丐古代表什么生肖

县后巷曾称缘猴巷 你可知温州这些“猴典故”,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温州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丐古代表什么生肖1

温州网讯明天,就正式进入丙申猴年了!各位读者,新春快乐!

中国文化中出自猴的典故非常多,成语如“沐猴而冠”,歇后语如“猴王闹天宫——大打出手” ;一只猴爬在枫树上挂印,那是“封侯挂印”;猴子骑马,那是“马上封侯”;还有经典形象“齐天大圣”……猴子早已成为国人精神文化世界里的形象大使。

其实,在我们温州,也有很多与猴有关的故事或俚语,通过采访温州市民俗协会会长金文平、温州市影视家协会副主席李涛等专家,记者搜罗了部分“温版”猴典故。

1位主角:《温州两家人》里的“侯三寿”

去年《温州两家人》热播,这部诠释新温商如何坚守诚信本心、赶超发展的电视剧,让两位男主角侯三寿和黄瑞诚走进千家万户。

说起“侯三寿”的取名由来,《温州两家人》编剧之一李涛说,的确与猴有关。

在中国,猴子多被视为聪明伶俐的动物。侯三寿这个角色的设定,就是一个聪明、精明、头脑灵活的形象,在商场上他点子多,灵动,于是以“侯”谐音“猴”,“三寿”则寓意其三条命、打不死。

在剧中,侯三寿被发小黄瑞诚亲切地叫做“三猴子”,有句台词是“头上顶个猴,怀里揣着个猴,屁股底下还有个猴”,就是用猴子机灵的形象作比,体现侯三寿的精明,这也是一部分温州商人的代表。

1个地名:“县后巷”曾称“缘猴巷”

县后巷是温州市区一条巷名,东起华盖里,西至解放街,全长300余米。现在很少人知道,“县后巷”在历史上曾一度称“缘猴巷”,在温州话里,这两个词发音是一样的。

“缘猴巷”的典故来自明代一个故事,说的是巷内有个耍把戏的民间艺人,养了一只聪明伶俐的猴头,这猴很听话,也很懂人性,深得主人喜爱。

有一回,猴头精彩的节目赢得了如雨点般的投掷铜钱声,没几下功夫铜钱篓就满了。这时,在一旁观看的几个小偷趁人不注意,抢过铜钱篓拔腿就跑。说时迟那时快,猴头“哧”的一声就向着马车追赶而去,其后,五天不见音讯。

猴头和铜钱全没了,耍把戏的呆在家里抱着棉被一病不起。就在第五天的深夜,奇迹发生了,勇敢的猴头捧着铜钱篓突然出现在主人床前,遍身血迹斑斑,可见曾发生过一场搏斗。主人见状泪如雨下,急忙抱起猴头惊喜万分。

从此,“猴头抓小偷”的故事便四处传开了,人们纷纷来看望智勇过人的猴头,赞叹主人和它的天性之缘,“猴缘”之说渐成佳话,结果连巷名也被取上了。

一直到了清朝年间,以地处永嘉县署之北,当地谓北为“后”,从而巷名谐音改为“县后巷”。

1句俚语:猴头翻筋斗,只替丐儿做人家

“猴头翻筋斗,只替丐儿做人家”是一句较为常见的温州俚语,也有版本写作“猴头翻筋斗,只逮丐儿妆人家”。

金文平解释说,以前在温州街头,经常能见到耍猴的乞丐,猴子在前面表演“翻筋斗”、“打秋千”,围观的人如果看得乐呵,就给乞丐的碗里扔点钱。

其实就是说,卖力的是猴子,赚钱的却是他的主人。现在用来形容白白给人打工、做苦力,利益却被别人得了。故有市民对此笑着感慨说:“交友须谨慎噢”。

1种中草药——猴接骨草

猴接骨草是《中华本草》入编记载的一种中草药。它有个学名叫短叶赤车,系荨麻科赤车属植物,一般生于山溪沟边,因为它的根、茎及叶可以入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扭伤肿痛等,民间叫它猴接骨草。

关于“猴接骨草”这个名字的由来,民间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古时候一个大户人家后院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面还生出不少藤条垂地,甚有风味。有一天,不知道从哪儿来了几只猴子,就在藤蔓上打秋千,来回荡去不亦乐乎。为了赶走猴子,主人就用刀把藤蔓都砍掉了,心想“看这些猴子还怎么打秋千”。

谁知道半夜里,这群猴子不知从哪儿衔来许多草药,敷在藤蔓上,一条一条连接好,第二天又接着打秋千。主人再次把藤蔓砍断,猴子夜里又继续用草药把藤蔓接上,隔天又继续打秋千。

一位郎中听说了这个事,很感兴趣,还有这种神奇的草药?他颇费周折地找到猴子用的这种草药,并几番试用,发现了这种草药还可以治疗跌打损伤,于是沿用下来。这种中草药也被民间称为“猴接骨草”。

还有这些与猴子相关的歇后语

猴屁股——自来红

猴子拉犁——顶牛

猴子拿棒槌——胡抡

猴王闹天宫——大打出手

猴子戴手套——毛手毛脚

猴子爬上旗杆顶——高高在上

猴子倒立——尾巴翘起来了

猴子爬竹竿——上蹿下跳

猴子坐火箭——远走高飞

-新闻链接:

猴年大年初一“三猴”贺新春

即将到来的猴年(丙申年)有一个罕见的历法现象就是三猴贺新春:大年初一(8日),猴年、猴日和猴时这3只“猴”将一同为全国人民拜年。

我国古代是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的。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我国古代也有用12生肖(属相)纪年的,并且12生肖与12地支是一一对应的。这就是子对鼠、丑对牛、寅对虎、卯对兔、辰对龙、巳对蛇、午对马、未对羊、申对猴、酉对鸡、戌对狗、亥对猪。从某一意义上说,申就是猴、猴就是申。

我国农历天干与地支的组合,凡是有地支“申”字的就是“猴”。农历丙申年就是猴年。农历丙申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庚申日就是猴日。申时就是猴时,猴时在每天的15时至17时。因此,农历丙申年春节就是三猴迎新春。据了解,这一稀奇历法现象,上一次出现在1920年2月20日春节(庚申年),距今96年;下一次将发生在2076年2月5日春节(丙申年),距今60年。

本文转自:温州网

丐古代表什么生肖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光是我们每天用到的汉字就有3000多个,而且不少汉字结构十分相似,你能分清楚这些长得好像“双胞胎”的汉字们吗?快来试一试分辨他们吧!

*1. 己,已,巳

  己(jǐ):自己,对别人称本身或本身所属的一方。或者姓氏用字。

  已(yǐ):停止。已还有止,罢了;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等意思。

  巳(sì):其本义是胎儿,还可以表示十二生肖中的“蛇”和终止。

  区别:根据他们封口程度,用个顺口溜记住它们“已半巳满不出己”。

*2. 戌,戍,戊

  戌(xū):十二地支的第十一个(戌狗就是它,戊戌变法那年就是狗年)

  戍(shù):保卫镇守的意思(戍守,戍边)。

  戊”(wù):十天干的第五个(一般不是独立出现,如,戊戌变法。)

  区别:根据他们左边中间那一点点不同,可以用顺口溜记住它们“横戌点戍戊中空”。

*3.日,曰

  日(rì):指太阳,白天、一天天,指某一天。

  曰(yuē):是“说”、“为或是”、“叫做”、也作为语气助动词。

  区别:日字要细长一些,苗条一些;曰字就要显得矮胖一些,貌似有一个大肚子似的。

*4.祇,祗,衹,袛

祇(qí):礻+氏,古时候对地神的称呼。

祗(zhī):礻+氐,形容恭敬的意思。

衹(zhǐ):衤+氏,同“只”。

袛(dǐ):衤+氐,服饰,袛禂指短衣。

区别:区别前两个是衤字旁,后两个是衤,第一和三个字底下无点,第二和四个字底下有点。

*5.赢,嬴,羸

  赢(yíng):是会意字,本义为赢利。

  嬴(yíng):嬴为增益,增加的含义,同时也为姓氏。

  羸(léi):本义:瘦弱。羸还有疲困、 贫弱 、低劣、缠绕、困住等意思。

区别:“赢”可拆字为“亡”“口”“月”“贝”“凡”。“羸”可拆字为“亡”“口”“月”“女”“凡”。“羸”可拆字为“亡”“口”“月”“羊”“凡”。

*6.洗,冼

洗(xǐ):洗是一个动词,比如,洗澡,洗手,洗菜,洗衣服…

冼(xiǎn):冼是一个姓氏,相信大家都有听过一个名字,《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冼星海。

