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直代表啥生肖

美术的差异,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童画少儿美术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横直代表啥生肖1

西方画

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部分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联接、构成为所需要的形体,如 泥塑、 陶塑等。从题材来分,雕塑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从表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圆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从四面八方观赏的立体雕塑。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常常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如法国旧石器时代的圆雕裸女和牝马、野猪等浮雕,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帝国大军的威势。雕塑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江在勋的作品 《马首是章》 是以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罗马拱门废墟残骸为背景,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之一的马首、清朝皇帝二十五宝之一的“皇帝亲亲之宝”玉玺为历史渊源以及碑刻的形式表现“和”字为基础托着祥云的中华多名族的中国梦,并以印章的大概念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马首是章》更以它崭新的艺术形式和精神风貌诠释着2015·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主题“记忆与梦想”,为讴歌时代留下历史的印记。

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实用工艺美术是整个工艺美术的主体和基础,包括衣、食、化、行、用的工艺品类,实用价值是这类工艺品的主要价值,审美价值是作为辅助价值存在的。这类工艺品包括经过装饰加工的茶餐具、灯具、木器家具、绣花制品、草竹编织品等等。陈设欣赏工艺品是指那些以摆设、观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这类工艺品以审美为其首要价值,手工技艺性很强,实用价值已不明显或完全消失,如玉器、金银首饰、象牙雕刻、景泰蓝、漆器、壁挂、陶艺等。

建筑艺术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是人类用砖、石、瓦、木、铁等物质材 料在固定的地理位置上修建或构筑内外空间、用来居住和活动等的艺术。 建筑艺术则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总体来说,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 审美价值。

中国画

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 毛笔蘸 水、墨、彩作画于绢或 纸上,这种画被称为中国画,是五四以后相对 西方绘画而产生的,又称国画。

中国传统绘画(区别于“ 西洋画”)泛指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 山水、花竹、禽鸟、畜兽、虫鱼、宫室等画料。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没骨、设色、水墨等画法。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钩皴点染,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结合;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即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叠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中国画物别讲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 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 按世界性文化艺术进程,中国绘画广义地包涵传统中国画和 现代中国画两大画种,既狭义地相互独立,也有广义地与 西方美术融合融汇,其主要表现为艺术构思和图画寓意的显著不同。

油画

油画是 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以易于油剂( 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押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色彩丰富,能充分表现出物体的色彩变化,极富真实感。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油画一般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运用焦点透视、解剖等知识 塑造形象。

版画

版画(print)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广义的版画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的图形普遍具有版画性质。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的。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雕塑

雕塑是“ 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表现手法一般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雕塑一般分为圆雕、浮雕两种。由于用途的不同,也分为架上雕塑、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建筑性雕塑等。

抽象国画

中国抽象国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 现代中国画,也是中国民间思想家、“流家学派”创始人朱明创导的中国流艺术运动下的抽象国画派,它必须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最重要特征,它是传统的中国国画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升华。同时,这种从“古”而来的艺术构思深邃的中国抽象国画艺术,对真正从事“画艺”的传统中国 国画家,提出了更高的艺术要求。

内画

内画,是我国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起源于画 鼻烟壶。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 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内画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最大,不久前已入选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冀派内画的发源地——河北 衡水,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之乡”。

清光绪十六年,北京的内画鼻烟壶工艺传到了琉璃之乡——山东 博山。画师 毕荣九利用本地生产的高级琉璃水晶料做壶坯,开始制作琉璃内画鼻烟壶,成为博山内画艺术的创始人和我国内画史上的一代名师。内画毛笔的发明,是内画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内画毛笔与原来的竹笔比较,有着极大的优越性,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宜书宜画,极大丰富了内画艺术的表现力,又提高了效率。在此基础上,内画艺术家们,创作了《 水浒108将》《 清明上河图》《红楼梦》《洛阳兴殿图》《百子图》《百兽图》《百美图》《百鹤图》《泰山雄姿》等一大批内画艺术珍品。这些作品多以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传统题材进行创作,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构图饱满、层次分明、刻画细微、工整蕴藉,人物生动传神,动物栩栩如生,工艺技法各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的内画艺术特色,被国内外收藏家、爱好者和国际烟壶协会誉为“内画派”。

手绘

手绘,也叫手工绘画,或者涂鸦。在中国应该算是近些年(2000年左右)新起的一行,如手绘鞋,手绘T恤,人形抱枕,手绘钱包等,都是主要的手绘对象。手绘即在原纯色 物品基础上,根据产品的款式、面料以及顾客的爱好,画师在鞋面上用专门的 手绘颜料绘画出精美、个性的画面,在不影响产品使用性的基础上,更增添其可观性.如一双鞋子的画面,可以是漫画卡通,真人 素描,亦可以是风景、图案或装饰纹样;可以是故事片段配上文字,亦可以是顾客自己的所爱图片加真情告白。只要是可以绘画的,基本都能在鞋面上呈现出来。简单地说,鞋面上有手工绘画画面的鞋子就称为 手绘鞋。因为其手工性,比印刷品的工业机械性更具有欣赏价值;因为其绘画性,比工业设计以实用为先更具有艺术价值。它借鉴了印刷品,但更多的灵感来自于画家;它以工业设计并生产好的产品为载体,但并不为其左右,绘影手绘设计师可以尽情发挥。手绘鞋,因为是鞋,是商品,必然具有商品属性,但是手绘鞋的价值又具有双重性:一是鞋的价值;二是手绘的价值。因此,它的价格,就不能只用鞋子的价格来比较,还要考虑到手绘的价值。 手绘鞋因其能够充展现年轻人的个性和对艺术的追求,并极大满足了现代人DIY的心理,又是一种新奇特的产品,从产生以来一直受到时尚年青人的追捧,特别是近些年来在欧美、日韩、台湾等地刮起了“涂鸦文化”的旋风,手绘品开始成为时代的新宠,并开始在中国的大型商场、手绘批发公司、专卖店里面出现。

指画

指头画又称 指画,指画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 中国传统绘画一个旁支。指头画,一般不用或极少用毛笔。史书上记载得比较明确的创始人是清初康熙年间的 高其佩。以后画指画的人日益增多,成就卓著者有 潘天寿大师。他的指画气势博大精深,格局新颖高雅。

工艺美术

是对物质材料进行 艺术性的改造与加工,使之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一种造型艺术。既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又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从使用角度可分为日用工艺美术和陈设工艺美术;从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和艺术形态来看可以归纳为 民间工艺、 特种工艺、 视觉传达、工业设计和 环境设计五大类。

素描

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表现物象的 绘画形式。通常作为锻炼绘画基本功的手段,以训练观察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的能力。素描亦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运用于创作。如画家 王式廓的作品《 血衣》即其一例。

水粉画

用水调合粉质颜料描绘出来的图画。水粉颜色一般不透明,有较强的覆盖能力,可进行深细致的刻画。运用得当,能兼具油画的浑厚和水彩画的明快这二者的艺术效果。

美术字

美术字是经过美化,装饰而成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字体整齐、 醒目、美观、易认,是开展宣传、教育不可缺少的工具,如横幅 标语、 黑板报、 墙报、会场布置、 展览会,以及商品包装和装潢,各类广告、 报刊杂志和书籍的装帖上等都要写美术字。

