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蒜代表什么生肖

长寿的百岁老人平时都爱吃什么,做什么?结果值得参考,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独蒜代表什么生肖1

来源:【健康时报】

健康时报

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每个人都想健康长寿,那到底什么才是至关重要的?可能要回答这个问题,真正的长寿百岁老人才最有发言权。

虽然一两位长寿老人的长寿经验不具有普遍性,但如果一次性梳理了2000多位的长寿百岁老人的生活长寿经验,则就很具有参考性。

2013年,江苏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出版了一套图书《欢度百岁:江苏长寿老人风采》①。该书统计了此前研究人员对江苏2000多名百岁老人的调查采访。调查发现,长寿的人之间有一些共性。

长寿的人都有哪些共同特点?

1. 从性别来看:女性更具有长寿优势

从性别来看,在2095位百岁老人中,男寿星只有424位,只占女寿星的约1/4。110岁以上的9位寿星全是女的;男寿星最高年龄是109岁,而109岁的女寿星则有12位。①

这与男女的正常寿命趋势基本一致,但也进一步体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更具有长寿优势,到百岁以上的年龄段,更为明显。

2. 从家庭来看:与上一辈的寿龄有关

平时人们会发现,哪家出一个百岁寿星,这一家的人也大多长寿,这次调查就证明了这一点。

百岁老人的母亲寿龄大于80岁的占65%以上,父亲寿龄大于80岁的占70%以上;外公外婆寿龄90以上的占16.1%,爷爷奶奶寿龄大于90岁的占13.8%,都高于正常人群,说明长寿与上辈的寿龄有一定的关系。①

而且还发现,百岁寿星血缘关系以外的家庭成员,甚至领养的子女,寿龄也比较高,这可能与家庭文化、生活习惯、相处氛围外等因素有关。

健康时报资料图

3. 从出生来看:家中老大往往最长寿

从调查来看,百岁老人是独生子女的占2.7%,有兄弟姐妹2-5个的老人接近80%。

排除独生子女,在百岁寿星中,家中老大也是最长寿的,其次是家中老二,再次是家中老三。

4. 从属相来看:属狗的百岁老人最多

从年龄和属相上说,在这2095位百岁老人中,年龄最大的111岁,其中105岁及以上的占百岁老人总数的9.5%。①

在这2095位百岁老人当中,属狗的最多,属鸡的次之,其次是猴、羊、马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份调查是在2010年进行的,从出生年代与属相的对应关系看,倒推100年后正好是1910年属狗的出生,年龄最小,按常理百岁老人也应该最多。

因此,从调查结果来看,至少出生年份属相对长寿没多大影响。

长寿的人平时都爱吃什么?做什么?

1. 生活很乐观,事事想得开

“想得开”很重要,人的寿命受经济、医疗、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基本因素的影响,但也与个人的性格、饮食、活动、遗传、家庭等关系很大。

调查显示,江苏百岁老人的经济和身体状况不如一般人,但 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快乐感都比一般人高,当问及“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想得开”这一项时,约2/3的百岁寿星给出了十分肯定的回答,仅5.8%的老人回答想不开。

此外,大多数百岁老人特别自信, “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但并不固执,善于听取家人的意见,表明他们的人生态度十分宽容。

2. 适度的运动,不过度锻炼

虽然说,生命在于运动,但过于极端过度运动可能对健康的并无好处。

从调查来看,江苏的百岁老人,绝大多数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经常进行锻炼。这可能与当时老人生活的年代、文化有关。但这也提示我们,适度合理的运动,不要过度锻炼、过犹不及。

3. 爱吃豆制品,常喝白开水

在百岁老人的所有长寿“密码”中,饮食是最受关注的一项内容。书中考察了江苏百岁老人的日常食谱,他们“吃出来的长寿”还是有迹可循的。

江苏的百岁老人 主食是杂粮、米和面粉,近八成的百岁老人每天主食能吃4-7两。

关于水果,天天吃的百岁老人还不到1/4,有时吃的占到近1/2,还有近1/4则很少吃。①

至于蔬菜,每天吃两三种的百岁老人占85%,但多数老人常吃肉、鱼、蛋和腌菜,90%以上的老人经常吃豆制品。

调查来看,七成多的百岁老人喜欢喝水,他们大多有早晨起来喝水的习惯,而且近九成老人常喝的是白开水,只有约1/8的老人平时喝茶。

蔡迅 摄

4. 爱喝杂粮粥,常轮换着喝

调查表明,江苏百岁老人的饮食对喝粥很偏爱。并不是只喝白米粥,而是杂粮粥、菜粥、八宝粥,轮换着喝。

像书中提到,江苏省泰州海陵区的百岁寿星王笔城,吃的粥除了剁碎青菜,还加入了排骨汤、鱼汤、鸡汤一起煮着吃,有时还加入了胡萝卜、山芋煮烂放进粥里。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百岁老人除了爱喝粥,还对熬到一定程度的粥油(粥油又称米油,浮于粥面上的浓稠液体)很感兴趣,认为粥油是米汤的精华,营养丰富。