区别:偏旁不同。

*7.丐,丏

丐(gài):这个字很常见,乞丐,丐帮等。

丏(miǎn):动词是看不见的意思,名词的意思是避箭的短墙。

区别:丏的右边多了一竖。

*8.汆 氽

汆(cuān):上面是个“出入”的“入”字,是一种烹饪手法,把食材放进热水里烫一下。比如,武威人常说的“汆一哈肉”。

氽(tǔn):上面是个“人类”的“人”字,也是一种烹饪手法,指油炸。

区别:汆字的上面是“入”(rù),氽字的上面是“人”(rén)。

*9.祟,崇

  祟(suì):上“出”下“示”,形容鬼鬼祟祟的意思。

崇(chóng):上“山”下“宗”,表示崇拜的意思。

  区别:祟的上半部“出”,崇的上半部是“山”和“宀”。

*10.口,囗

口(kǒu): 人或动物饮食、发声的器官。

囗(guó/wéi):比“口(kǒu)”字大了一号,属于古文中的生僻汉字,分别同“国”和“围”。

区别:从汉字结构来说,“口”字属于独体字,而口字旁的字多为左右结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丐古代表什么生肖3

亥「亥」019

2022-05-11 09:11·语料汇总

朱亥,◆[戰國]時俠客,[魏][大梁]人。有勇力,隱於屠肆。○[秦]兵圍[趙],[信陵君]既計竊兵符,帥[魏]軍,又慮[魏]將[晉鄙]不肯交兵權,遂使,[亥]以鐵椎擊殺[晉鄙],奪[晉鄙]軍以救[趙]。事見《史記‧魏公子列傳》。○[唐][高適]《古大梁行》:“俠客猶傳[朱亥]名,行人尚識[夷門]道。”○[明][許自昌]《水滸記‧遣訊》:“勇能挾[荊軻]之劍,義堪提[朱亥]之椎。”

章亥,◆[大章]和[豎亥]。古代傳說中善走的人。○《文選‧張協<七命>》:“躡[章][亥]之所未跡。”○[李善]注引《淮南子》:“[禹]乃使[大章]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步;使[豎亥]步自北極,至於南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七十里。”○[清][黃遵憲]《逐客篇》:“遠步想[章][亥],近功陋[衛][霍]。”

魚亥(鱼亥),◆“魯魚亥豕”略語。○[明][范明泰]《<讀書鏡>跋》:“[仲貞]……於其結譔之暇,取[眉公]《讀書鏡》,與伯兄[爾侯]及[張君][元弢],盡糾魚亥而刻之。”○[清][周亮工]《書影》卷三:“經書中魚亥儘多,後學尊經,遂不敢辯。”

辛亥革命,◆[孫中山]領導的推翻[清]朝統治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11年(農曆辛亥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義爆發後,各省相繼起義響應,形成了全國規模的革命運動,終於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革命果實後被北洋軍閥[袁世凱]所竊取。

豎亥(竖亥),◆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淮南子‧墬形訓》:“使[豎亥]步自北極,至於南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高誘]注:“[太章]、[豎亥],善行人,皆[禹]臣也。”○[明][唐寅]《金粉福地賦》:“[豎亥]健步,尋源于三島。”○[清][龔自珍]《送徐鐵孫序》:“大海際南斗,[豎亥]不可復步。”

建亥,◆夏曆十月。

吉亥,◆古禮,天子於每年農曆正月之亥日親耕。其日卜須吉,故稱“吉亥”。先卜上旬之亥日,如不吉,則再卜中旬、下旬。○《舊唐書‧禮儀志四》:“孟春吉亥,祭帝社於藉田,天子親耕……諸祭祀卜日,皆先卜上旬;不吉,次卜中旬、下旬。”○《續資治通鑒‧宋真宗景德四年》:“《六典》、《禮閣新儀》,並先云上辛祀昊天,次云吉亥享先農。”

亥正,◆顓頊曆正月,即周曆十二月或夏曆十月。○[清][俞正燮]《癸巳類稿‧五行傳用亥正論》:“[伏生]自以其時亥正言之。○[秦]及[漢]初用顓頊法,以亥為正。”○[清][俞正燮]《癸巳類稿‧秦漢亥正記事記言說》:“《陳涉世家》云:‘臘月,[陳王]至[下城父],[莊賈]殺以降[秦]。’此記事之詞,臘為亥正,記事之十二月為亥正。”

亥有二首六身,◆二萬六千六百六十日的隱語。謂七十三歲。○《左傳‧襄公三十年》:“[晉][悼夫人]食輿人之城[杞]者。○[絳縣]人或年長矣,無子,而往與於食。有與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紀年。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吏走問諸朝。○[師曠]曰:‘……七十三年矣。’[史趙]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數也。’[士文伯]曰:‘然則二萬六千六百有六旬也。’”[杜預]注:“亥字二畫在上,併三人為身,如算之六。”參見“二首六身”。

亥市,◆隔日交易一次的集市。○[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舟中示舍弟五十韻》:“亥市魚鹽聚,神林鼓笛鳴。”○[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三:“[蜀]有痎市,而間日一集。”○[明][方以智]《通雅‧天文》:“亥音皆,言如痎瘧,間日一發也。諱痎,故曰亥市。”一說,以寅、申、巳、亥日集市,俗稱“亥市”。○[清][西崖]《談征‧名部》:“[荊][吳]俗取寅、申、巳、亥日為市,故為亥市,猶今之市有逢雙日、單日也。”

亥既珠,◆神話傳說中的夜明珠。○[元][伊世珍]《琅環記》卷中引《賈子說林》:“[河伯]宴[伯禹]於[河]上,獻亥既之珠。亥既珠者,夜中宴樂,懸於殿中,光徹如白日。”

亥合,◆指集市交易。○[前蜀][貫休]《秋末入匡山船行》詩之五:“估喧如亥合,檣密似林枯。”參見“亥市”。

亥地,◆指位於西北偏北方向的地區。○《海內十州記》:“[崑崙]號曰[崑崚],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隋書‧禮儀志二》:“[隋]制,於國城西北十里亥地,為司中、司命、司祿三壇。”

亥步,◆相傳[禹]臣[豎亥]善走,後因稱健行為“亥步”。○《山海經‧海外東經》:“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萬)九千八百步。”○[隋][江總]《辭行李賦》:“輶軒巡履,聲芳[亥]步。”○[清][納蘭性德]《擬古》詩之三十:“閉關謝[西域],[漢文]何優柔。聖澤餘[亥]步,遐荒如甸侯。”

二亥,◆[宋太祖][趙匡胤]生於丁亥年(927),[太宗][趙炅]生於己亥年(939),因稱“二亥”或“兩亥”。○[宋][袁褧]《楓窗小牘》卷上:“[虛皇]曰:‘嗟爾諸天,聽予渙號……下方大亂,予閔是痌,爰召[宓羲],遣茲訟靈。’下撫方州,二亥後先,命處天門,八方歸王,天下太平。”

豕亥,◆語本《呂氏春秋‧察傳》:“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於[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後以“豕亥”謂書籍傳寫或刊印中的文字錯誤。○[宋][曾鞏]《七月十四日韓持國直廬同觀<山海經>》詩:“自笑成豕亥,更微注蟲魚。”○[清][黃遵憲]《感懷》詩:“讀史辨豕亥,訂禮分袒襲。”