美术字体特点

1. 老宋体:端庄大方、笔划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划收笔有顿角,笔划转折时顿角明显。

2. 仿宋体:挺直、秀丽,笔划横直较细,起笔,收笔都有明显的顿迹。

3. 黑体:笔划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4.包括数字,文字,外文都可以设计成美术字体。

5.如今的几乎和美术方面有关的字体都可以设计成漂亮,美观,具有艺术色彩的丰富花样的。

6.一幅美术上配上鲜艳的色彩的美术字,就会给整幅作品锦上添花,更能吸引眼球。

写美术字的过程

1.打格:根据应用场合的需要,确定字的大小和形状。

一般学生容易忽视打格子,因此,此步骤应强调。

2. 布局:美术字的布局首先要了解字体的组织结构和基本笔 画的特点。

汉字的组合结构有单独结构,如“民”等;有左右结构,如“行”等;有左中右结构,如“做”等;有上下结构,如“春”等;有上中下结构,如“草”等;有里外封闭结构,如“国”等;有里外半封闭结构,如“区”等,还有“品”字形组合的,如“森”等。

布局时应根据每个字的组合结构,划分各部分的比例。

3.定骨架:用单线划出字形,用笔要轻,笔迹宜淡。

4.双勾字形:笔画要统一,按骨架的位置画出笔画。

5.填色:按需选择颜色,填色一般先画轮廓,再在中间 填色。

美术字的变化方法并不是一个死板的公式,而是可以灵活应用的,有些方法可以结合起来,比如一个立体的美 术字还可以进行笔画、字形或结构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写好美术字。时下传统的美术字课已经被字体设计课程所取代,字体设计能摆脱字库字体的机械化,字体设计可以只设计一个字或几个字,不用考虑其他字的设计笔画.设计出来的字体,可以当标志,可以当插画等等用途。

壁画

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埃及、印度、巴比伦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的制度;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 敦煌莫高窟、 芮城永乐宫,至今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

漫画

漫画 是绘画种类之一,又称讽刺画。高速画一词来源于意大利文“Caricare”,义为夸张,后来演变为专指具有讽刺和滑稽意味的图画,即“Caricature”一词。通过夸张、变形、假定、比喻、象征等手法,以幽默、风趣、诙谐的艺术效果,讽刺、批评(或歌颂)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写生

中国画传统的术语。将描写花、木、鸟、兽等生物的绘画称为写生,如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在现代通常的绘画用语中,凡是直接以实物、实景为对象进行 描写,统称为写生。

速写

以迅速而准确的观察力,运用简练的线条,扼要地描画出对象的神态、形体、动作等特征的一种画法。它是培养作画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把握对象特征的概括力的重要绘画手段,也是记录生活,积累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

白描

白描画法以 墨线描绘物体而不著颜色,白描画法以线条为主,也可渲染淡墨。画线条时,要使笔墨结合形相的特质,笔法的转折顿挫,线条的粗细浓淡,皆要以所表现物件的质感或特色为依归,譬如以较细较淡的线条画花瓣,容易表现出其娇嫩柔软;以较粗较浓的线条画叶与枝梗,较易表现其硬而厚的质感;以略干且下笔、收笔皆虚的细线条画禽鸟的羽毛,较易表现羽毛蓬松而柔软的感觉。

描有 单钩和 复钩两种。用线一次画成的叫单钩。单勾有用一色墨钩成的,也有根据不回物件用浓淡两种墨钩成的,例如花用淡墨钩,叶用浓墨钩。复钩是先用淡墨完全钩好,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复钩一部分或全部。复钩的线不能依原路的线刻板地重叠钩一道。复钩的目的是加重质感和浓淡的变化,使物象显得更有神采。白描是用线条、用墨线浓淡、粗细、虚实、轻重、刚柔、曲直的表现技法。

在白描画中,线条的优劣是一幅画成败的主要关键。白描画运笔宜以中锋为主,用笔的压度和速度要均匀,钩出的笔线要有“外柔内刚”的效果,力量要涵蓄在内,不宜显露于外;缺乏涵蓄的笔墨,不耐久看。锋芒过多、力量外露都容易表现出一种霸悍的气象,有时尚可减低某些花卉、禽鸟的美感,故白描画的线条要“寓刚建于婀娜中”。

到了明嘉庆年间,邹得中总括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在其著作《绘画发蒙》中,提了“十八描”的说法,这十八种描法是:

1.行云流水描

2.高古游丝描

3.铁丝描

4.柳叶描

5.琴弦描

6.蚂蝗描

7.混描

8.橛头钉描

9.曹衣描

10.钉头鼠尾描

11.折芦描

12.减笔描

13.战笔水纹描

14.竹叶描

15.橄榄描

16.蚯蚓描

17.枣核描

18.枯柴描

以上十八种描法是古人根据当时的服装(大都是宽袍大袖)领略出,有些是唐朝以前就可以见到,有些则是后来逐渐添加的,然而这十八描并不是包罗前人所有的描法,也有人主张简化为五种,或合并为三大类。擅长白描人物的当代画家董梦梅先生则指出十八以线条描法的形状命名,并不妥当。他针对用笔的方法,提出了“用笔十法”,即

1.悬针笔法

2.抽丝笔法

3.自由笔法

4.铁丝笔法

5.来无影去无踪(双尖笔法)

6.连接笔法

7.拖拉笔法

8.擅斗笔法

9.跳跃笔法

10.倒插笔法

以上董梦梅先生细分的十种用笔方法,有些也适用于白描花鸟画中。

横直代表啥生肖2

句容农村旧婚俗

简目

攀亲

请媒人讨“八字”配八字

订亲

附带谈谈相亲问题

娶亲

一、看年庚二、通信三、女方备嫁四、请嫁五、拿嫁妆六、压床七、花轿娶亲八、开门要钱九、新娘上轿程序十、送子桶十一、新娘下轿程序十二、坐宝贵十三、拜堂十四、递酒送房十五、新娘开脸十六、拜人十七、婚后一月不空房十八、谢媒办喜酒

一、请“帮忙的”二、送请帖三、人情礼四“连家搬”五、筵席设置六、酒席的规格七,点席八、轿亲九、两桌特殊酒席十、打散

例外婚俗

一、童养媳二、招女婿三、喜冲丧四、抢亲五、寡妇改嫁六、嫁妻

攀亲

男婚女嫁,是人生中大事一桩,做父母的,对子女的婚事,算是一项重负,大都早作筹谋。当儿子的年龄到了十岁开外时,父母就开始操心为儿子物色将来配偶,俗语叫“攀个丫头”或“攀一门亲”。女孩的父母也有类似心理,早为女儿攀个男家,作为女儿将来的归宿,但不像男家那样主动,而是待机行事,当有合巧的男家来攀亲时,也就乐意允承了。做父母的受了早婚传统的影响,也害怕大龄男女婚嫁难,所以早作打算。

