支持主要观点的部分

C、标出这些部分,并将次要的观点和主要的观点联系起来

D、一般从左向右展开,用箭头连接各步

〔解析〕A、BC、 D项是流程图的要求。

8、义务教育的学制,通常有()。

A、”六三”学制

B、”五四”学制

C、”九年一贯制”

D、”四二”学制

E、”六年制”

〔解析〕A、BC、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学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小学和初中”九年一贯制”。

9、义务教育中,以下各方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

A、儿童

B、国家

C、家庭

D、社会

E、企业

〔解析〕A、BC、D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10、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解析〕A、BC、D测验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效度、信度、难度与区分度。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3、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

4、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程序教学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案要点〕

程序教学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有:(1)教材分为小步子;(2)学生对所学内容反应积极;(3)反应后有即刻反馈;(4)尽量低的错误率;(5)教学允许学生自定步调。

2、简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答案要点〕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1)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前提。(2)了解学生。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3)问题情景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3、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要点〕

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基本性质,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

(1)普及性。小学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应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因此,小学课程应保障学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要符合国家基本标准。

(2)基础性。小学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

3)发展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4)可接受性。小学教育的课程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4、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案要点〕

(1)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

(2)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强化课程的弹性,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主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方案。

5、《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答案要点〕

《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这规定了《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发展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一般指普通中小学教育,它是一个奠定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状况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第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第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结合当前的素质教育,论述教师应如何正确评价和对待学生的考试分数。

〔答案要点〕

(1)用考试分数评定学生的学业成就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首先,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量化评定方式,但在很多时候其客观性和准确性不一定优于其他评定方式;其次,考试分数可以大致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于教师评估教学效果、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如果学校和家长过分强调用分数来评判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动机,形成低水平的自我评价。

(2)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考试分数。首先,教师对各科分数的统计处理不应仅使用原始分数,应结合标准分数以求对学生成绩的相对位置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其次,要兼顾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运用,不能单纯以学生的名次作为评定学业成绩的唯一指标;再次,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报告要有充分的信息来源,不能仅仅以考试分数为依据;最后,教师在报告学生的学习结果时,必须使学生和家长认识到考试分数通常不具有绝对价值,只具有相对意义。

2、试述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特点与教育。

〔答案要点〕

小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儿童入学标志着由游戏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第一,感知能力的发展与教育:儿童入小学时感知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可以在教师组织下进行简单的观察。

第二,注意力的发展与教育: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发展中一般已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听讲、读写、计算等学习活动。但他们的注意容易分散,无意注意占比重较大,注意的情绪色彩很明显。

第三,记忆能力的发展与教育: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1)由无意记忆为主发展为以有意注意为主。

(2)由机械记忆为主向增强理解记忆发展。但从总体来看,小学生的记忆优势还在机械记忆方面。

(3)由对形象事物识记为主,向增强对抽象内容识记能力的发展。

第四,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教育: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突出表现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以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等良好思维品质需要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注意培养。

第五,想像能力的发展与教育: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得到迅速发展,但小学生的想像多属于再造性的想像,创造性的成分还不很多,这就需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丰富其想像内容,发展想像力,更要特别注意创造性想像能力的培养,它对提高认识能力,乃至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创造型人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更多招教真题资料请点击了解更多进入山香教育官网查看。

招教代表动物生肖2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教育现象包括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教育现象被认识和研究变成了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最基本的规律有两条一条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外部规律)另一条是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内部规律)

教育学研究的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根本任务)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学发展大体可分为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四个阶段。

萌芽时期

中国的萌芽:

孔子

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学说核心:仁和礼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体现了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朴素的公平)

教育的目: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文、行、忠、信;道德教育居于首位;偏重人事和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樊迟请学嫁)

教育功能:个体功能(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刚出生的时候,禀性是善良的。只是由于后天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同,差异就会越来越大)

社会功能:庶、富、教

教育原则:

启发性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世界上最早提)

因材施教原则: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巩固性原则:温故而知新

学思行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以致用

德育原则:

因材施教: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知行统一:力行而近乎仁、学以致用

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博学于文约之于礼,欲罢不能’