魯魚亥豕(鲁鱼亥豕),◆“魯”和“魚”、“亥”和“豕”篆文形似,以致引起誤寫錯讀。○[晉][葛洪]《抱朴子‧遐覽》:“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呂氏春秋‧察傳》:“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後以“魯魚亥豕”泛指書籍傳寫刊印中的文字錯誤。○[元][黃溍]《日損齋筆記‧辯史》:“去古既遠,經史中魯魚亥豕,若此者不一。”○《紅樓夢》第一二○回:“既是‘假語村言’,但無魯魚亥豕以及背謬矛盾之處。”○[游國恩]《<離騷纂義>總序》:“《楚辭》……二千年來,傳寫剝蝕之訛,魯魚亥豕之誤,必不能免。”

亥豕相望,◆謂文字訛錯甚多。○[明][謝肇淛]《五雜俎‧事部一》:“[吳興][凌氏]諸刻,急於成書射利,又慳於倩人編摩,其間亥豕相望,何怪其然?”參見“亥豕”。

亥豕,◆1.《呂氏春秋‧察傳》:“[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於[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亥”和“豕”的篆文字形相似,容易混淆。後用以指書籍傳寫或刊印中文字因形近而誤。○[宋][黃伯思]《東觀餘論‧校定楚詞序》:“此書既古,簡冊迭傳,亥豕帝虎,舛午甚多。”○[清][鮑廷博]《<蘆浦筆記>跋》:“右《盧浦筆記》十卷……三寫之後,亥豕漸多,存之以俟善本勘定焉。”○[清][秋瑾]《題瀟湘館集》詩之一:“四壁牙籤詳亥豕,一門詩友盡璠璵。”參見“魯魚亥豕”。2.謂豬。地支與生肖相配,亥配豕。○[漢][蔡邕]《月令問答》:“凡十二辰之禽,五時所食者,必家人所畜。丑牛、未羊、戌犬、酉雞、亥豕而已。”

亥「骸」053

骸骨,◆1.屍骨。○《呂氏春秋‧禁塞》:“故暴骸骨無量數,為京丘若山陵。”○《太平廣記》卷一六○引[唐]無名氏《异聞錄‧秀師言記》:“死後乞九郎作窣堵坡(梵語浮圖)於此,為小師藏骸骨之所。”○[清][唐甄]《潛書‧任相》:“奈何身死之後,憾及骸骨,曾不得比於狗馬,此良臣謀士所為望國門而卻步者也!”[殷夫]《孩兒塔上剝蝕的題記》:“現在時代需要我更向前,更健全,於是,我想把這些病弱的骸骨送進‘孩兒塔’去。因為孩兒塔是我故鄉義冢地中專給人拋投死兒的所在。”◆2.指身體。○《史記‧項羽本紀》:“[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宋][范成大]《吳船錄》卷下:“然余以病丐骸骨,儻恩旨垂允,自此歸田園,帶月荷鋤,得遂此生矣。”○[陳衍]《元詩紀事‧陳元旦》:“﹝《南翁夢錄》云﹞[元旦]上書,不報,乃乞骸骨而去。”

百骸,◆指人的各種骨骼或全身。○《莊子‧齊物論》:“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吾誰與為親?”[成玄英]疏:“百骸,百骨節也。”○[唐][白居易]《何處堪避暑》詩:“從心至百骸,無一不自由。”○[清][金農]《橫山舊廬獨吟》:“松下百骸輕,清風勝[和][扁]。”○[姚華]《曲海一勺》:“然而兩間氣化,皆有定則;百骸勤動,皆有定數。”

百骸六藏,◆指整個軀體內外。○《列子‧周穆王》:“百骸六藏,悸而不凝,意迷精喪。”

暴骸,◆1.暴露屍骸。○《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若此而不得,則臣請輓尸車而寄之于國門外宇溜之下……袒肉暴骸,以望君愍之。”○《新唐書‧姚崇傳》:“夫厚葬之家流于俗,以奢靡為孝,令死者戮尸暴骸,可不痛哉!”[清][袁枚]《新齊諧‧梁朝古冢》:“暴骸之事近矣,不能無愁。”◆2.指暴露的屍骸。○《新唐書‧僖宗紀》:“﹝[乾符]三年﹞三月,葬暴骸。”

病骸,◆猶病體。用於老年人。○[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病骸渾似木,老鬢欲成霜。”

殘骸(残骸),◆1.殘留的屍骨。○[宋][蘇軾]《到常州謝表》:“已分沒身,寄殘骸於魑魅;敢期擇地,收暮景於桑榆。”○[清][曾國藩]《湘鄉昭忠祠記》:“殘骸暴于荒原。”今亦常借指殘破的建筑物及機械、車輛等。如:曠野裏有一堆敵機的殘骸。2.謙詞。意為老朽之軀。○[宋][蘇舜欽]《杜公讓官表》:“故嘗屢拜懇牘,乞收殘骸。”○[宋][王安石]《題永慶壁》詩:“殘骸豈久人間世,故有情鍾未可忘。”◆补证条目■残留的尸骨。○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它来的时候是那么安静,它从石堆里扒出马的残骸,它把这残骸撕成碎块放在嘴里嘎嘎地咀嚼。”■今亦常借指残破的建筑物及机械、车辆等。○王安忆《荒山之恋》第一章:“可谁都不愿进去,都站在雨里,望着那堆灰烬,那是房子的残骸,家的残骸。”○莫言《飞艇》:“炸弹把飞艇的残骸炸得飞散四方八面。”

癡骸(痴骸),◆頑劣的形骸。○[唐][盧仝]《月蝕詩》:“汝此癡骸阿誰生,可從海窟來。”

炊骸,◆猶炊骨。○《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九侯七傑爭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頭。”參見“炊骨”。

賜骸骨(赐骸骨),◆古代大臣請求致仕的婉詞。○《史記‧張儀列傳》:“臣聞之,積羽沈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故願大王審定計議,且賜骸骨辟[魏]。”○《新唐書‧裴寂傳》:“[寂]頓首曰:‘始陛下發[太原],約天下已定,許上印綬。今四海妥安,願賜骸骨歸田里。’”○《明史‧劉之綸傳》:“乞削臣今官,賜骸骨。”

放蕩形骸(放荡形骸),◆同“放浪形骸”。◆[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摺:“儘着他放蕩形骸,我可也萬千事,不折證。”○[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鋦人》:“嘗觀《聊齋誌異》,有易首者矣,有做心者矣,與此可稱三奇。彼放蕩形骸者,安得如此肉鍋子以鋦之哉!”

放浪形骸,◆指言行放縱,不拘形跡。○《晉書‧王羲之傳》:“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舊唐書‧姚崇傳》:“優游園沼,放浪形骸,人生一代,斯亦足矣。”○[茅盾]《如是我見我聞‧“戰時景氣”的寵兒--寶雞》:“酒酣耳熱的時候,你儘管放浪形骸。”

焚骸,◆燒身。○《後漢書‧周舉傳》:“[太原]一郡,舊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龍忌之禁。”

骨骸,◆指形體。○《文子‧九守》:“精神本乎天,骨骸根于地,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明][唐順之]《瘞河壖枯骨志》:“古人之于骨骸嚴而別,亦不欲其混也。”○[明]徐霖《繡襦記‧聞信增悲》:“枝柯碧翠多瀟灑,清高不染塵埃。散天香薰透骨骸,龍涎奚足稱哉。”

官骸,◆1.指身軀;形體。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幼學詩》:“一身誰管轄?上帝賦通靈;心正能真宰,官骸自順承。”○[章炳麟]《菌說》:“蓋內有精蟲,外有官骸,而人性始具。”◆2.指屍體。○《中國近代思想史參考資料簡編‧廣東鄉民與英夷告示》:“爾殺害我眾鄉百姓,大傷天和,又將各處官骸,盡行殘毀,各廟神佛,俱受災殃。”

歸骸(归骸),◆歸骨。謂歸葬。○[晉][庾亮]《讓中書令表》:“歸骸私門,以待刑書。”○[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瞑目[東粵],歸骸[洛浦]。”

骸筋,◆筋骨。○[宋][歐陽修]《酬學詩僧惟晤》詩:“嗟子學雖勞,徒自苦骸筋。”

