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字代表什么生肖

他们才叫聪明,这些生肖懂也装傻充愣,嘘!,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十二星座测试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嘘字代表什么生肖1

聪明人在一件事情的开始,是绝对闭口不说话的,反而里面那些想成为带头的人,总是自作聪明,最喜欢指使人,然后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鼓捣出来给别人看!多学学他们的聪明。

生肖牛

永久别以为踏实沉稳、厚道即是脑瓜子笨的体现,很多时分,沉稳和厚道仅仅一种自个挑选的日子处事方法罢了,而属牛人即是这样的类型。他们看人比谁都准,脑子相同好使,仅仅他们原则性更强,不喜爱依照他人的方法日子,即使是他人看不懂觉得他们傻,只要做好自个就行。

生肖鼠

不怎么爱多管闲事的属鼠人,关于身边的人和事,通常看得比谁都理解理解。他们不会自以为是的觉得自个多么凶猛,多么优胜,毫无任何想要攀比奋斗的心思。属鼠人喜爱安逸的过自个的日子,即使他人觉得他们很傻,他们也会很淡然。

生肖蛇

属蛇人绝不是那种自作聪明的人,不管做什么工作,在没有很大掌握之前,很少会呈现激动莽撞的局势。属蛇人眼里,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有达到意图的掌握,即使当他们不小心估计错自己的实力,也会悄悄又巧妙的转换,所以他们装傻充愣也不是偶尔。

嘘字代表什么生肖2

汉字演变是一本研究文字演化的书籍,本书共选取常用汉字500字(加上释文中提到的通用字、假借字等共为660多字),每字依次列举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等八种字体(其中有的已简化,另加简化字楷书,共九种字体)。金文的少数字用籀文或战国文字等字体代替。甲骨文

甲骨文:古代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现在发现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盘庚时期的甲骨文,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也是象形字或会意字,形声字只占20%左右。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基本简介: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汉字的演化过程有八部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汉字开始产生的时间,还难以断定。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铜器上的文字。商代的文字已经是很发达的文字了,最初产生文字的时代必然远在商代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于夏代。距今约四五千年以上,应当在新石器时代。二里头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所出土的陶符中,能够见到许多类似物象的图画文字。在此基础上,这些图画文字与陶器花纹中的表意图案演变为记词字符。汉字由零散的、个别的字符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再通过人为规范,成为一种文字体系。

据考证,原始汉字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产生,到它发展成初步的文字体系,大约经过了近2600年之久。起源:一类是以甘肃大地湾遗址的彩陶上的刻符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号;另一类是以河南贾湖遗址的甲骨上的刻符为代表的生肖象形的符号。前者有序地演变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上的刻划符号系列;后者则发展成为大汶口陶器上的图象。到龙山文化后期,父系社会基本确立,该时期出现了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成组的刻符。这些刻符,有与大汶口陶器图象相同或相象者,也有与西安等地的刻符相类者。这些刻符可能是当时的雏形前汉字系统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处于中国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诞生的前夕,夏朝应该是正式的汉字系统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对汉字的发扬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汉字可能是仓颉所造。据说是仓颉根据鸟,兽,虫的脚印所改编的。不过这只是传说的一种。

发展历史:汉字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8000年左右的两类符号:一类是以甘肃大地湾遗址的彩陶上的刻符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号;另一类是以河南贾湖遗址的甲骨上的刻符为代表的肖生象形的符号。前者有序地演变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上的刻划符号系列;后者则发展成为大汶口陶器上的图象。

到龙山文化后期,父系社会基本确立,该时期出现了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成组的刻符。这些刻符,有与大汶口陶器图象相同或相象者,也有与西安等地的刻符相类者。这些刻符可能是当时的雏形前汉字系统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处于中国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诞生的前夕,夏朝应该是正式的汉字系统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那么,问题是:汉字为什么出现得这么晚?根据考古学、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语言诞生的时间,距今约几十万年,而真正的汉字系统却是直到距今约5000年的时候才形成的。

发展趋势:汉字从甲骨文以来发生了许多变化。根据史实,这些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改革和自然流变。汉字改革是指人们有意识地、主动地治理汉字的过程,而汉字的自然流变是指汉字自然的变化过程。汉字的改革一般是非连续的、剧烈的、短期内完成的;而汉字的自然流变是连续的、缓慢的、长期的。汉字的自然流变有时间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多样化,造成异体字越来越多,字音读法不同,字义发生变化,导致了汉字不统一、不规范。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演变后,人们必须对汉字进行改革,使得汉字规范化、统一化。