攀亲的第一步是男家请媒人。请亲友中的某一位充当。在本地,无职业性的媒人,一般受了亲友的请托而偶一为之。虽然做媒多次的也有人在,但绝非以做媒为业。媒人按有一定的口才和应变能力,否则难以成事。媒人受人请托,为了成人之美,对双方都难免有溢美之词,有时甚至吹牛拔高,故有“说谎的媒人”一说。媒人在做媒成功之后,可得到男方微薄的酬谢,但在奔走于双方传话谋事中,弄得不好,往往两头受气,此时也自叹是“霉人”。故媒人既要有促成情人终成眷属的高度热情,又要有忍辱负重的坚韧精神。媒人以男性为多,被称为“月老”或“周公”。女性做媒,会被人称作“媒婆”,而“媒婆”属“三姑六婆”之一,为流俗所轻,故女性做媒者较少。即使作媒,到了娶亲时,按俗例妇女不能“领轿”(作抬花轿一行人的向导),必须由男性代之(丈夫代理或儿子陪同)。

攀亲的第二步是媒人到女家(一家或几家)讨“八字”,是旧中国迷信的一种,认为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用两个字代替,四项就有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就可推算一个人的命运。这八个字算命瞎子熟知,一般人只知道干支年(如戊寅年的“戊寅”二字)和地支时(如口语“日落酉时”的“酉”字)三个字,至于月、日,则按农历的月份和日期用数字表示。男方请媒人讨“八字”,女方向媒人出“八字”,并非以天干、地支代替年、月、日、时的八字,而是一种书面凭证,其中出生的年、月、日、时并不是各以干支两个字代替,这种凭证本名“八字帖”或“庚帖”,“八字”是民间的简称。“八字”有统一的内和固定的书写格式,如:

“花女行年十二岁属羊六月十作日子时建生”,如果姑娘已超过十六岁,“花女”二字则换为“坤造”,以示大小有别,“八字”用毛笔书写于红纸(请帖一般大小),竖行,写于正中,字数必须逢双(偶数),如字数逢单(奇数),须在末尾加一“吉”字凑成双数。

男方请媒人讨“八字”,也有多种情况:

一种是有的放矢。男方父母一厢情愿,看中某家的姑娘,私下认作攀亲的目标,指定媒人到该家去试讨“八字”,成与不成,取决于女方父母一厢是否情愿。

一种是按图索骥,男家父母只向媒人摆出关于女方的年龄,人品等方面的条件,请媒人按条件去物色。往往媒人可讨出几个姑娘的“八字”。

以上两种方式也有前后交替运用的。

还有一种现成媒人,男女双方的父母是老亲或故交,其子女年龄、长相等条件又相当,双方已有联姻的默契,请个现成媒人来周旋一番,使之公开化。

媒人与女方父母至少是相互熟识的,对女家是“走得进”的人,如素不相识,还得转请另一位“走得进”的人作向导陪同,媒人向女家说明来意,将男方基本情况(如田地房产、家庭人口、男孩的品质等等)作一介绍,父方父母如同意,就写出“八字”,自己不会写同则请人代笔,有的女方父母比较慎重,不完全轻信媒人的话,需作侧面访察,则答以暂不决定,停停再说,有的不同意,又碍于情面不便直接回绝,则推以女儿年小,近年不谈,有的对媒人所代表的男方家庭情况素有所闻,问无好感,不但断然拒绝,还要批评媒人一顿。故媒人讨“八字”没讨到反碰了一鼻子灰。

媒人到女家讨“八字”,不需带礼物,只是“多多嘴,跑跑腿”。

攀亲的第三步是男家请算命瞎子配八字。媒人讨到了“八字”,当即送给男家,男家将“八字”压在灶柜上的香炉底下(农村每家都是烧柴灶,灶柜上都有小香炉,每月初一、十五要向灶神烧香磕头,以求灶神降福消灾),观察三五日,看家中否发生大小吉凶事件,或出现什么好坏兆头。如平字无事或有小吉小利之事,则认为姑娘命好,如发生什么事故,比如打破一只碗,或家中有人生小毛小病,则认为“八字”进门就破财,对姑娘的命就有点不除疑,如发生大的灾祸,则埋怨姑娘的命不好,将“八字”原壁归赵。

经过多天的观察,“八字”过了“命”关,男方就请算命瞎子来配“八字”,将男女二人的年龄、属相和出生年月、月、日报给瞎子推算,瞎子按二人出后的年月日时各排出八个字,相互排配,这叫“配八字”或“合八字”,好配不好配,瞎子说了算,好配的话,“八字”留存,并请媒人报喜讯给女方,两家攀亲,彼此放心,不好配的,仍请媒人将“八字”送还给女方,说几句客气话了事。

有的男家先后讨过几个“八字”,都因不好配而一一送还;也有女家先后出过几次“八字”,亦因不好配而次次被退回。唯“命”是听,皆无怨言。

有的男家同时讨到几个“八字”好配。男方只可以从中挑选一个。挑选的标准不同,各有所爱,有的热衷女家财产,指望日后可得到一左套丰厚的嫁妆,爱财;有的看中女方人品,以为娶个美貌媳妇也是一种风光,爱色;也有的既不爱财(认为买猪不买圈,买花不买园),也不爱色(认为自古红颜多薄命),只看女的八字好,以后会交大运,爱“命”。

讨“八字”,出“八字”,配“八字”双方都不张扬,带有一定范围的保密,一是顾虑事不成(常见的是八字不好配),会惹人讥笑;二是防备有人“打破锣”(“打破锣”是方言,意思是有人从中说坏话,把双方攀亲的事搞破裂)。

订亲

订亲即订婚,民间俗称“押八字”或“小订”,男女八字配妥后,攀了亲,过一段时间(没定规,一月数月或半年),男方选定吉日跟女方订亲,请媒人将订亲日期预告女方,并征求女方对订亲礼品的意见(如礼品中红花的对数是根据女家亲戚的户数确定的,每户亲戚家要送给一对红花),屈时,男方将订亲礼品——大致是云片糕二条,食糖二斤,红花(绸制品)若干对,衣料一身,红头绳一支。用一只提盒即可装下,如礼品多,则用两只提盒篮。请一个人拎或挑,媒人领路,送书女家,女家招待一餐酒菜,还请为几位亲友作陪。女方也回赠男方一些礼品,常见的是帽子一顶,鞋袜一双,荷包一只(荷包俗称顺袋,作为信物,可系在腰间)。如此简单地往来一次,算是订了亲,从此两家结亲之事公开,双方亲友皆知。

从订亲到娶亲,经过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以年龄大小为转移,短时一二年,长则五六年,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双方一直互不来往,小两口也一面不见,但也有少数从此便作为亲戚走动,来来往往,十分火热,在这段时间内,双方都恪守信约,除特殊变故(如男女某一方不幸早夭,失去一方,婚约自行解除),一般双方都不返悔,不见异思迁。否则,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特别是女方,最容易被人责为“嫌贫爱富”。

附带谈谈“相亲”问题

旧时家长在子女议婚前,安排双方见面,叫相亲,正常的相亲是好事,双方都钟情则订亲,一方无缘则分道,无可非议。本地无普遍相亲之俗,偶而有相亲之举,大都发生在大龄男女之间,且多为女方所提出,这里所谈的相亲是不正常的相亲,是一方(多为男方)找个替身以蒙蔽另一方(女方)的相亲,即相亲的双方中有一真一假,真的受了假的骗,名为相亲,实为骗局。