骸炭,◆即骨灰。○[郭沫若]《芍藥與其他‧母愛》:“母子三人都成了骸炭,完全焦結在一道,但這只是骸炭嗎?”參見“骨灰”。

魂骸,◆死者的靈魂和骸骨。○《後漢書‧陳龜傳》:“雖展鷹犬之用,頓斃[胡]虜之庭,魂骸不通,薦享狐狸,猶無以塞厚責,荅萬分也。”

積骸(积骸),◆屍骨堆積。○《後漢書‧酷吏傳序》:“積骸滿阱,漂血千里。”

籍骸,◆用草席裹屍骨。○《宋史‧范純仁傳》:“[秦中]方饑,擅發常平粟振貸……或謗其所全活不實,詔遣使按視。會秋大稔,民讙曰:‘公實活我,忍累公邪?’晝夜爭輸還之。使者至,已無所負。○[邠寧]間有叢冢,使者曰:‘全活不實之罪,於此得矣。’發冢籍骸上之。”

筋骸,◆猶筋骨。○《禮記‧禮運》:“故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脩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唐][元稹]《辛夷花》詩:“問君辛夷花,君言已班駁。不畏辛夷不爛開,顧我筋骸官束縛。”○[宋][司馬光]《病中鮮于子駿見招不往兼呈楚正叔范堯夫》詩:“筋骸幸復常,佗時掃三徑。”參見“筋骨”。

捐骸,◆猶捐軀。○《再生緣》第二四回:“老師青目門生幸,惟有捐骸報聖王。”

枯骸,◆枯朽的骨骸。○《後漢書‧質帝紀》:“其調比郡見穀,出稟窮弱,收葬枯骸,務加埋卹。”○[唐][孟郊]《悼幼子》詩:“生氣散成風,枯骸化為地。”○[宋][洪邁]《容齋三筆‧北虜誅宗王》:“是年冬,[倪正父]奉使,館於[中山],正其誅戮處,相去一月,猶血腥觸人,枯骸塞井。”○[清][李漁]《巧團圓‧買父》:“飄零不作他鄉夢,卻原來枯骸仍向家邊送。”○[郭沫若]《高漸離》第四幕:“槐樹老,其情哀,茫茫天地一枯骸。”

六骸,◆謂身首四肢。○《莊子‧德充符》:“直寓六骸。”○[成玄英]疏:“六骸,謂身首四肢也。”○[唐][盧照鄰]《釋疾文》:“支離疏之,五官已敗;哀駘駝之,六骸不美。”

龍骸(龙骸),◆龍的遺骨。喻嶙峋的山石、樹枝等。○[唐][皇甫湜]《石佛谷》詩:“鳥跡巧均分,龍骸極癯瘠。”○[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古杉三十韻》:“鬥死龍骸雜,爭奔鹿角差。”

乞骸,◆見“乞骸骨”。

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請退職,意謂使骸骨得歸葬故鄉。○《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臣愚不能復治[東阿],願乞骸骨,避賢者之路。”○《漢書‧趙充國傳》:“[充國]乞骸骨,賜安車駟馬,黃金六十斤,罷就第。”○《明史‧錢習禮傳》:“復上章乞骸骨,乃得歸。”亦省作“乞骸”。○[漢][荀悅]《漢紀‧哀帝紀下》:“大司空[彭宣]見[莽]專權,乞骸。”○[唐][權德輿]《送崔諭德致政東歸》詩:“乞骸歸故山,纍疏明深衷。”○[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王司馬》:“後司馬乞骸歸,塞上復警。”

起死回骸,◆猶言起死回生。○[宋][范成大]《問天醫賦》:“竊聞大神,天醫之王。範圍堪輿,運平陰陽;起死回骸,斡旋天藏。”

棄骸(弃骸),◆丟棄屍骨。謂死亡。○《三國志‧吳志‧虞翻傳》“[權]積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裴松之]注引《虞翻別傳》:“永隕海隅,棄骸絕域。”○《隋书·炀帝纪下》:“竭力王役,致身戎事,咸由徇義,莫匪勤誠,委命草澤,棄骸原野,興言念之,每懷愍惻。”

請骸骨(请骸骨),◆指古代官吏請求退休。言使骸骨得以歸葬故鄉。語本《史記‧項羽本紀》:“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漢書‧陳平傳》:“誠臣計畫有可采者,願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大王所賜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明][郎瑛]《七修類稿‧事物四‧肅愍忠誠愛才》:“吾友[沈知府][南金]嘗曰:‘吾伯在京時,每勸公安逸。公曰:“嘗疏請骸骨,奈不放何!只是一腔血報朝廷耳!”’”

沈骸,◆猶沈身。指投水而死。○[南朝][梁][劉孝標]《辯命論》:“[伍員]浮屍於江流,[三閭]沈骸於[湘]渚。”

尸骸(屍骸),◆猶尸體。○《三國志‧吳志‧陸遜傳》:“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三》:“民歌曰:‘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餔,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拄。’”[蕭三]《放下鋤頭,拿起刀槍》詩:“掩埋了尸骸呀,硬着心腸!放下鋤頭呀,拿起刀槍!”

屍骸(屍骸),◆1.猶屍體。○《元典章新集‧刑部‧檢驗》:“﹝縣尹[邱恢]﹞將[劉元八]病死妻[陳氏][慶一]違例開棺檢驗,暴露屍骸。”○[明][無名氏]《鳴鳳記‧燈前修本》:“我死之後,你將我屍骸暴露休埋葬。”◆2.指形狀、樣子。含貶意。○唐皮日休《嘲归仁绍龟》诗:“硬骨殘形知幾秋,屍骸終是不風流。頑皮死後鑽須徧,都爲平生不出頭。”○《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頭腦異種醜屍骸,驚恐四邊令師畏。”

束骸,◆猶自縛。表示待罪。○[南朝][宋][謝靈運]《詣闕上表》:“是以牽曳疾病,束骸歸款,仰憑陛下天鑒曲臨,則死之日猶生之年也。”

樹骸(树骸),◆樹起骨架。○[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風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

四體百骸(四体百骸),◆見“四肢百骸”。

四肢百骸,◆人體的各個部分。泛指全身。○[宋][文天祥]《高沙道中》詩:“四肢與百骸,屈曲如桮棬。”○[夏丏尊]《風格的研究》:“大氣中充滿着溫暖,使人卸去了夾衣,只穿着單衫,四肢百骸都感到輕鬆舒適的快感。”亦作“四體百骸”、“四肢百體”。○《綠野仙蹤》第七三回:“胎一成,則四體百骸氣隨欲至,如珠滾荷盤,如煙含柳縷,無不可到之處也。”○[老舍]《趙子曰》第九:“[趙子曰]四肢百體一齊往外漲,差一些沒把大襖,幸虧是新買的,撐開了綻。”◆补证条目■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亦作“四肢百體”。○《二程遗书》卷四:“若夫至仁,則天地爲一身,而天地之間,品物萬形爲四肢百體。夫人豈有視四肢百體而不愛者哉?”