5. 饮食偏清淡、讲究新鲜

江苏的百岁老人对食材基本上就地取材,从调查来看,吃鱼、虾、蟹的老人不在少数。

像书中提到,无论江苏淮安市洪泽区老子山镇的百岁寿星林金华,还是江苏南京江宁的百岁寿星林启友,都特别爱吃鱼虾,还经常加上白菜、豆腐一起吃,已吃了大半辈子。①

人们常说“吃菜吃鲜”,无论鱼、虾、蟹还是蔬菜,从百岁老人们的习惯上都能反映出来。例如,江苏泰州海陵、如皋、太仓等地的寿星们都喜欢吃自家地里种的菜,肉要当天宰的,菜要当天采的,鱼要现场剖的,瓜果要当天摘的,豆腐要当天做的。

百岁老人们的这些饮食习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毕竟食材越新鲜营养越丰富。看来,“隔夜菜”还是要少吃。

6. 主食粗杂粮,常吃凉拌菜

调查发现,虽然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百岁老人们依然保持着清淡饮食,主食都以玉米、土豆、山芋、芋头、大豆、花生等粗杂粮为主,细粮是自己加工的面粉和大米,这也符合营养学主张的以谷类为主的膳食模式。

而且大多百岁老人们牙口也很好,特别喜欢吃凉拌菜,萝卜缨、大蒜、黄瓜、芦笋、韭菜黄等蔬菜,常常被他们凉拌着吃,这样恰好保留了蔬菜的新鲜和营养。

7. 吃豆腐白菜,常备葱姜蒜

“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这句民间养生俗语在江苏的百岁寿星身上,有着极为明显的展现。

调查表明,百岁老人们吃豆腐白菜多,而白菜对老年人养胃、利肠、降脂有着一定的作用,恰恰是老年人需要的。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爱吃“葱姜蒜”和萝卜,但这些百岁老人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除了做调味品,有时还作为下饭菜,喝姜茶、含姜片、用姜水洗脚还是长寿之乡江苏如皋的一条养生经验。葱姜蒜这些调味品,除了提味,更有消毒、杀菌、镇痛、健胃等诸多功效。

更多健康生活注意事项

下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更多精彩文章:

“超长版”三伏天来了!牢记“三防四补五禁忌”,否则留下一身病!

19岁男生运动后猛喝冷饮心梗去世!夏天最要命的5条血泪教训,别再犯了!

著名演员安亚平因喉癌去世,年仅57岁,他演的马超、魏东亭深入人心!

拒绝了一项简单的检查,第二天猝死了……医生提醒:30岁之后这个检查一定不能省!

本文综合自:①2013年,《欢度百岁:江苏长寿老人风采》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编辑:鲁 洋审稿:杨小明

本文来自【健康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独蒜代表什么生肖2

来源:中国新闻社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上官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喜庆的红灯笼、香气扑鼻的年夜饭……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我们对“过年”最美好的回忆。

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一年一岁的隆重庆典,古代许多习俗都有很强的仪式感。从宫廷到民间,人们满怀热情地为过年做准备,也在此时许下对未来的期待。

那么,对古人过大年的冷知识,你了解多少?

紫禁城里这样过年

前段时间,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开启“宫猫记·过大年”系列活动,受到广泛关注,也把小年到除夕的宫廷过年习俗介绍得明明白白。

资料图:此前,北京故宫博物院在乾清宫前丹陛上下树立起“天灯”和“万寿灯”各一对,作为“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的实景体验部分正式向观众开放。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比如,腊月二十四是民间的扫尘日,据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介绍,宫中的这一天不但要认真洒扫,还要用宫灯将房屋装饰点亮。

乾隆朝的安灯时间设在腊月二十四,这天的乾清宫、宁寿宫前会竖起高大华丽的天灯、万寿灯,还有式样精美、做工精湛的宫灯。

接下来,紫禁城中还有不少重要习俗,比如贴门神等等。清代《钦定工部则例》记载,“各宫殿等处门神门对…工部具奏于本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敬谨安挂”。

此外,也有文章称,除夕时,为了迎接新年,紫禁城里往往还会上演一出“春晚”,这种逢年过节唱的戏被称作承应戏。而且,皇帝也得守岁,清宫守岁还有特定的吉祥盘和消夜果盒。

春节是咋来的?