一般地说,大龄姑娘多半由于择偶(俗称“拣人家”)条件过高,左拣右拣,高不攀,低不就,延误了岁月,大龄男子或因长相不美,或身有某种残疾,虽曾多次请人作伐,要求也不高,但次次总是不成功,也延误了岁月。一旦有媒人为大龄男女牵线搭桥,大龄女对大龄男总有点不放心,为何如此大龄男子尚未婚配,必有缘故,所以提出相亲;大龄男因有人作媒当然喜出望外,可偏偏女方要相亲,如亲自出马,必遭拒绝,于是找一个跟自己年龄相仿的俊男作替身,随媒人去相亲,女方不知是假,见钟情,当即订亲。大凡大龄男女,订亲娶亲,都是采用速成法,不存在夜长梦多。直到洞房花烛夜,“庐山真面目”暴露,大龄女(已是新娘)大惊,才知受骗上当,然而木已成舟,悔之晚矣。

此类替身相亲的怪事,凡乎每个村上都曾发生过。当事的女人除自怨自艾或遗憾终身外,并没有一人在发觉受蒙蔽之后的抗婚,社会舆论对媒人、男的、替身三者弄虚作假,假冒行骗的行为也不加谴责,只是一时当作奇闻,供茶余饭后谈笑而已。或者背地里奚落被骗的女两句:“千拣万拣,拣了个折脚瞎眼。”

娶亲

一、看年庚

“看年庚”是民间口语,实际就是请算命瞎子择定娶亲的月日(农历)。原已订亲的男女到了一定的年龄,男不小于18岁,女不小于16岁。男方父母准备为儿子娶亲,首先要看年庚,看年庚是男方主动,但也有少数是女方摧男方的,那是由于女方年龄比男方在一两岁,早已成人长大的缘故。本地男女攀亲,一般是男大女小,男比女大一两岁是多数,大三四岁是少数,但也有男女同岁,或女比男大一二岁的,但女比男大三岁的绝对没有,民间有个顺口溜:“女大一,有的吃;女大二,有的卖;女大三,屋脊坍(家败)。”

看年庚是算命瞎子说了算。瞎子根据男女八字推算而确定日期,并确定娶亲时新娘所忌的属相。看年庚须比娶亲早半年,留有余地,双方都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年庚看好以后,不行随意提前或推迟。

年庚,上半年总在正月至四月之间,下半年总在八月至腊月之间,谁家也不肯将年庚定在五、六、七这三个月内,除了天气炎热喜事难办的原因外,民俗认为五月是毒月,在五月内不让小孩剃头,不缝制衣服,不“搬床”(将床上用品全部搬出去洗晒叫“搬床”)。七月是鬼月,七月十五是鬼节,白天家家祭祖(烧亡人),夜晚村村斋孤(一行人敲锣打鼓,到村边路旁烧纸锞,撒水饭,祭奠孤魂野鬼)。迷信说法每月有一天是“杨公忌”日(“杨公忌”日百事忌,诸事不宜,凡事不吉),可七月却有两天(初一、二十九)是“杨公忌”日,民间俗语:“杨公忌”日月月有,就怕初一和二十九。

二、通信,又称“下书”,“下礼”

年庚择定,男女写好“红书”(俗称“书子”),备一桌酒菜,请媒人送到女家,正式向女方宣告娶亲日期(通信),向女方递交红书(下书),或同时向女方并付部分礼金礼品(下礼)。

红书是印刷厂用优质大红纸印制的,相连而可折叠的四页纸,拉开为一长条,印有金色花边和龙凤图案。外有上下开口的封套。封套印有唐宋人宫词,也全是金色。如“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簾外春寒殇锦袍。”(王昌龄:《春宫怨》)“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车驾六龙。”([宋]林洪:《宫词》)当时的纸店,文具店有红书出售。红书的填写有固定的内容和格式:封面上写一副四字对联,如“朱陈结好,秦晋联姻”;“珠联璧合,花好月圆”;“鱼水好合,龙凤呈祥”。封里写“添姻春XXX(男方父名)端肃顿首拜”。可能还有几句称颂对方许配的话,因无文字资料可考,又不复记忆,从略。下一页写“(时)维 中华民国××年岁次××(千支)×月彀旦”。

当日女方用红纸(大小约是整张纸的四分之一)开出礼单(彩礼清单),礼单上开列的钱物达几十项,可分为几类:

礼金(主要用于办嫁妆)

各种“封”(“封”即喜钱,要求男方将各种喜钱分别用红纸包好,写上名称,故曰“封”。如梳头封、打脸封、抱轿封、厨下封,如是小脚姑娘,还有裹脚封;如男方给女方一头生猪,还要屠宰封。大开门、小开门等等)。

嫁衣类:衣料、裙料、鞋面布,各色花线、绒线、如是小脚,还有裹脚布几对,等等。

首饰类:银簪、穿针、挖耳、耳环、手镯、戒指等。

化妆品类:胭脂、花粉、雪花膏、生发油、红头绳等。

食品类:猪肉、鱼(总重及尾数)、香烟、茶叶、烧酒、糖果、片糕等。

还娘席子一条(一尺来宽的普通灯草席子,必不可少)。

女方也回给男方一份红书,由女方父亲具名。

女方礼单开出后,盘算一下,认为礼金数字少了,通过媒人向男方要求增加,这叫“升估”;男方看过礼单,认为其中某一项或某几项多开了,打点折扣,这叫“扣财”。“升估”绝少,“扣财”比较普遍。

三、女方备嫁忙

男方对礼单中的礼金、衣料两项,必须提前由媒人送交给女方,以及女方及早办理。也有男方将衣料折算成钱,交付给女方,让女方自己选购衣料。

女方备嫁忙碌起来,嫁妆中的木器用具,一般是赴镇江或宝堰买现成的。嫁衣请手工裁缝缝制,全是本装。那时农村没见过缝纫机,也没有洋裁缝,全部嫁衣要十天半月才能完成。弹被絮也是手工,一天只弹一床絮,至于待嫁姑娘,忙于绣花,帐眼绣花最多。其次是枕头(那时枕头是长方体的,枕头的两头安绣花。)再次是鞋花,那时妇女多穿绣花鞋。来不及还得请人帮忙。

四、“请嫁”

距离出嫁的日子近了。凡是亲戚和直系亲属以及左邻右舍中相处关系较好的,要邀请待嫁姑娘到家吃一餐饭,这叫“请嫁”或“待嫁”,还要找几个小姑娘作陪,或者送一两件小礼物,大概含有“饯行”的意思。

五、拿嫁妆

娶亲的前一天,男方请帮忙的到女家拿嫁妆,人数视嫁妆多少而定,少则七八人,多则十来人,连媒人布内,人数也要逢双,将礼单上所开列的钱物全部带去交付给女方。女方招待来人一餐酒饭,如交付的礼品数量上有折扣或质量上不够格,往往引起女方与媒人之间的争吵,有时较起真来,女方责成媒人返回男方去追补追换,满足了要求才肯发嫁妆。民间说法叫“吵发吵发、不吵不发。”吵过了事,互不记仇。

下午,女方发嫁妆。嫁妆包括柜子、箱子、地板、条桌、板凳、大小脚盆、量子、绩麻桶、马桶、针线匾子、铜灯檠、铜茶壶、铜脚炉、镜箱、被子、毯子、枕头、帐子、衣裙、鞋袜等等。其中镜箱、马桶两件今天不发,明日新娘上轿前女方派人专送。