體骸(体骸),◆軀殼;屍骸。○[唐][韓愈]《元和聖德詩》:“婉婉弱子,赤立傴僂,牽頭曳足,先斷腰膂。次及其徒,體骸撐拄。”○[錢仲聯]集釋引[祝充]曰:“《古樂府》:‘死人骸骨相撐拄。’”

土木形骸,◆形體像土木一樣自然。比喻人不加修飾的本來面目。○《晉書‧嵇康傳》:“[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劉伶]身長六尺,貌甚醜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宋][陸游]《老鰥》詩:“水際山前有老鰥,終年無事亦非閑。淵源師友簡編上,土木形骸魚鳥間。”○[清][周亮工]《書影》卷四:“[蕭伯玉]曰:‘世家子家,須以數百卷書浸貫於胸中,雖悠悠忽忽,土木形骸,而遠神自出。’”

析骸而炊,◆同“析骸以爨”。○清朱克敬《雨窗消意录》甲部卷二:“今山西死亡過半,骨肉相食,析骸而炊;河南市鬻人肉,行旅斷絶,盜賊蠢動。”

析骸易子,◆拆屍骨為炊,交換孩子而食。形容糧盡援絕的極端困境。○《後漢書‧來歙傳》:“昔[宋]執[楚]使,遂有析骸易子之禍。”○[晉][葛洪]《抱樸子‧明本》:“或流血漂櫓,積尸築京;或坑降萬計,析骸易子。”○《胭脂血彈詞》第八回:“援救無人,困守孤城血淚噴。析骸易子民無怨,一志同仁。”參見“析骸以爨”。

析骸煮弩,◆拆尸骨为炊,煮弩弦为食。形容被围日久,得不到救援,柴尽粮绝的极端困境。○《魏书·崔辩传》:“臣以不武,屬此屏捍,實思効力,以弱敵强,析骸煮弩,固此忠節。”

相忘形骸,◆謂彼此不拘形跡,無所顧忌。○[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小梅》:“王以其言荒唐,曰:‘卿素敬神者,今出此言,不已褻乎?’答云:‘[小梅]事我年餘,相忘形骸,我已婉求之矣。’”

形骸,◆1.人的軀體。○《莊子‧天地》:“汝方將忘汝神氣,墮汝形骸,而庶幾乎?”[南朝][梁][范縝]《神滅論》:“死者之形骸,豈非無知之質邪?”[王闓運]《到廣州與婦書》:“比讀[莊生]之文,悟其元旨,知物論生於是非,生死累於形骸。”◆2.指外貌;容貌。○[晉][葛洪]《抱樸子‧清鑒》:“[尼父]遠得崇替於未兆,近失[澹臺]於形骸。”○[明][唐寅]《感懷》詩:“鏡裏形骸春共老,燈前夫婦月同圓。”◆补义条目■外在的形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業屍骸(业尸骸),◆罪孽的屍骨。常用於自怨自詈。○[元][李行道]《冤家債主》第二摺:“我如今備棺槨將他殯,不知我這業屍骸又著那個收。”○[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一摺:“你守着業屍骸學[莊子]鼓盆歌。”

遺骸(遗骸),◆1.指棄置而暴露的屍體。○《南齊書‧武帝紀》:“京師二縣,或有久墳毀發,可隨宜掩埋。遺骸未櫬,並加斂瘞。”○[唐][駱賓王]《為李總管祭趙郎將文》:“停疲驂於九原,悲來有地;痛遺骸於四野,泣下無從。”◆2.遺體;骸骨。○[宋][洪邁]《夷堅支志癸‧北塔院女子》:“吾隨牒入[嶺]表,茲方北還,正謀火化其遺骸耳。”○[清][張興烈]《陳武生行》:“事平無處覓遺骸,里黨于今稱烈士。”○[巴金]《沉默集‧馬拉、哥代和亞當‧魯克斯》:“全[巴黎]的人民為他的死悲哭。他的遺骸被移葬在國葬院中。”

易子析骸,◆謂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極言天災人禍所造成的慘狀。○[漢][應劭]《風俗通‧皇霸‧五伯》:“易子析骸,厥禍亦巨。”○[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二:“如或固守窮城,不識天命,必使覆巢破卵,易子析骸。”參見“易子而食”。

冤骸,◆無辜死者的屍骨。○[唐]徐彥伯《比干墓》詩:“[周發]次[商]郊,冤骸悲莫殣。”

枕骸,◆猶言屍骸枕藉。○[唐][李華]《吊古戰場文》:“[漢]擊[匈奴],雖得[陰山],枕骸遍野,功不補患。”

支骸,◆肢體骸骨。謂屍體。○《後漢書‧質帝紀》:“又兵役連年,死亡流離,或支骸不斂,或停棺莫收,朕甚愍焉。”

肢骸,◆肢體骸骨。○[清][孫枝蔚]《蒿里曲》:“肢骸雜亂相撐拄,知汝或為雌與雄,或為壯士或老翁?”

忠骸,◆猶忠骨。○[孫種因]《重九戰記》:“戰死忠骸,均營葬於[五華山]頂[萬壽亭]。”○[羅廣斌]等《在烈火中永生》:“直到不久以前--[重慶]解放近八年的時候,人們才在松林深處的荒山坡上找到他們的忠骸。”

灼骸,◆謂燃骸骨以炊爨。○《鶡冠子‧世兵》:“野戰則國弊民罷,城守則食人灼骸。”○[陸佃]解:“析骸而炊。”

亥「賅」015

2022-05-11 09:25·语料汇总

語簡意賅(语简意赅),◆語言簡練,意思完備。○[余易木]《初戀的回聲》十一:“如今,當‘周馬’這個綽號,由於語簡意賅,迅速地成為我的正式代號的時候,我反而處之泰然了。”

言簡意賅(言简意赅),◆言辭簡練,意思完備。○[清][華偉生]《開國奇冤‧被擒》:“[副淨][夢華先生],你看老夫此稿何如?[淨]言簡意賅,洵不愧為老斲輪手。‘率領外來死黨’一語,尤為扼要。”○[朱光潛]《藝文雜談‧談書牘》:“[魏][晉]以前,著錄的書牘多為吉光片羽,言簡意賅而風味雋永。”○[蕭乾]《一本褪色的相冊》十二:“要言簡意賅,因而得半文半白。”亦作“言簡意該”。○[清][崔述]《讀風偶識》卷一:“夫《論語》所載[孔子]論詩之言多矣,若《關雎》、《思無邪》章,誦《詩三百》以及《興觀群怨》、《周南》、《召南》等章,莫不言簡意該,義深詞潔。”○清王韬《淞隐漫录·消夏湾》:“余初來語言文字亦不相通,承其指授,由漸精曉,深嘆古人言簡而意賅,爲不可及也。”■亦作“言簡意該”。○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夫不盡而盡者,情深於中,韻溢於外,言簡意該,詞近旨遠。”

簡賅(简赅),◆謂簡約而完備。○[錢玄同]《中國今後之文字問題》:“[玄同]之意,則以為當采用文法簡賅,發音整齊,語根精良之人為的文字Esperanto。”○[郭沫若]《文藝論集集外‧反響之反響》:“原文一句半所表示的意義,异常明瞭簡賅,而英文支支離離地譯成了五句,反轉生出許多疑惑爭辯出來。”

兼賅(兼赅),◆見“兼該”。

概賅(概赅),◆謂總括全部。○[郭沫若]《向自由王國的飛躍》:“人類在未知道自然法則或僅知其一小部分而未概賅的時代,對於自然界之壓迫與束縛,最初以為終是不能脫離,然在自然科學的智識漸漸進步以後,竟公然得以自由。”

賅通(赅通),◆1.兼通。○[王闓運]《<屈賈文合編>序》:“蓋兩君子俱以文儒賅通政事,有名世王佐之業。”◆2.貫通。

賅贍(赅赡),◆淵博豐贍。○[明][楊慎]《丹鉛續錄‧論文》:“故博者能繁,命之曰賅贍,[左氏]、[相如]是也。”

賅洽(赅洽),◆廣博,淵博。○[清][戴名世]《孔廟從祀議》:“如[毛][鄭]之釋經,於名物固為賅洽,而義理間有差舛。”○《清史稿‧文苑傳二‧祁韻士》:“[李]藏書十餘楹,多善本,[韻士]寢饋其中五年,益賅洽。”○[黃侃]《禮學略說》:“[陳友仁]《周禮集說》,亦賅洽。”

賅括(赅括),◆猶概括。○[清][龔自珍]《語錄》:“即如此詩起六語,意則佳絕,但作二句疏還,此乃傷格乎!古人五字賅括矣,即多亦十字,足見道學不當與詩歧視也。”○[梁啟超]《東籍月旦》第一編:“此書簡明賅括,最適於初學之用。”○[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顧[中國]文章之美,乃為形聲二者,是又非此例所能賅括也。”

賅簡(赅简),◆齊備而扼要。○[清][曾國藩]《葛寅軒先生家傳》:“[宋][司馬光]請開十科以求賢,其目至為賅簡。”