此外,汉字不可能一产生就很完美,就能满足各个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也会主动地改革汉字,使得汉字满足生产力继续发展的需要。而当改革的措施推广之后,汉字又开始新一轮的自然流变。

汉字的变化好像路的变化一样。路是人们走出来的;路走出来之后,人们隔一段时间就得修缮一次;修缮之后,路又渐渐发生一些变化,如变宽、变直、损毁,或者出现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缮。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路渐渐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需要建设新的道路,如铁路、高速公路等等。修路相当于汉字的改革,而路渐渐自然变宽、变直、损毁、分支等变化,相当于汉字的自然流变。这两种变化过程有着不同的性质、趋势、规律和作用,因此过去我们笼统地把这两种变化放在一起讨论汉字的历史演变,得出的一些结论,如“汉字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到简”,难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汉字数量:汉字是语素文字,总数非常庞大。汉字总共有多少字?到目前为止,恐怕没人能够答得上来精确的数字。关于汉字的数量,根据古代的字书和词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其发展情况。

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晋宋以后,文字又日渐增繁。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梁顾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00多字了。1915年欧阳博存等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诸桥辙次的《大汉和辞典》,收字49964个。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

随着时代的推移,字典中所收的字数越来越多。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收字数为54678个。1994年冷玉龙等的《中华字海》,收字数更是惊人,多达85000字。

如果学习和使用汉字真的需要掌握七八万个汉字的音形义的话,那汉字将是世界上没人能够也没人愿意学习和使用的文字了。幸好《中华字海》一类字书里收录的汉字绝大部分是“死字”,也就是历史上存在过而今天的书面语里已经废置不用的字。

有人统计过十三经(《易经》、《尚书》、《左传》、《公羊传》、《论语》、《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其中不相同的单字数为6544个字。因此,实际上人们在日常使用的汉字不过六七千而已。

演变过程:

古字到小篆:在这本书里,古字是指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含有金文、甲骨文和大篆等字体。

甲骨文:古代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现在发现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盘庚时期的甲骨文,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也是象形字或会意字,形声字只占20%左右。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划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金文:古代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铭文。金文始见于商代二里岗的青铜器,不过商代二里岗发现的青铜器有金文的只有少数几件。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上金文增多;至西周时,青铜器上金文已经较为普遍。商代金文多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会意字。这些字像一幅幅图画,生动逼真,浑厚自然,有的呈团块状。

大篆:据传为周朝史籀所创,故又称籀文、籀篆、籀书等。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大篆是古字向小篆过渡的一种汉字字体。

小篆: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相对于大篆而言,小篆的形体结构简明、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发生一定的变异和合并。与大篆相比,小篆的图画性已经大大减弱,每个字的结构已经比较固定。

相传小篆是战国时期秦国宰相李斯负责整理出来。如果小篆的确是在短时期内整理出来的,则在秦国国内必然有一个主动推广小篆和主动摒斥包括大篆在内的古字的改革过程。

六国文字:秦国以外的国家所用的文字统称为“六国文字”。六国文字属于古字范畴,图画性强,形状不定,难以识别。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攻破齐国首都临淄,齐亡。至此,秦统一六国。秦王嬴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实行一系列的巨大改革,以加强和方便他所代表的地主阶级对全国的统治力量。文字改革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规定以小篆为统一书体在全国推行,并“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的各种文字。为推行小篆,秦始皇命令李斯、赵高等人编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等书文,作为标准的文字范本。由于皇帝的高度重视以及皇权巨大的影响,小篆迅速在全国推行开来,而纷繁复杂的“六国文字”也随即退出历史的舞台。

小篆到隶楷: 在小篆通行不久,民间又创造一种比小篆更为简便、更为定型的新书体。这就是“隶书”。隶书开始时是写得比较草率的和不够规范的小篆。到秦始皇统一文字时,隶书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规范的字体。隶书改篆书一味圆转的线条为方折的笔划,顺应了社会对书写方便和规范的需要。相传,有一位名叫程邈的犯人,在狱中把民间流行的隶书整理出三千个字,传给秦始皇。秦始皇大为赏识,并破格提拔程邈为御史,并准许其字用于皂隶小民之间。此后,隶书不仅仅在秦朝民间广泛流行,政府文件一般也都用隶书书写,但重要的诏书仍用小篆书写,所以隶书在秦代又称“佐书”。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隶书以前的汉字是用绘画式的线条书写的,而隶书以后的汉字是用横竖撇点折等笔划构成的。自隶书出现后,汉字的结构基本上固定了下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随着秦王朝的覆灭,小篆也就迅速退出历史舞台,隶书成为社会首要书写方式和书法的典范。其后不久,出现了更为规范的楷书字体。汉朝以后楷书占据正统地位。