若干嫁妆,众人抬的抬,挑的挑,不用车载驴驮。

六、压床

嫁妆到家,男方即请人(有男有女)布置新房,使全部嫁妆合理安排,各得其所。需要一提的是一对帐竿,是男方老早从竹园里精选来的,不仅长短相等,粗细相等,而且每个竹节都相对,叫“节对节”。凡新房用的帐竿,家家如此。当晚,男方请一名或三名父母双全的童男陪新郎住新房,睡新床,俗称“压床”。此举可能是希望婚后多生男。从今日起,称即将娶亲的男子为新郎,本地人口头上称新郎为“新郎官”或“新郎官官”。

七、花轿娶亲

上午,男方起轿往女方

抬花轿的四名童男子,必须是“鲜娘鲜爷”,即父母双全,全是嫡亲的,没有义父或晚娘。

领娇的媒人必须是男性,如原先的媒人是女性,今日领轿必须以男性代之(丈夫或儿子顶替)。媒今日由主家优待,骑毛驴或小土车,不需步行。

花轿出发时,一行人总数必须逢单,回来时加上新娘一人,总数逢双。

花轿一行人的组成:抬花轿的4人,鸣锣开道的2人,放铳的2人,吹手4-5人,提宫灯的2-4人,提大灯笼的2-4人,打红布三角旗的2-4人,把火把的2人,管轿的1人,媒人(如果坐小车,应加推车的1人)。

花轿往返不走同一条路,如出发时取直径,回来则按逆时针方向绕一个弯子,不走原路。途中一路鸣锣,每经过一村,要放铳、奏乐。

抬轿一行人必须在当日午前赶到女家。

个别经济条件较差的人家,花轿一行只有四名抬轿的,一个媒人,一个管轿的,两名打火把的,没有“仪仗队”,不动响器,民间称之为“哑巴轿子”。

八、先送“小开门”,然后开大门

花轿上了女方的村,女家帮忙的早将大门撑好,抬花轿的一行人全被拒在门外。媒人叫门,门里的人要喜钱,讨价还价,添添饶饶,往往折腾半个小时,直到屋里人满意了,才开门迎客,这项喜钱叫“小开门”。

众人进屋进定,主人家帮忙的递烟奉茶热情招待,此时媒人掏出红纸包好的喜钱递交给主人,这项喜钱叫“大开门”。“小开门”、“大开门”两笔喜钱的数字早已开上礼单,有的是男方“扣财”,没有给足数;有的虽给足了数,而媒人私下截留了一部分(俗例允许媒人截留“大开门”的一部分),这样往往又引起女方父母与媒人之间的一阵争吵,甚至要动手。这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又一次“吵发吵发”。

九、新婚上轿程序

新娘这一天不进饮食,预防在轿上及洞房中排便没去处;不起床,为了向长辈讨喜钱——起床钱。

这一天是女方办酒正日,酒席散时已是下午三点多了,或更迟。男方在门口鸣锣“催轿”,即催促新娘上轿,一而再,再而三。

新婚更衣,站在“还娘席子”(礼单上开的,男家买的)上梳妆打扮,鞋底不准沾娘家的尘土,准备上轿。

新娘之母(如无母,则由嫂子代),此时扶着楼梯或站在房门口,拖腔摆调地哭诉,这叫“哭轿”,哭诉的内容大致有二:一是向女儿表示内疚,女儿生在寒门,从小到大,没好吃,没好穿,里里外外,做了不少事。十几年母女情深,一旦分离,实在舍不得;二是嘱咐,交代女儿嫁到夫家后要恪守妇道,勤俭为本,孝敬公婆,体贴丈夫,姑嫂妯娌,和睦相处,为娘家争气争光等等。待女儿上了轿,母止哭。

同时,四名抬轿的将空轿(无轿顶、轿衣、轿杠)抬到堂前,女方请一人(青年男或女),手持一支点燃的红烛,在轿内上下照一遍,或绕着轿子走三圈,这叫“照轿”。民间把轿子视为“丧门”,而不是吉祥物,“照轿”意在驱邪。

新娘由父亲或兄长抱上轿(脚不着娘家地,鞋不沾娘家尘,不把娘家的财气带走),叫“抱轿”。新娘是哭着上轿的,呜呜咽咽地哭,只哭不诉。手拎红布包,内装七枚红蛋(预兆将来“七子团圆”,民间认为唐郭子仪五男二女,七子团圆,福气最好),脚踏铜脚炉(如是寒天,炉内加粗糠火灰),坏揣喜糖、喜糕,备途中及下轿前散发。

轿内坐了新娘,再由堂前抬到门口,盖上轿顶,锁好轿门,挂好轿衣,扎好轿杠,四人抬上肩将要起步,女家有人端一碗水,碗口上盖一把菜刀,捋一碗水向门口一泼,花轿启程,这就俗话听说“嫁出门的姑娘泼出门的水”。泼水之举,是何含意,未曾有人阐述过。如果认为:姑娘嫁出门了,与娘家无关了,往后姑娘任何事娘家概不承担责任。似不符事实,也不合情理。笔者认为,泼水是个比方,含“以彼比此”之意,即水泼出了,不能再收回;姑娘嫁出了,不能再“回炉”。既已嫁给人家,好歹在人家过一辈子。至于水碗搁把刀,是比斩断退路,以示姑娘嫁出,只可前进,不可后退,后退的路已斩断了。勉励姑娘嫁后要绝对争气,万万不可因淘气而遭夫家遣返。

送轿。花轿走了,新娘的长辈及弟兄等要随后送一程。送多远,有个俗规,只要送过一座桥,或者一道沟、一个涵洞、一个活,即可止步。送轿人止步,花轿内新娘也止哭了。

十、送子桶

发轿之前,女家派两名帮忙的专程送子桶(子桶即未曾启用过的新马桶,内放红蛋,红枣,染了红色的花生等)和镜箱(内装镜子、梳子、篦子、胭脂、花粉等梳妆用品)到男家。路远则两件一担挑,路近则一人捧镜箱,一人背子桶(装在染红了的麻袋内)。有几条俗规必须遵行:第一,送子桶的二人必须在花轿进村之前离开男家,不可久待;第二,送子桶的二人在归途中不可与抬花轿的一行人路遇,必须绕道回避;第三,送子桶的二人跨进男家大门,必须一人高声说吉利话,另一人专管叫“好”!如,进入大门时说:“八字大门朝南开,子桶送到府上来,添喜又添财!”“好!”

到了堂前时说:“堂前布置红艳艳,不知新房在哪边,有请老表来指点!”“好!”

进了新房时说:“走进新房喜洋洋,新房一派新气象,银箱子桶添光彩,稍候大家看新娘!”“好!”总之,吉利话重在吉利,原无定式,在于说者见眼生情,相机而说。送子桶者堆恐事先准备的吉利话说完了接不上茬,进了大门总是大步流星,不稍停顿。放下镜箱、子桶,开口讨喜钱:“子桶一搁,喜钱×元×角!”“好!”