‘博学于文约之于礼’这也是孔子的教学纲领

品德修养指导法: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优则仕:社会本位论的思想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榜样示范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教学反思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终身学习

性相近,习相远--外铄论

性相近,习相远和‘有教无类’思想本质是一致的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内发论的观点

人性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又次之,困而不学,思民为下已---体现了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师观: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

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自我修指导法。)

孟子(内发论)(大善人)

最早提出‘教育’一词:《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持‘性善论’的观点,认为教育就是扩充善性的过程。这一要求贯穿在他的整个教学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在人伦关系上孟子又进一步提出‘大丈夫’人格

荀子(外铄论)

提出‘性恶论’教育目的是‘化性起伪’

学习过程:强调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墨子:

以‘兼爱’‘非攻’为教,

教育内容特色和价值: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突破了儒家六艺,堪称一大创造。

认为知识来源于:亲知、闻知、说知(知说:依靠类推和明故的方法来获取知识)。中国教育史上最先明确提出量力性原则: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从事焉。

《学记》

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教育专著,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古:教师的教促进教师的学,今:教师的教促进教师的学)

尊师重道: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

教师观:

藏息相辅:大学之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强调课内课外相结合

豫时逊摩:预防+及时+循序渐进+观摩学习(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逊,相观而善之谓摩;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

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交喻也

长善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学不躐等=循序渐进。

朱熹:神话起源的代表人物;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涵泳指的是反复咀嚼切己体察:身体力行、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苏格拉底:

教育的目的:培养治国之才。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道德

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美德即知识’‘德行可教’认为教育可以培养道德。

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术、是西方最早提出启发法的教育学家。

柏拉图:

认为教育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也是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渊源。

《理想国》被称为公共教育思想的渊源

《理想国》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教育》并称三大里程碑

柏拉图寓学习与游戏的最早提出者

亚里士多德:

西方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认为教育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认为教育是国家的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的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并提倡顺应自然以儿童身心的发展成长为主。著作有《政治学》《论灵魂》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昆体良:

是西方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雄辩术原理》或《论演说家的演讲》是西方第一本教学法论著,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修养的雄辩家

提出班级授课制的萌芽思

总结了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过程。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培根提出了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

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也是近代第一本教学著作。“近代教育学之父”之称。

著 作:《母育学校》《大教学论》《世界图解》(是世界上最早有插画的儿童教科书)

‘泛智’教育:体现了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一切青年男女都应该进学校)

教育适应自然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夸美纽斯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根本性指导原则。

班级授课制:这也是他的最大贡献之一。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尤其重视直观性教学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替代他的图片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世界图解》世界最早带有插画的儿童教科书)还有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是第一个系统论述了教学原则的教育学家

德育内容:提出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作为基本德行还纳入了劳动教育。

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

口诀:范自然在班级受劳动

卢梭:《爱弥儿》

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

他认为自然是善的,人性是善的,只是社会把人变坏了

卢梭的教育理论以“自然主义教育理论”著称

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是使儿童“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爱弥儿》宣扬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是《爱弥儿》的开篇第一句。

提出消极教育,既不干涉不观书,不压制,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并不是完全的不干预只做两件事:观察自由活动中的儿童;防范外界不良影响

提出自然后果的教育方法。儿童犯错后自己承担后果自己提高认识。创办了泛爱学校。

‘泛爱学校’是在夸美纽斯的影响下出现,按照卢梭的教育观点提出了培养博爱、节制、勤劳的美德,泛爱学校中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法。

主张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著

康德:《康德论教育》

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万能论的支持者,

最早在大学开设讲座的学者之一。

裴斯泰洛齐

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被誉为“慈爱的儿童之父”“孤儿之父”。西方最早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他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第一位实践家)

著 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1.教育心理学化

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所谓“教育心理学化”就是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2.要素教育论

他认为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

3.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教育的首要功能应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发展。

他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使人的各种能力和谐发展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洛齐

洛克:

英国近代教育家,英国绅士教育和实科教育的倡导者,"外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著 作:《教育漫话》

1.提出"白板说"

洛克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

他认为人的心灵就像一块白板,没有任何特性;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之八九都是教育之故;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2.提出"绅士教育论"