从清宫过年习俗也不难看出,旧日“过年”实际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

资料图:随着农历牛年将至,南京街头张灯结彩,各种造型的花灯彩灯齐亮相,喜气洋洋迎新春。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来。泱波 摄

俗话说,“进入腊月就是年,没出正月还是年。”如果从大年初一算起,至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春节的节庆活动大约要持续半个月。

有说法称,春节最初的雏形主要源于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诗经·周颂·丰年》提到“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但早些时候,“岁首”之月并不固定。后来,汉武帝刘彻诏令实施“太初历”,确定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首日,汉代称为“正日”,宋代称为“元日”,明清称为“元旦”。

同时,过年的习俗不断发展、完善,燃爆竹、换桃符等活动慢慢出现。

五辛盘、屠苏酒……古代“吃货”们的年味

古人对春节的重视,在食俗中也有体现,比如人们熟悉的吃年糕、年夜饭等等。此外,也有一些比较“冷门”的习俗,在今天看起来可能多少有点搞笑。

比如据考证,在南北朝时期,南朝人会在正月初一吃生鸡蛋,目的是强身健体。那个时候,人们认为这样做可以清热降火,防治瘟病。

“五辛盘”曾是古人过年必吃的一道菜,其寓意有迎新、保健等等。从形式上看,它有点像如今宴席上的素菜冷拼盘,食材包括大蒜、韭菜等五种蔬菜,但也会有所调整。

至于饮酒,从相关记载来看,古人可能比较习惯喝椒柏酒、屠苏酒等等。饮酒的顺序也有讲究,苏辙在《除日》诗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古人认为,过年算是孩子增加一岁,渐趋成熟;老人失去一岁,日趋老迈,所以要先祝少年健康成长,再祝老年人健康长寿。

过年时,古人也会“下馆子”

除了讲究饮食,人们还会通过其他一系列活动庆祝新年。不少习俗颇具仪式感,其主要内涵便是祈福、感恩。

资料图:民间剪纸艺人正在创作牛年生肖剪纸。王海滨 摄

像前面提到的“守岁”,一般认为,这种风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周处所写的《风土记》中也提到:“除夜祭先竣事,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

许多文人墨客的诗词中,也记载了除夕守岁的场景。比如苏轼在《守岁》中写道:“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宋代,过年形式有了许多新花样,人们可能会选择下馆子。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正月初一这天晚上,“贵家妇女纵赏关赌,入场观看,入市店馆宴,惯习成风,不相笑励。”

随着时间流逝,传统年俗也在不断变化,展现出新的活力,但不变的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原标题:《没想到吧,古代“吃货”们这样过大年》

独蒜代表什么生肖3

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木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从木星位置可确定年度支序。

植物兴衰和动物生活环境存在周期,食草动物(鼠、牛、马、羊)和肉食杂食动物在不同年份的生活条件大不相同,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如能模仿当年生长旺盛的动物,从而形成生肖动物,以此推定动物兴衰与木星年有关,十二生肖和十二辰相统一。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太阳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当今使用的农历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来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

干支纪法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通过天干地支论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内容。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节和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每两节气相距,平均约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阴历每月之日数.则为二十九天半,故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月仅有节而无气、及有气而无节者。有节无气之月,即农历之闰月,有气无节之月不为闰月,季月节气表:

季 春 夏 秋 冬

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冬月 腊月

节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气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1. 立春: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北时为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对应十二地支寅月,月建寅为一年之首。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2. 雨水: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3. 惊蛰: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气候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4. 春分: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

5. 清明: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6. 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7.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生长旺盛。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8. 小满: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9. 芒种: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10. 夏至: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夏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黑夜开始逐渐变长。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夏至避暑北池》中也曾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11. 小暑: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12. 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13. 立秋: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14. 处暑: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15. 白露: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16. 秋分: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17. 寒露: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18. 霜降: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19. 立冬: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我国大部分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20. 小雪: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开始降雪,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岭南地区一般只有粤北的韶关、清远等地方降雪。南方有的地区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21. 大雪:大雪前后,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22. 冬至: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变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23. 小寒: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24. 大寒: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