男方主人设小宴(四道菜)款待,用圆盘端出喜钱和团子(糯米粉做成的圆锥体食品),喜钱用红纸包好,一人一份,团子每人三双或四双,以作酬谢。

镜箱马桶两件为何不随其他陪嫁品一道发出,而要延迟到发轿前派人专送?马桶为何称作“子桶”?未知创始者是何用意。

十一、新娘下轿程序

排除“忌属(属相)”,迷信说法,凡新娘下轿时,必忌某两种属相的人,该两属人不能来观花轿看新娘,来观看了,对新娘不利。新娘忌哪两属,因人(新娘)而异,“忌属”是算命瞎子看年诀时,根据新娘自身的属相来确定的。比如新娘忌蛇、马二属,当花轿停在男家门口,村人男女老少来围观花轿看新娘,小孩向新娘讨喜糕喜糖,此时有位帮忙的问众人高喊:“新娘子忌蛇、马二属,凡是属蛇的、属马的请一律站开!”该二属的人当即自觉离开。

点妆。轿门打开,有位姑娘一手端杯红水,一手抓一根筷子,筷子方头的一端横直交叉劈裂,形成阴文“+”字。筷子方头蘸红水,在新娘面部按上中左右下的顺序点红水,叫“点妆”,手在点,口说吉利话:

一点妆长命富贵,二点妆金玉满堂。

三点妆三元及第,四点妆四时如意。

五点妆五子登科,六点妆六路统通。

七点妆七子团圆,八点妆八洞神仙。

九点妆九世同居,十点妆实实在在。

交换吉祥物,点妆以后,伴娘(男方请来陪伴新娘的中年妇女,条件是:结发夫健在,多子,本人是精明晓事者)提一篮子,篮内装一把斧子、一束柏树枝、一棵万年青,交给新娘,新娘将装着上枚红蛋的红布包交给伴娘。斧子,本地人口头上称“大(音如代)斧(谐音富)”,含“代代富”之意;柏树长寿,且岁寒不凋;万年青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象征夫妻百年好合,万古长青。

抱轿、搀轿。新娘下轿,与上轿相似,也是脚不着地面,鞋不沾土尘。有两种方式:

一是抱轿,即新郎将新娘抱出花轿扛上肩,一直扛入新房摆上床。凡新郎身高力大者,大都是抱轿,省事又省时。

二是搀轿,又分两种形式:第一种,男方事先准备好一双干净的尺码较大的男鞋(新旧不限),由伴娘将大鞋套在新娘脚上,即花鞋之外加套大鞋,然后伴娘搀扶新娘下轿,缓步是入新房。第二种稍复杂一点,用一条红绸带,新郎新娘各执一端,新郎在前牵引,新郎的两位表兄弟用三条麻袋一条龙式铺地,从轿门铺向家门;伴娘搀扶新娘一下轿门,即踏上麻袋,当新娘踏上中间一条麻袋时,一位老表迅速将后面的一条移出前面;三条麻袋循环,撤后补前,直到新娘进了新房上了床为止。费时又费事,这种搀轿,多数人家省略红绸带牵引一节。

十二、坐富贵。新娘进了新房后,由伴娘安排新郎新娘一左一右并排坐于床沿,叫“坐富贵。”伴娘先倒两杯甜汤(用新娘陪嫁的铜茶壶泡的糖开水),递给新郎新娘喝过,而后给新郎新娘各发一双筷,让新郎新娘吃一只碗内装的两颗熟汤圆。喝甜汤、吃汤圆,表示夫妻甜蜜团圆。此时新房里看新娘的人多,新郎新娘不大好意思当众吃喝,何况新娘今天是不进饮食的。所以只用嘴唇靠着茶杯抿一下,表示喝了;用筷子在汤圆上夹两道痕,表示吃了。“坐富贵”只十分钟左右。

十三、拜堂。“坐富贵”后,接下来是拜堂。先由帮忙的在堂前正中摆好两张八仙桌(并列横排),桌上摆设几盘糕点干果,烧香点烛,桌子的下方地面铺一条新席,席上一条新被叠成长方体,长度可容二人并排跪下。然后新郎在左,新娘在右(由伴娘搀扶),并排站立在席被的里侧,面向外,双双跪拜,一拜天,二拜地。继而转身站到被席外侧,面向内,跪拜家堂(神),本地风俗,拜堂是跪拜神灵的。所以不拜父母,也不夫妻对拜。

十四、轧新郎、递酒、送房

此三项贺喜闹喜活动是连续的,一般从半夜时分开始。堂前正中两张或三张方桌横排连接,桌上摆满熟菜冷盘和新郎表兄弟送来贺喜的花生瓜子糖果糕点,参加活动的大都是新郎的表兄弟和村上青年帮忙的。先由表兄弟点燃花烛,每个环节都要说几句吉利话:“花烛拿起,大家欢喜,红纸拆封,子孙兴隆。”点烛时:“烛尖对烛尖,荣华富贵万万年;烛头对烛头,代代儿孙做诸候。”插上烛台:“一对花烛放光芒,照得华堂亮堂堂,诸位老表请入座,欢天喜地轧新郎。”新郎上座居中,余人分坐两边周围,给新郎斟酒奉菜,都得说吉利话,也有幽默、戏谑、滑稽、噱头等等。

接着是递酒,大家离开座位,新郎与递酒者并立于桌子下方,面向内,递酒者双手捧一圆盘,盘内放两只酒杯,另一帮忙的站立一旁斟酒。递酒者每递给新郎一杯酒,须说四句酒词。首先递酒给新郎敬天,递酒者高声说唱:“运杯酒,光敬天,喜事正逢艳阳天。(此时递酒给新郎,新郎转身向外洒酒远处,复原)今日完婚交好运,夫妻恩爱庆百年。”(递酒者向前一鞠躬,下同)。

“这杯酒,敬大地,天时地利皆如意。娶来新娘得人和,幸福美满伉俪。”

“这杯酒,喜盈盈,新郎捧酒敬父亲。父亲饮过杯中酒,子孝媳贤真开心。”

“这杯酒,喜洋洋,新郎捧酒敬亲娘,亲娘饮过杯中酒,笑口常开乐无疆。”

还有敬伯、叔、兄、嫂的,略。

递酒者是事先安排好的,一般有三人,先后交接。除敬酒词外,还有唱古人名、花名的。有一组酒词,首句以花名代月令,次句是爱情神话或故事,三句是八仙六一的名字和特征。末句是贺喜语,虽非佳作,然曾在本地流传过,姑记之。

一杯酒,梅花多,唐皇月宫戏嫦娥,果老骑驴来贺喜,洞房花烛小登科。

二杯酒,杏花开,山伯钟情祝英台,洞宾负剑财神到,张仙送子进门来。

三杯酒,桃花红,正德(明武宗)酒店戏李凤,仙姑荷内清香溢,天赐玉女配金童。

四杯酒,蔷薇放,巫山神女戏寰王。钟离摇扇仙风降,鸾凤和鸣乐新房。

五杯酒,石榴芬,金龙独占玉堂寿,国舅手执云阳板,一曲道情贺新人。

六杯酒,荷花茁,金莲调戏武松叔,粉和篮内宝贝出,新人带来全家福。

七杯酒,菱花鲜,龙女失节戏日莲,湘子吹箫来贺喜,才子佳人乐无边。

八杯酒,桂花香,许仙巧遇白娘娘,铁拐葫芦斟仙酒,一对新人恩爱长。

递酒完毕,送新郎入洞房,两位表兄弟手捧花烛,照着新郎,一人手捧圆盘,边走边说酒词、吉利话,众人随后。进入洞房,新郎向新娘、伴娘敬酒,新郎新娘饮交杯酒,此时洞房内异常活跃,笑声不断。