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而这种培养只能通过家庭教育,由此提出了"绅士教育论"。绅士教育的内容:智育、体育、德育。并认为体育为先,德行为重,智育最后,绅士教育要把德行放在首位

口诀:绅士洛克在白板上画漫画。

斯宾塞:

《教育论》有三篇论文,其中《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比较有名

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完美生活等同于幸福生活未来生活。但是二者都依赖于最有价值的科学知识。这也体现了他的生活本位论(教育准备生活说。)

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

赫尔巴特和斯宾塞都主张实质教育论(主张发展知识)强调实用科学的作用,反对古典语言和文学。特别重视体育。而且主张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反对形式教育主张实科教育

赫尔巴特

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其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著 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观 点:

1.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

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

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重视和发展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意识阈”和“统觉”。

2.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可分为两种:“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

“必要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指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具体来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这五种道德观念。

3.教育性教学原则

在西方教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

“教育性教学”指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4.教学四阶段论

“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构成(后由其学生席勒发展为五个阶段,即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这一理论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5.“旧三中心论”

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提出了“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

杜威:

他倡导活动课程理论,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誉为“哲学家们的哲学家”“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

著 作:《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观 点:论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这是对“教育即生活”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到课程的变革(“从做中学”)是层层递进的。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教育无目的论:“教育即生活”中引出他的“教育无目的论”,他将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本身联系起来,反映了教育活动主体的自觉。“教育无目的论”并非主张真正的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

正如杜威所说:“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3.“新三中心论”

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提出“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从做中学”五步教学法

创情境;定疑难;提假设;推断;验证假设

5.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

机能主义的先驱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有詹姆士、杜威、安吉尔等人。(1)主张研究“意识流”;

6.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主张:

(1)教育即生活

(2)教育即个体经验持续增长;

(3)学校是雏形的社会;

(4)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

(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6)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儿童中心课程理论、活动课程理论)

经验论: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教育应以儿童经验为起点‘从做中学’

主动作业论:

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其实杜威并不否认课程组织要考虑教材的逻辑顺序,但他更重视课程组织要考虑儿童的心理顺序,他主张课程组织应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将教材心理学化在教学过程中将儿童的个体经验逐渐提升到财的逻辑水平。

设计教学法:杜威首创克伯屈加以推广并写了《设计教学法》一书。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课程组织形式。

招教代表动物生肖3

(7·7)

■单选题

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A.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B.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C.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答案:C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与各门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式不是以掌握系统化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2.下列教育家与其著作对应有误的是(  )

A.洛克——《教育漫话》

B.赫尔巴特——《教育学》

C.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D.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答案:B

解析:赫尔巴特的代表作品是《普通教育学》,《教育学》是凯洛夫的代表作品。

3.教师就某一单元内容编制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这是一种(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B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题干所述测试属于形成性评价。

4.下列关于心理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受人类实践活动过程的影响和制约

B.霍尔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是由种系发展决定的

C.教育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接受的来自环境方面的最主要的影响,在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D.皮亚杰认为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过程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认知发展

答案:A

解析:埃里克森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A项说法错误。霍尔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B项说法正确。教育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最主要的影响,也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C项说法正确。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过程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认知发展的。D项说法正确。

5.学生运用学会的公式解决某一类型的问题,体现的是(  )

A.常规思维

B.直觉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直观动作思维

答案:A

解析: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例如,学生运用已学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

■多选题

6.下列属于杜威的教育观点有(  )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生长

C.学校即社会

D.生活即教育

答案:ABC

解析:“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提出的教育思想。

7.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需要(  )

A.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B.提高校长的素质

C.提高教师的素质

D.加大教育督导力度

E.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答案:AD

解析: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大教育督导力度,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加强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8.下列阐述教育理论的著作中,作者和其作品相一致的是(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卢梭的《教育漫话》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答案:ACD

解析:卢梭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教育漫话》的作者是洛克。

9.下列选项中,属于幻想的有(  )

A.有个小学生将来想成为科学家

B.庄周梦蝶

C.夜晚注视天空中的星星久了,觉得星星在动

D.守株待兔

答案:AD

解析:幻想是有意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B项属于无意想象;C项属于自主运动。

10.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  )的影响。

A.期待

B.诱因

C.结果因素

D.先行因素

答案:CD

解析: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

(7·8)