賅存(赅存),◆都俱有。○[明]徐光啟《刻<同文算指>序》:“數之原其與生人俱來乎?始於一,終於十,十指象之,屈而計諸,不可勝用也。五方萬國,風習千變,至於算數,無弗同者;十指之賅存,無弗同耳。”

賅博(赅博),◆1.猶博通。○[晉][葛洪]《神仙傳‧王烈》:“常與人談論五經百家之言,無不賅博。”一本作“該博”。2.淵博。○[宋][劉斧]《青瑣高議‧驪山記》:“應制科,辭理優贍賅博。”○[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五:“[楊用修]席芬名閥,涉筆瑰麗。自負見聞賅博,不恤杜譔肆欺。”

賅備(赅备),◆齊備,完備。○[清][章學誠]《文史通義‧詩教上》:“今即《文選》諸體,以徵[戰國]文體之賅備。”○[嚴復]《救亡決論》:“首尾賅備,因應釐然。”○《中華文史論叢》1981年第2輯:“網羅賅備,細大不遺。”

辭簡義賅(辞简义赅),◆文辭簡要,意義完備。○《清史稿‧刑法志一》:“諸臣以律文昉自《唐律》,辭簡義賅,易致舛訛,於每篇正文後增用總注,疏解律義。”

賅綜(赅综),◆齊備而有條貫。○[清][厲鶚]《<醯略>序》:“[趙君意林]撰《醯略》成如干卷,賅綜奧衍,靡所不具,實為前此所未有。”

亥「該」079

2022-05-11 09:21·语料汇总

該該(该该),◆喜笑貌。該,通“咳”。○《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如來]將刀斫不恨恨,塗藥著不該該,拾得物不歡喜,失卻物不悲啼。”○[蔣禮鴻]通釋:“‘該該’就是‘咍咍’、‘咳咳’……《說文》:‘咳,小兒笑也。’這就是‘咍咍’、‘咳咳’、‘該該’的語源,‘咍’、‘該’只是字形之變而已。”

罪該萬死(罪该万死),◆本作“罪當萬死”。◆形容罪惡極大。○《漢書‧東方朔傳》:“糞土愚臣,忘生觸死,逆盛意,犯隆指,罪當萬死。”○《水滸傳》第九七回:“[孫安]納頭便拜道:‘[孫某]抗拒大兵,罪該萬死!’”○《孽海花》第二六回:“奴婢們沒有進寢宮來重敷衾褥,這是奴婢們的罪該萬死。”○[郭沫若]《北伐途次》二六:“有的昨天還是罪該萬死的舊軍閥,而今天便一躍而成為了功高千古的革命元勛。”

總該(总该),◆完全應該。含估計推測意。○[魯迅]《故事新編‧理水》:“您是學者,總該知道現在已是午後,別人也要肚子餓的。”○[茅盾]《子夜》五:“況且有[吳蓀甫]自己一雙尖眼監視在上,總該不致於出岔子。”

只該(只该),◆應該;就該。○《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我今在[臨賀]已立了家業,姐姐只該同到[臨賀]尋塊好地,葬了姐夫。”

應該(应该),◆表示情理上必然或必須如此。○[元][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三摺:“這搭兒裏問甚好共歹,也是我年月日時衰,應該。”○[清][李漁]《巧團圓‧爭繼》:“此來不為別事,只因老舅沒有公郎,應該是外甥承繼,故此選了吉日,把小兒送上門來。”○[洪深]《五奎橋》:“快去喊他來。他種的田也在橋東面,應該有分的。”

言簡意該(言简意该),◆見“言簡意賅”。

淹該(淹该),◆1.淵博。○《新唐書‧叛臣傳上‧陳少游》:“及升坐,音吐清辯,據引淹該,問窮而對有餘。”○[宋][李劉]《謝董侍郎居誼舉狀》:“乏[吳下][阿蒙]之學,顧曰淹該;無[江]南[子布]之詞,反云典麗。”○《續資治通鑒‧宋孝宗乾道九年》:“[熹]學問淹該,但泥於所守,差少通耳。”○[清][黃秩浚]《<廣卓异記>題詞》:“吾鄉先輩多奇才,[樂公][子正]尤淹該。”◆2.精通。○《新唐書‧趙彥昭傳》:“[武孟]感激,遂力學,淹該書記。”○《新唐書‧儒學傳下‧啖助》:“[啖助]字[叔佐],[趙州]人,後徙[關中]。淹該經術。”

詳該(详该),◆具備,包括。○[漢][王充]《論衡‧自紀》:“上自[黃][唐],下臻[秦][漢]而來,折衷以聖道,析理於通材,如衡之平,如鑑之開,幼老生死古今,罔不詳該。”

窮該(穷该),◆謂博覽。○《後漢書‧臧洪傳》:“以子之才,窮該典籍,豈將闇於大道,不達余趣哉?”

年該月值(年该月值),◆指命中注定的時辰。○[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摺:“諕的俺渾身冷汗濕模糊……也是年該月值前生注,來到這山谿野路,只見些愁雲慘霧,則誰是俺護身符?”

兼該(兼该),◆亦作“兼賅”。◆兼備,包括各個方面。○[漢][揚雄]《交州牧箴》:“大[漢]受命,中國兼該。”○《隋書‧音樂志上》:“[漢]雅樂郎[杜夔],能曉樂事,八音七始,靡不兼該。”○[清][梁章鉅]《退庵隨筆‧官常二》:“見其條理詳明,言詞愷切,民情吏習,罔不兼該。”○[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二:“清操亮節,體用兼賅。”

活該(活该),◆1.表示事情注定如此,不可避免。○《老殘游記》第六回:“過了些時,活該有事,被他爸爸回來一頭碰見,氣了個半死,把他閨女着實打了一頓。”○[梁斌]《播火記》二四:“孩子們!爹娘們可就要老了,要白了頭髮,白了鬍子了,活該你們這青年一代享幸福。”◆2.表示事情本應如此,一點也不委屈、不值得同情。○[聞一多]《獸‧人‧鬼》:“已經勸阻過了,他們不聽,死了活該。”○[艾蕪]《人生哲學的一課》:“嘲弄的更加嘲弄道:‘沒有?那就活該捱餓!’”

合該(合该),◆理應;應當。○[宋][曾鞏]《明州奏乞回避朱明之狀》:“伏為本路提點刑獄[朱明之],是臣母之親堂弟,牒[明州]檢到敕條,竊慮合該回避。”○[元][周德清]《一枝花‧遺張伯元》套曲:“箕裘事業合該,簪纓苗裔傳來。”○《說唐》第四二回:“孤家親救[金堤],賴上天之佑,馬到成功,合該賞軍澤民,赦宥一切罪犯。”

公該(公该),◆方言。應該。秧歌劇《大家好》:“噯,[老王],[老王],你們說賠碗動結放下就放下,公該怎麼辦就怎麼辦,我就不說二話。”秧歌劇《大家好》:“你老人家動彈了半輩子啦,也公該歇一歇啦。”

該總(该总),◆猶該綜。○[宋][宋祁]《孫僕射行狀》:“公于學無不該總,精力彊記,絕人遠甚。”

該正(该正),◆值班。○[明][劉若愚]《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第一員監官,提督[皇史宬],并新房候轉提督,俱輪流該正,在廊下家宿。”

該着(该着),◆I猶言命中注定,活該。○[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二:“當[韓老六]站到‘龍書案’前時,人們紛紛地議論:‘這回該着,蹲笆籬子吶。’”◆II應該。○《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再完了老太太的事,咱們就該看找樂兒了,怎麼倒添了想不開了呢?”[康濯]《我的兩家房東》:“照鄉村的習慣,也該着是娶媳婦的年歲了啊!”◆2.輪到。《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你們倆瞧說罷!你們又該着抱怨姑姑的嘴碎了。”◆3.該欠。《紅樓夢》第一○七回:“你說外頭還該着賬呢,這是少不得的,你叫拿這金子變賣償還。”○[洪深]《香稻米》第一幕:“有該着人家如肥田粉之類的舊賬麼?”