请伴娘离开洞房。

接着是“灌仓”,即送房诸人中某一人手抓一把米麦瓜子,朝新娘衣领里灌,口说吉利话,“灌仓灌得多,新婚之夜乐呵呵;灌仓灌得满,生下儿子做高官。”再下是“撒帐”,一人手抓瓜子、花生、米麦等,向帐内抛撒,并口唱:

“撒帐东,好似巫山十二峰。一心安入桃源洞,要采鲜花一点红。

撒帐西,好似花开连理枝。之子于归宜家日,桃云夭夭正结时。

撒帐南,五色彩云宅上端,福自天来有五福,华封三祝庆多男。

撒帐北,雪花好似白絮色,柳絮因风传佳话,道韫才高全家乐。

撒帐上,喜成双,比翼鸟儿永飞翔。

撒帐下,玉无瑕,宜尔宜室并宜家。

撒帐左,喜气多,洞房春风笑语和。

撒帐右,歌好述,两情天长共地久。

撒帐前,心相连,新婚夫妻并蒂莲。

撒帐后,仁者寿,夫妻偕老到白头。

撒帐中,星满空,送房闹喜告大功,众位亲友请退出,新郎新娘伴花烛,众位退出莫留停,新郎新娘等谈心。”

送房众人全离开洞房,此日婚礼闹喜活动告一段落,往往不觉已雄鸡三唱,东方将白矣。

十五、新娘开脸。次日上午,婆家请位妇女来为新娘开脸。先在新娘脸和脖子上搽些粉,然后用两股相互缠绕几道的细线,在新娘脸上绞,绞净脸上和脖子上的寒毛,修齐鬓角,修细修弯双眉,叫做开脸。民间平时叫“绞脸”。嫁前是毛脸姑娘,嫁后开脸成为光脸新娘了。

十六、拜人

花轿娶亲的第二天,是男方的正日,有新亲到。新亲是新娘的娘家人和亲戚,作为新亲来吃喜酒的,全是男性,没有妇女。开筵之前,举行拜人仪式。堂前摆的方桌,桌上的香烛果盘,桌子下方地面的席子被了等摆设跟拜堂时相同,上面加两张椅子,供受拜人坐的,桌面另放一只装拜钱用的圆盘,新郎新娘并排站,新娘仍由伴娘搀扶,跟拜堂的格式一模一样。受拜人的名单,事先按新亲在先,老亲在后,长辈在先,平辈在后的顺序开列于红纸上。拜人仪式开始,一人作司仪高声招呼:“请新亲岳丈大人受拜!”则有帮忙的搀扶岳父坐上椅子,新郎新娘同时跪拜,岳丈掏出拜钱,投入圆盘后让位。接着招呼、姨父、姑父、伯叔父等,还有媒人,都先后逐个呼到,不过所呼到的人,很少坐上椅子去受拜,呼到谁,谁就掏出喜钱,请人递上去。每呼一人,不管入座与否,新郎新娘都照样跪拜一次。

最后是闹喜,四五名帮忙的,将新郎的父亲拖来(即使躲藏了也被找出来),强按坐在椅子上,叫新郎新娘跪拜,此时把事前准备好的锅底灰抹在他脸上,强制地头戴破草帽,手摇破葵扇,肩扛扒灰耙,引起哄堂大笑,“三天无大小,”又一次体现。

十七、婚后一个月不空房

古人称妻曰“房下”或“妻房”。“空房”者,无妻也。本地习俗,婚后一个月内,新娘不得在外歇宿,即使回娘家,也必须当天太阳下山之前赶到婆家。双方的母亲是最好的监督人。

十八、谢媒

新郎新娘于婚后(一般在十天半月之内)选个吉日,携带香烛鞭炮和礼物,双双登媒人之门,烧香磕头放鞭炮,呈献礼物——毛蓝布袜子,枣子包,糖包,糕包等,外加喜钱。民间称作“谢媒”或“谢媒人”。媒人此日热情招待新郎新娘一餐,并请人作陪。而后连续三个新年头上,这对夫妻还得给媒人送包拜年。俗话说:“新婚进了房,媒人撂过墙”,有“过河拆桥”的意思。按本地风俗看,并非如此。成了眷属后对牵线搭桥的媒人是久不忘情的。

办 喜 酒

一、请“帮忙的”

城市人办酒,只要有钱,好办,在一家酒楼或饭店预订若干桌酒席,议定的规格和价格,确定日期,届时宾客入座,吃现成的。农村办酒可麻烦了,宾客多,餐数多,一切都要主人自己筹划,光有钱不行,还得人手多。无论嫁女或娶媳,办酒之前,先得请好若干名青壮年男女来帮忙,男的管外作,女的管内勤,其中还要设一名临时“总管”,负责指挥调度。众人分担办事、值勤、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民间统称之为“帮忙的”。帮忙的事多而杂,如送请贴、推大车接送远路亲友、上街购物、租花轿(要跑三趟)、租碗(至少挑两担,跑两趟)、租汽车、请吹手、拿嫁妆、备桌子板凳、随花轿打锣放铳打火把、杀猪宰羊打鱼(当下手)、接待亲友、请人邀人、还有挑水拣菜、搬柴烧锅、上菜斟酒、盛饭添菜、收拾碗筷、扫地抹桌、洗锅抹灶、洗碗涮盆等等。帮忙的工作协调,与顺利办好喜酒大有关系。

二、送请贴

在办酒前的十天半月,即由专人送请贴到各亲友家,预告请吃喜酒。请贴有三种不同的样式:

比较考究的请贴,是在印刷厂印制的,请贴印的金字,外有封套像旧式信封,正面印有一个长方形的框,框内填写受贴人姓名“×××先生”。

一般的请贴,用红纸裁成,毛笔书写婚姻日期,每亲戚家送一张。

无论是印刷的或毛笔写的,内容格式都一样。

×月×日为×子完婚敬治喜筵恭候

(×女于归)

光临(或阁第光临) ×××(主人姓名)鞠躬

恕邀

竖写,分右中左三行。

最简单的请贴,也是红纸裁成,不写字,一家送两张,表示一请一邀。办喜日期由送贴者面告。

另外,男家请新亲的请贴,则在拿嫁妆的那天带到女家,由女家转发。

三、人情礼

人情礼一般是现金,也有现金之外另加礼物的。“人情不起利,一例还一例”。礼尚往来,彼此对等。人情不限多少,但不可欠帐,故有“人情逼似债,头顶锅要卖”一说。人情礼可分为两类:

一是门份礼。即在本村特定的范围内,每门(户)都出一份礼。例如一个七十户的村,其中有二十户属某一个门份礼范围之内,这个范围内有一家办喜事,另十几户每家都要出人情礼,一户不缺,各户出人情的数额都一样,不得随意增减,而人情数额偏小。民间说法“礼到礼到”,也就是“意思意思”。不论谁家有红白大事,都照此办理。俗话叫“大家马,大家骑”。一二十户的小村,一个村就是一个门份礼范围。有的大村,划分为好几个门份礼范围,也有的门份礼范围涉及两个村的一部分。此习俗多数地方已废,只有少数村仍在沿行。