■单选题

1.关于教学语言的特点,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教学语言要用书面语言,不能用口头语言来表达

B.教师在语言表达中应当充满感情色彩

C.课堂上的语言活动应该具有计划性与目的性

D.教学语言要具有艺术性、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答案:A

解析:良好的教学口语是每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育教学能力,它既具有书面语的准确、严密等特点,又具有口语的通俗和流畅的特点。

2.以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其典型的表现形式是(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答案:B

解析: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活动课程,认为课程应当是一系列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发展能力。

3.某教师教授《景阳冈》时发现学生积极性不高,便灵机一动,让学生替武松写一封求职自荐信,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体现出教师劳动的(  )

A.复杂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答案:C

解析:教师通过改变教学内容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

4.王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判断学生使用的是什么样的学习策略。这说明学习策略具有(  )

A.主动性

B.迁移性

C.外显性

D.内隐性

答案:C

解析: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常常需要进行某些外部的学习操作,并对此做出适当的监控,表现出外显性特点。题干所述体现了学习策略的外显性。

5.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希望多交朋友是为了满足(  )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答案:D

解析: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故题干中希望多交朋友是为了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

■判断题

6.教学就是上课。(  )

答案:×

解析:上课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方式,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二者不能等同。

7.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的作用是无条件的。(  )

答案:×

解析: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其实现是有条件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8.视敏度是指视觉辨别物体细节的能力,一个人辨别物体细节的尺寸越大,视敏度越高。(  )

答案:×

解析:视敏度是指视觉辨别物体细节的能力,一个人辨别物体细节的尺寸越小,视敏度越高

9.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

答案:×

解析:实物直观往往不易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模像直观可以人为地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

10.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  )

答案:√

解析:按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将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7·9)

■单选题

1.在合作办学、教师聘任等方面发生的法律责任属于(  )

A.刑事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行政法律责任

D.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

答案:B

解析: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作为法人,会经常参与各种民事活动,如合作办学、委托培养、有偿服务、知识产权转让、劳动用工、教师聘任等,往往要与其他主体签订各种合同,发生各种民事性质的法律责任。在出现法律纠纷时,可以要求追究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请求民事赔偿

2.孟子提出的“盈科而后进”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答案:B

解析:“盈科而后进”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体现的是循序渐进原则。

3.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是(  )

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寅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B

解析:“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4.儿童在某一时期会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不小心撞到了椅子,会小心翼翼地把椅子扶起来,并且摸着椅子自言自语:“不痛不痛,伤口快好。”打碎杯子,会可怜兮兮地问妈妈:“妈妈,杯子死掉了吗?”根据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儿童可能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B

解析: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泛灵论的特点,即将人类的特征赋予无生命的物体。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会认为任何物体都是有生命的。

5.“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描述的是(  )

A.学习迁移

B.下位学习

C.认知风格

D.发散性思维

答案: A

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多选题

6.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家庭教育

答案:ABCD

解析: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

7.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鲍尔斯

B.布厄迪尔

C.金蒂斯

D.斯普兰格

答案:ABC

解析: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斯普兰格是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8.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ABCDE

解析:一般认为,我国现在的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主要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9.下列属于思维的品质的是(  )

A.广阔性与深刻性

B.独立性与批判性

C.灵活性与敏捷性

D.间接性与概括性

答案:ABC

解析:间接性与概括性属于思维的特点,不属于思维的品质。

10.英国心理学家华拉斯分析了前人的研究后认为,任何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都包括(  )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明朗阶段

D.验证阶段

答案:ABCD

解析:英国心理学家华拉斯1926年提出了创造过程的“四阶段理论”。他分析了前人的研究后认为,任何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都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

(7·10)

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  )是最严重的行政处罚。

A.财产罚

B.申诫罚

C.人身罚

D.行为罚

答案:C

解析:人身罚是限制或剥夺违法者人身自由的处罚,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

2.下列不属于情绪教育与辅导目标的是(  )