該載(该载),◆I備載;容納一切。○《朱子語類》卷五:“性是理,心是包含該載,敷施發用底。”◆II詳盡載明。○[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摺:“我去那休書上朗然該載。”

該允(该允),◆完備而允當。○[南朝][梁][沈約]《立內職詔》:“前代職品,所宜因革,外可詳議,務令該允。”

該應(该应),◆方言。應該。○《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卻是自家沒有主意,不知該應怎的?”○《官場現形記》第二八回:“說起來,那一位統領,不該應拿問,不該應正法?”[夏丏尊][葉聖陶]《文心》十四:“換句話說,就是議論文、詩歌、對話該應用了強弱的法則來讀。”

該驗(该验),◆全面驗證。○《宋書‧律曆志下》:“[唐]篇[夏]典,莫不揆量;[周]正[漢]朔,咸加該驗。”

該淹(该淹),◆博習深通。○《新唐書‧祝欽明傳》:“[欽明]於‘五經’為該淹。”

該曉(该晓),◆通曉。○《宣和畫譜‧道釋》:“凡道儒典教與夫制作無不該曉。”

該詳(该详),◆完備詳盡。○[隋][牛弘]《明堂議》:“今造明堂,須以禮經為本,形制依于[周]法,度數取于《月令》,遺闕之處,參以餘書,庶使該詳沿革之理。”○[宋][強至]《上永興路監司狀》:“應抗章之辟置,往廁其間,須主畫之該詳,密裨于內。”○《平山冷燕》第四回:“著作之才,既敏捷過人;淹貫之學,又該詳如此,真不愧女中才子矣。”

該徒(该徒),◆猶傢伙。○[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一摺:“他也是小哥,詐官的該徒,我根前歪充,叫總甲來綁了這弟子孩兒。”

該通(该通),◆博通。○[漢][蔡邕]《翟先生碑》:“該通五經,兼洞墳籍。”○[唐][劉禹錫]《薦處士嚴毖狀》:“歷代史及國朝故事悉能該通。”○[清][顧炎武]《述古》詩:“六藝既該通,百家亦兼取。”

該天(该天),◆包天,遮天。○《宋書‧鄧琬傳》:“而嬰彼孤城,以待該天之網,迫此烏合,以抗絡宇之師。”

該死(该死),◆1.該判死罪。○[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摺:“我便有那該死的罪,我也不來央告你。”○《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包龍圖斷曹國舅公案傳》:“公公兩眼雙流淚,必然該死做亡人。”○[洪深]《趙閻王》第二節第六幕:“我一輩子無惡不作,早就該報應,早就該死。”◆2.常用作責人或自責的口頭語,表示責備、埋怨、憤恨或厭惡。○《紅樓夢》第十五回:“該死的,再胡說,我就打了。”○[丁玲]《團聚》四:“該死!真該死!老爺你要不問我,我就全忘記了。”○[王西彥]《靜水裏的魚》:“她不住地啼哭着,死死活活地埋怨他不應該起意躲到這該死的鄉下來。”

該首(该首),◆方言。此處,這邊。○《海上花列傳》第四七回:“請該首去坐罷。”

該世(该世),◆方言。指來生。○《海上花列傳》第二十回:“要末該世裏碰着仔,再補償耐。”

該深(该深),◆廣博精深。○《新唐書‧鄭覃傳》:“[覃]於經術該深,諄篤守正,帝尤重之。”○[宋][強至]《上太保啟》:“伏以某官,術業該深,才猷膚敏,親逢盛際,獨映榮班。”

該攝(该摄),◆統攝。○《朱子語類》卷九九:“或問:‘[橫渠先生]“清虛一大”之說如何?’曰:‘他是揀那大底說話來該攝那小底。’”

該涉(该涉),◆博覽。○《魏書‧高謙之傳》:“﹝[謙之]﹞及長,屏絕人事,專意經史,天文算曆、圖緯之書,多所該涉。”○《北史‧魏紀三‧高祖孝文帝》:“學不師受,探其精奧,史傳百家,無不該涉。”

該贍(该赡),◆詳備豐富。○[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總術》:“博者該贍,蕪者亦繁。”○《南史‧賀琛傳》:“[溉]([到溉])下車,欣然就席,便申問難,往復從容,義理該贍。”○[金][王若虛]《文辨三》:“[董逌]《謝正字啟》,窮極搜抉,幾二千言,此徒以該贍誇人耳。”

該切(该切),◆完備而切要。○[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七:“晚節始極旁搜,使事該切,措法操縱,雖思探溟海,而不墮魔境。”

該洽(该洽),◆1.博通。○《晉書‧藝術傳論》:“[陳][戴]等諸子並該洽墳典,研精數術。”○[宋][秦觀]《王儉論》:“至于該洽經史,明習故事,工詞令,妙威儀,動為名流之所稱,所謂一時之美,一日之長,夸污世而矯流俗者也。”○[王闓運]《郭新楷傳》:“[新楷]該洽經史,兼擅文詞。”◆2.廣博。○《北齊書‧邢邵傳》:“每公卿會議,事關典故,[邵]援筆立成,證引該洽。”○[宋][蘇軾]《乞擢用程遵彥狀》:“吏事周敏,學問該洽,文詞雅麗,三者皆有可觀。”◆3.使之完備。○《魏書‧太宗紀》:“帝禮愛儒生,好覽史傳,以[劉向]所撰《新序》、《說苑》於經典正義多有所闕,乃撰《新集》三十篇,採諸經史,該洽古義,兼資文武焉。”○[宋][歐陽修]《代曾參答弟子書》:“自生民以來,有大聖德居大聖位而作法以濟世者,類不過八九。三皇經始之,五帝纘明之,[禹]、[湯]、[文]、[武]該洽之,[周公]祖述之。”

該派(该派),◆方言。理應。○《揚州評話選‧武松打虎》:“你這個東家不派領賞,該派我們小二領賞呀!”○《揚州評話選‧李逵劫法場》:“照他這樣子,今日該派粉身碎骨。”

該明(该明),◆通曉。○[南朝][梁][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天才博贍,學綜該明。”○[唐][李德裕]《<黠戛斯朝貢圖傳>序》:“其所述作,該明古今。”○[元][揭傒斯]《贈醫者湯伯高序》:“來[旴江],得[湯伯高],該明靜深,不伐不矜,深有類于[徐]。”

該敏(该敏),◆周密敏捷。○《新唐書‧薛收傳》:“是時方討[世充],軍事繁綜,[收]為書檄露布,或馬上占辭,該敏如素構。”○[宋][文瑩]《玉壺清話》卷二:“[穀]([陶穀])本姓[唐],避[晉]祖諱易之,明博該敏,尤工歷象。”

該面(该面),◆方言。這邊。○《海上花列傳》第三一回:“該面一埭才是書箱,一面四塊掛屏,客人送撥俚個詩才裱來浪。”

該密(该密),◆齊備而詳細。○[唐][劉知幾]《史通‧六家》:“如《漢書》者,究[西都]之首末,窮[劉氏]之廢興,包舉一代,撰成一書。言皆精練,事甚該密。”

該茂(该茂),◆廣博深厚。○[宋][劉攽]《朝散郎大理卿杜紘可朝請郎奉議郎試侍御史王覿可承議郎餘並如故制》:“具官[王覿],天資精敏,儒業該茂。”

該羅(该罗),◆包羅;總括。○《無量壽經》卷下:“於佛教法,該羅無外。”○[北周][道安]《二教論》:“始知釋典茫茫,該羅二諦;儒家硌硌,總括九流。”

該練(该练),◆1.謂內容豐富,文辭精煉。○[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才略》:“舊說以為[固]文優[彪],[歆]學精[向],然《王命》清辯,《新序》該練,璿璧產於[崑岡],亦難得而踰本矣。”◆2.博通熟習。○《舊唐書‧儒學傳下‧韋叔夏》:“博涉禮經,多所該練。”○[宋][文同]《謝梓州知府大監啟》:“踐揚仕籍,該練政經。”

該理(该理),◆概括而合理。○[清][褚人穫]《堅瓠補集‧人世炎涼》:“舊有《題湯泉》一絕,最為該理:‘比鄰三井在山崗,二井水寒一井湯。造化無私猶冷暖,爭教人世不炎涼。’”