二是亲友人情礼,一般的只出现金,客气一些的,现金之外,另送一副贺喜吊联;或于现金、吊联之外,再加一幅喜幛(喜幛上武艺上端各裹一根圆木条,可以依壁悬挂,当中缀四个大金字,上下首落款也是金字。不是单纯送一幅料子)。

最厚的礼是送陆苏班唱戏。陆苏班是由民间艺人组成的专唱京剧的业余戏班子。一班大抵六七人,全是男性。生、旦、净、丑各种角色齐备,基本的伴奏乐器如锣鼓(全套)、京胡、二胡、板鼓、唢呐、笛子等也齐全。唱戏不用搭台,两张方桌一拼,唱戏的围坐桌子四周,只“唱、念”,不“做、打”,没有行头,不化装,一人顶一项角色,还要操一种乐器。这种陆苏班,当时本乡的张家村,邻乡的上荣庄、东荆塘、茅庄等村,都曾存在过。“陆苏”又写作“乐舒”,只是记录口头上的呼音,到底应是哪两个字,尚需考证。

四、“连家搬”,大车接人

当时的风俗,对门份礼之内的各户及亲戚,请吃喜酒是请全家人,要求个个都到,民间叫做“连家搬”。为了达到“连家搬”,对于远路亲友中的老人、妇女、儿童,在办酒前一两天,要借用大车派人专程去接。大车也是独轮车,车架宽大,扎上椅上,可坐四人,前后有辕,两人驾驭,是当时农村最好的人力交通工具。

五、筵席设置

凡自家房屋宽敞,可容纳十几桌的,则席设本宅;自家房屋只能容纳一部分,其余则分设到左邻右舍中的一家或几家。事后主人须给该借屋的几家烧香放鞭炮;村上有公房、祠堂,则借用公房或祠堂;住户不多的小村,宾客来多,不仅房屋容纳不了,连桌凳也没处借,只好开“走马席”,一批开两桌或三桌,第一批开过第二批来,前客让后客。

六、酒席的规格

婚嫁办喜酒,分“正日”与“非正日”两种情况。正日,含“正式办喜酒之日”的意思。这一天到的宾客最多。正日,男家女家不在同一天,女先男后。女家正日是花轿上门抬新娘的一天,除原有亲友外,增加抬花轿的一行人;男家正日比女家迟一天,即新娘进门的第二天,增加新亲一行人。正日办酒多两道菜,比较隆重些,正日是七道菜(俗称“七下头”),非正日只有五道菜(俗称“五下头”)。正日开筵前必须点席,凡长辈都必须坐上席(俗称上席为“上席岗子”,坐上席叫“坐上岗子”),以示对长辈的尊敬。

正日上午九点左右,请宾客吃一小碗索粉,俗称“吃茶”或“吃索粉茶”。索粉,就是未曾晒干的粉丝,鲜货。

至于非正日,妇女方在发嫁妆那天晚上办一餐,五道菜;男方在花轿娶亲的那天,办两餐,上午叫“起轿饭”,晚上叫“落轿饭”,也都是五道菜。

一般菜谱:

五道菜(三荤两素):鱼(白鲢)、百页(或大粉、粉丝、豆腐,或杂菜)、肉骨头(掺以茨菇或萝卜)、红烧肉(俗称“烂肉”,大块,且多是肥肉)、青菜(汤菜,或冬瓜海带)。

七道菜(四荤三素或五荤二素),在五道菜基础上加一道肉圆(俗称“zhan肉”,定额,每桌16颗,人均2颗),一道炒菜。其中鱼、肉圆、骨头,红烧肉是基本的,不可用别的菜代替。

菜是一道一道地上,上第二道时,将第一道的空碗收回。只有红烧肉和青菜两道总是最后上,而且是两道同时上,这两道是下饭菜,前面的几道是下酒菜。

本地办喜酒,装菜肴的碗是统一用碎瓷大碗,这种碗口面大,容量大,碗的表面布满纵横交错不规则的短璺(wen),制碗工艺上叫“碎瓷”,民间称这种碗叫“瓷碗”。各租碗点出租的菜碗仅此一种,各村办酒装菜用碗仅此一种,每道菜(无论是荤菜、素菜、炒菜、汤菜)都用这种碗装。

酒,一律是散装的土烧酒(今称烧酒为“白酒”,那时本地也有一种“白酒”,是民间自家酿制的糯米酒,色浑,味甜,度低,冬腊月酿制,用于新年期间招待亲友中的不能饮烧酒者,办酒时不用),农村买不到瓶装酒。邻乡古隍村一带许多农家开设槽坊(酿烧酒的作坊),是本地的酒源。农村办喜酒,储酒皆用酒憋,一种上釉的陶器,小口大肚,肚的上方有嘴,颈的下部有六个“绊子”,穿入绳子可拎可挑。酒憋大小规格多,大的可装酒30斤。开筵开,每桌发一壶酒(约半斤),酒壶也是上釉陶器,是跟碗一道租来的。或不用酒壶,直接用酒憋给每桌倒两碗酒。中途再添酒一二次。

香烟是少量的。对于烟客,开筵前发一支,散席前发一支。那时农村烟民普遍吸黄烟(旱烟,用烟管),稍考究的吸青条烟(水烟,用水烟袋),少数人吸鼻烟(粉末状,有点辣味清香味,用手指沾少许吸入鼻孔)。香烟视为奢侈品,平时很少有人抽,有客来,临时上小店买几支。那时烟民酒民不及现在多,烟瘾、酒量也不及现在人。

茶叶,大都到镇江裕隆茶栈买龙井茶,纸袋包装,茶具是大茶壶(圆柱体,拎把),小茶杯,或者用碗泡茶。

民间称酒筵上的酒菜饭茶概括叫“酒水”,评论酒筵的质量,重点在菜肴,不在酒。如果菜肴量足、油多、味好,众人则说酒水不错或酒水蛮好。反之,则说酒水太差,故凡婚嫁办喜酒,人家都力求办得好些。“给人吃好传四方”,这是本地人的一句谚语。

七、点席

凡婚嫁正日办酒,都要点席。点席,就是点请长辈就坐表示尊敬的上席。女家点席,其长辈是新娘的舅父、姑父、姨父、伯叔及媒人等;男家点席,其长辈包括新郎、新娘的长辈和媒人。点席之前,各桌人已坐齐,最上一排的椅子空着,是留给点席后长辈坐的。点席者由新郎父子及一二个帮忙的陪同,站立于下方,面向众人,先说几句客套话(可长可短,无定式);“今日为××先生令郎吉席(女家用“令爱于归”)之喜,承蒙诸亲好友,合族本家人等,光临道贺,不胜感激。无奈地方蜗居,陈设简陋,多有怠慢。薄酒一杯,聊表寸谢,望其海涵!”(同鞠躬),而后招呼:“×××请坐×席”,帮忙的即去搀扶该人就位,此时只站在椅子一旁,直到逐个点席完毕,招呼“请坐”,才一齐坐下。

座中如有新郎新娘的祖父或外公,要特设一席,他们的辈份高,其席位比别的席位上升一步,叫“升席”。

“团席”是给新郎的表兄弟坐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