A.认识、识别情绪

B.情绪沟通和熏陶管理

C.管理调控情绪

D.压抑负面情绪

答案:D

解析:情绪辅导主要包括情绪认识、情绪识别、情绪沟通、情绪控制和情绪熏陶五个方面。情绪辅导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排解、控制消极情绪,采取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宣泄,而不是压抑负面的、消极的情绪。

3.根据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创新与动手实践相结合

B.认知与情感体验相结合

C.道德与知识学习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D

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4.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  )

A.促进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B.促进学生提高学业成绩和技能C.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D.促进教师进行更优的教学设计

答案:A

解析: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5.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S-R联结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  )

A.准备律

B.强化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答案:D

解析:效果律是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故题干所述符合效果律。

判断题

6.我国唐代已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  )

答案:×

解析:我国现代教育制度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7.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  )

答案:×

解析:全面发展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并不是平均发展。

8.记忆提取就是解决问题。(  )

答案:×

解析: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操作,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而不是简单的记忆提取。

9.学习动机的作用之一是可以提高信息加工水平。(  )

答案:√

解析:学习动机的作用是朝向具体目标,激发和维持某种活动和提高信息加工水平。

10.对时间的管理属于学习策略。(  )

答案:√

解析:对时间的管理属于资源管理策略,属于学习策略的一种。

(7·11)

■单选题

1.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答案:B

解析:人身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包括身体行动自由和表达的自由。侵害学生人身自由的表现形式有:非法拘禁和限制学生、非法搜查学生、非法限制学生表达自由的权利等。

2.某语文教师在讲生字“灭”的时候,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里点燃一根蜡烛,然后在杯口盖上一块玻璃,火渐渐熄灭了。该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答案:C

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题干中的语文教师通过示范性的实验来讲生字“灭”,这是对演示法的运用。

3.小学低年级教学很少使用模像直观,高中教学经常使用模像直观。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稳定性规律

D.可变性规律

答案:A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小学低年级教学可以多应用直观的方法,而对高年级学生来说,要多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在讲授《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一课时,孙老师带领学生们深入校园,分组观察校园里不同的植物。有的观察教学楼旁的花,有的观察操场后的大树,有的观察图书馆旁的草坪,同学们认真又积极。随后,孙老师让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孙老师的教学体现的教育理论观点是(  )

A.联结主义

B.行为主义

C.建构主义

D.认知主义

答案:C

解析: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孙老师带领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学习,并让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这体现的是建构主义的观点。

5.学生解答几何难题后,对自己的解题思维进行反思、总结。其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C

解析: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而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根据题干描述可知,学生采用的学习策略是元认知策略。

■多选题

6.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曾经出现的属于教育机构的有(  )

A.庠

B.序

C.瞽宗

D.辟雍

答案:ABCD

解析:商代已经有了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文献记载中关于商代学校的名称有“大学”“小学”“庠”“序”等。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它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西周时期的大学有两种,天子所在的大学称辟雍,诸侯所在的大学称泮宫。

7.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学校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主要类型是(  )

A.职官学校

B.官学

C.文士学校

D.私学

E.书院

答案:BDE

解析:在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类型主要有官学、私学和书院,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是古代埃及的学校类型。

8.教师的职业形象包括(  )

A.道德形象

B.文化形象

C.社会形象

D.人格形象

E.专业形象

答案:ABD

解析:教师的职业形象应是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三者统一的整体。

9.根据刺激来源于有机体外部还是内部,可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下列属于内部感觉的是(  )

A.平衡觉

B.运动觉

C.内脏感觉

D.视觉

答案:ABC

解析: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分为机体觉(内脏感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10.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有(  )

A.影响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情感体验

B.影响学生对后续学习的期望

C.影响学生学习努力程度

D.影响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

答案:ABCD

解析: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表现在:(1)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情感体验的影响;(2)对学生后续学习的期望的影响;(3)对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的影响;(4)对学生自身的认识和评价的影响。

(7·12)

单选题

1.学校评定奖学金,小伟成绩非常好,但因跟班主任关系不太好,而被班主任取消资格。班主任侵犯了小伟的(  )