該覽(该览),◆謂廣泛閱覽。○《後漢書‧孔融傳》:“﹝[孔融]﹞性好學,博涉多該覽。”○[唐][白行簡]《李娃傳》:“海內文籍,莫不該覽。”○[清][黃景仁]《偕伯扶少雲游崇效寺即贈寧上人》詩:“[支郎]既該覽,[惠公]亦強識。”

該括(该括),◆包羅;概括。○[南朝][梁][沈約]《<內典>序》:“該括群流,集成茲典,事以例分,義隨理合。”○《張子語錄‧後錄下》:“彌綸天地,該括古今。”○[林紓]《書黃生札記後》:“銘辭之體,義取該括。”

該舉(该举),◆猶詳備。○《宋書‧志序》:“《天文》雖為該舉,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說,紛然莫辨。”

該究(该究),◆廣泛研究。○《陳書‧儒林傳‧王元規》:“值[梁]季喪亂,乃覃心釋典,經論靡不該究。”○《新唐書‧封常清傳》:“外祖教之讀書,多所該究。”

該盡(该尽),◆完備無遺。○[宋]程大昌《演繁露‧月受日光》:“其溯於日乎,謂月為溯日,理固該盡矣,而不如[沈括]之語能發越其狀,使聞者豁然也。”○[清][顧炎武]《與友人論<易>書》:“且夫《易》之為書,廣大悉備,一爻之中,具有天下古今之大,而注解之文,豈能該盡。”

該見(该见),◆廣識。○[宋][王安石]《漣水軍淳化院經藏記》:“博聞該見有志之士,補苴調胹,冀以就完而力不足,又無可為之地,故終不得。”

該兼(该兼),◆包容;兼容。○[漢][揚雄]《太玄‧瑩》:“太陽乘陰,萬物該兼。”○[范望]注:“謂陽乘諸陰,故萬物族類該盡而兼生也。”

該極(该极),◆謂全部通曉,並達到極高水平。○[晉][摯虞]《神農贊》:“[神農]居世,通變該極。”○[宋][葉適]《司農卿胡公總領詹公墓志銘》:“已而遍觀諸書,博求百家,融會通浹。天文、地理、象數、異書,無不該極。”

該號(该号),◆方言。這種。○《海上花列傳》第二三回:“[上海]夷場浪阿有該號規矩?”

該廣(该广),◆廣博。○[唐][柳宗元]《上權德輿補闕溫卷決進退啟》:“將行不拔異,操不砥礪,學不該廣,文不炳耀,實可鄙而薄耶?”

該貫(该贯),◆1.博通。○[宋][朱熹]《答張敬夫書》三:“竊觀所論,該貫詳明,本末巨細,無一不舉。”○《金史‧梁襄傳》:“[襄]長于《春秋左氏傳》,至于地理、氏族,無不該貫。”○《續資治通鑒‧元成宗大德元年》:“日與諸儒討論經、史、性理、陰陽、術數,靡不該貫。”◆2.貫通。○[宋][俞成]《螢雪叢說‧陳同甫議論作文之法》:“若夫布置開闔,首尾該貫,曲折關鍵,意思常新,若方若圓,若長若短,斷自有成摹,不可隨他規矩尺寸走也。”

該管(该管),◆掌管。○[元][關漢卿]《謝天香》楔子:“迎新送舊,都是小人該管。”○《清會典事例‧吏部‧封贈》:“該管大臣概不得以未能赴補赴選為詞,請給覃恩封典。”

該富(该富),◆詳備豐富。○[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及[班固]述[漢],因循前業,觀[司馬遷]之辭,思實過半。其十志該富,贊序弘麗。”○[南朝][梁簡文帝]《與劉孝儀令》:“文史該富,琬琰為心。辭章博贍,玄黃成采。”○[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三:“[洎]([張洎])學術該富,智識宏敏。”

該輔(该辅),◆備為輔佐。○《楚辭‧離騷》:“[甯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

該放(该放),◆寬免。○[宋][蘇軾]《論積欠六事並乞檢會應詔所論四事一處行下狀》:“凡今所催欠負,十有六七,皆聖恩所貸矣。而官吏刻薄,與聖恩異,舞文巧詆,使不該放。”

該房(该房),◆1.值班。○[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摺:“這樁事是前官斷定,[蕭令史]該房。”◆2.指值班的人。○[明][周履靖]《錦箋記‧陷選》:“怎麼好,叫叫叫該房作急造冊。”○《醒世姻緣傳》第五十回:“間壁客店設席管待二位該房。”

該洞(该洞),◆猶通曉。○[唐][顏真卿]《曹州司法參軍秘書省麗正殿二學士殷君墓碣銘》:“博覽群言,尤精《史記》、《漢書》、百家氏族之說,至於陰陽數術醫方刑法之流,無不該洞焉。”○《隶释·汉山阳太守祝睦碑》:“君膺恢懿量,在約淵澹,潛心耽學,該洞七典,探賾窮神,無物不辯。”

該典(该典),◆完備典雅。○《陳書‧顏晃傳》:“[晃]獻《甘露頌》,詞義該典,[高祖]甚奇之。”

該當(该当),◆1.命運注定如此。○《白雪遺音‧八角鼓‧酒鬼》:“依着我說,不如憑着命去闖。酒鬼點頭,他說道命裏頭該當。”◆2.應該;應當。○[清][李漁]《奈何天‧鬧封》:“論起理來,自然該當讓你。”○《紅樓夢》第一一○回:“便拿這項銀子都花在老太太身上,也是該當的。”○[吳組緗]《山洪》三十:“他們彼此探問着對方打算加入那個組織,自己該當納多少捐。”

該達(该达),◆1.博通。○[唐][權德輿]《起居舍人舉人自代狀》:“該達古今,議論堅正,掖垣之任,望實所歸。”○[宋][王珪]《翰林侍讀學士呂公墓志銘》:“尤明於禮學,自[三代]沿革國朝典章之盛,靡不該達。”◆2.廣博精深。○[唐][韓愈]《舉韋顗自代狀》:“前件官學識該達,器量弘深。”

該搭(该搭),◆方言。這裡。○《海上花列傳》第十六回:“倪該搭清清爽爽。”

該成(该成),◆具成,完成。○《漢書‧律曆志上》:“指顧取象,然後陰陽萬物靡不條鬯該成。”

該暢(该畅),◆周密暢達。○《法苑珠林》卷十八引[南朝][齊][王琰]《冥祥記》:“[宋]釋[慧嚴],京師[東安寺]僧也,理思該暢,見器道俗。”

該博(该博),◆1.淵博。○[晉][王嘉]《拾遺記‧前漢上》:“[張善]為[日南]太守,郡民有得金鳧以獻。○[張善]該博多通,考其年月,即[秦始皇]墓之金鳧也。”○[宋][王安石]《送李宣叔倅漳州》詩:“君能喜節行,文藝又該博。”○[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八篇:“[大曆]中,有[沈既濟],[蘇州][吳]人,經學該博。”◆2.博通。○《晉書‧索靖傳》:“唯[靖]該博經史,兼通內緯。”○[宋][龔鼎臣]《東原錄》:“精覈九經,該博諸子。”○《醒世恒言‧徐老僕義憤成家》:“自幼聰明好學,該博三教九流。”

該撥(该拨),◆猶注定。○[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摺:“姻緣是五百載該撥下的配偶。”○[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一摺:“子要你箇撮合山成就了鸞孤鳳隻,便是俺五百年該撥定的佳期。”

該辯(该辩),◆周遍。○[宋]柳開《東郊野夫傳》:“[司馬氏]疏略而該辯,泛亂而宏遠。”

該辨(该辨),◆完全辨明。○《宋書‧志序》:“地理參差,事難該辨。”

該遍(该遍),◆寬廣,包容一切。○《朱子語類》卷七二:“[武王]不泄邇,不忘遠,是其心量該遍,故周流如此。”

該備(该备),◆全備;完備。○[唐][劉知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