A.健康权 B.人格尊严权 C.荣誉权 D.财产权

答案:C

解析:荣誉是一个人受到外部给予的光荣称誉,每个学生在学校应有平等的机会获得。班主任取消了小伟的奖学金资格,侵犯了小伟的荣誉权。

2.形式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和能力。下列被形式教育论认为最有发展价值的学科是(  )

A.数学 B.物理 C.化学 D.生物

答案:A

解析:形式教育论认为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实质教育论认为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法律)或实科课程最有价值。

3.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凯洛夫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答案:D

解析: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四阶段论,即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

4.学校来了一位新学生,班主任老师发现他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决定对他进行干预。该老师所采取的最恰当方式是(  )

A.团体辅导

B.角色扮演

C.个别心理辅导

D.心理训练

答案:C

解析:个别心理辅导是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助人活动,是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或矫治,以缓解学生的心理疑惑或压力,并促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新来的学生是单独的个体,自身存在独特的心理问题。班主任老师应针对新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5.将饼干藏起来,儿童会去寻找;将饼干掰成两半,儿童认为饼干变多了。儿童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B

解析: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守恒”能力或没有形成“守恒”的概念,思维缺乏观念的传递性,不能进行可逆运算。题干中的儿童认为掰成两半的饼干变多了,这说明该儿童还没有形成守恒的概念,因此该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

判断题

6.照顾到个别学生也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标准。(  )

答案:√

解析:教师上好一节课的标准包括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7.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教育要抓关键期。(  )

答案:×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要抓关键期。

8.教育者严格要求学生,就很难尊重信任学生。(  )

答案:×

解析:在德育工作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和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前提。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9.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

答案:√

解析:教师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特征等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平常表现出的不健康的情绪和行为都会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10.在晴朗的夜晚,人们看到月亮在动,云是静止的,属于知觉现象中的诱导运动。(  )

答案:√

解析:由于云的运动而使本来静止的月亮产生运动的印象,属于诱导运动。

(7·13)

■单选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  )未成年人。

A.学习成绩差的

B.社会能力差的

C.生活能力差的

D.有残疾的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2.某小学借助该地特有的醒狮、龙形拳等非遗项目,由该校体育教研室老师集体开发了《醒狮表演》和《龙形拳》的课程,并且定期在学校开展“我是小小传承人”的系列活动。该课程属于(  )

A.校本课程

B.隐性课程

C.显性课程

D.地方课程

答案:A

解析: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题干中由学校体育教研室老师集体开发的课程属于校本课程。

3.下列关于教育的阐述,正确的是(  )

A.学校产生于封建社会时期

B.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C.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阶级性

D.从词源看,中文的“教育”有潜质引发之意

答案:B

解析: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A项错误;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无阶级性,C项错误;从词源看,西方的“教育(education)”有潜质引发之意,D项错误。

4.王老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经常发自内心的表扬他们,正是受到王老师的鼓励与赞扬,学生们的表现也越来越好。学生的变化体现的是(  )

A.首因效应

B.光环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马太效应

答案:C

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王老师的鼓励与赞扬使得学生的表现越来越好,这体现的是罗森塔尔效应。

5.教师主动对自身教学活动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这是(  )

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操作能力

C.教学监控能力

D.教学研究能力

答案:C

解析: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故题干所述体现了教学监控能力的内涵。

多选题

6.下列选项出自《学记》的有(  )

A.“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C.“师严然后道尊”

D.“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答案:BCD

解析:A项属于荀子的教育思想。

7.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的尊重学生的四个原则是(  )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答案:ACDE

解析: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尊重学生的四个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8.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

A.工作关系

B.人际关系

C.组织关系

D.心理关系

E.利益关系

答案:ABCD

解析:就微观而言,师生关系主要指师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包括为完成教育任务而形成的工作关系,为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以组织结构形式表现的组织关系,以情感认识等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

⒐孩子喜欢吃肉,妈妈要求孩子先吃菜再吃肉。妈妈的做法属于()

A. 消退 B. 强化 C. 惩罚 D. 替代

答案:B

解析:略。

10.下列有利于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有(  )

A.使学生进行重复机械学习

B.鼓励主动发现问题

C.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D.避免进行评价

答案:BC

解析:A项重复机械地学习和D项避免进行评价都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