繁体字到简化字:

下面详细说一下在这个阶段的汉字结构上的改革过程。

汉字中许多字自古以来在民间就有多种写法,有的写法笔划多,有的写法笔划少。笔划多的叫做繁体字,笔划少的叫做简体字。

隶书和楷书走上历史舞台之时,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小篆形式的各种繁体字和简体字,但是针对隶书和楷书形式的一些汉字,人们又渐渐创造出的新的书写形式,有的写法笔划多,有的写法笔划少。一般笔划少的占多数。这些笔划少的书写形式叫做简体字,笔划多的叫做繁体字。简体字一般不被官方认可,只流行于民间,因此又叫俗体字。顺便说一下,上个世纪,我们实行简化字运动后,有些简体字或俗体字取代占正统地位的繁体字,成为占正统地位的文字,这些简体字叫做简化字。可见“简化字”和“简体字”是两个相关但不相同的概念。

1909陆费逵在《教育杂志》上发表《普通教育当采用俗体字》一文,首次向国人阐明简体字的优越性,并且说明简体字并非本身不雅观。这篇文章被认为是近代简化字运动的开端。

1922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划委员会成立了汉字省体委员会,正式进行汉字简体字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并通过钱玄同的《减省现行汉字的笔划案》,此案首先说明了减省汉字笔划的重要性,指出虽然改用拼音是治本的办法,而减省汉字的笔划是治标的办法,但是当时汉字的弊病已日益明显,而治本的方法又一时拿不出来,所以减省笔划的治标方法是当时唯一的选择。此案还讲述了减省笔划的几种方式,而这些方式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民间使用的历史。

1935年,经过了十几年的学术讨论和准备,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推行《第一批简体字表》。但该表推行不久就遭到某些保守人士的反对。1936年,教育部奉行政院的命令,正式下达了“简体字应暂缓推行”的训令,标志着民国时期的简化字运动的夭折。

但是,简化字运动在人民群众仍旧继续进行着,特别是红军解放的地区,到处都可以看到简体字。它们出现在人们手写的稿子和各种印刷品上,人们称之为“解放字”。随着解放区的扩大,“解放字”也普及全国,在群众中为新中国汉字简化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汉字简化工作很快就提上了议事日程。1949年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正式成立,并选举吴玉章为主席。1952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主任委员是马叙伦,下设拼音方案组、汉字整理组、教学试验组、编辑出版组、秘书处。1954年10月,这个委员会将多方研究讨论并经过四次大的修正的《常用汉字简化表草案》上报中央,得到中央的批准,并下达地方进行进一步审阅,并开展初步试验。同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隶属于国务院直属单位。1956年国务院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以及《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开始正式推行汉字简化方案。根据国务院的决议,《汉字简化方案》分四批进行。1956年2月推行第一批简化字260个,包括230个简化字和方案之外的30个偏旁类推字;1956年6月推行第二批简化字95个;1958年推行第三批简化字70个;1959年推行第四批简化字92个,另外附录了54个简化偏旁。四批合计517个简化字,其中有30个是《汉字简化方案》之外的偏旁类推字,而《汉字简化方案》中还有28个没有推行。1964年,文改委编印了《简化字总表》,此表分为3个表。第一表收录了352个不作偏旁的简化字,第二表收录了132个可作偏旁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收录了1754个简化字,是应用第二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对基本上以《新华字典》收录的8000个汉字进行类推简化。总表外还有两个重要的附录:一个是被看作简化字的异体字表,一个是国务院批准的生僻地名用字表。《简化字总表》的编印表明中国第一次简化字运动最终取得了成功。

第一次简化字运动的效果突出:①它把2235个汉字从平均16.03个笔划减省到10.3个笔划,学习起来和书写起来都方便了许多;②消除了一批异体字;③构造更为合理,比如“偿”容易读成“shǎng”,变成简体字“偿”后就不会误读了;④在结构上更为美观,字形之间的差异也更为突出。笔者曾经把繁体字和简化字的汉语报纸给不认识汉字的德国人和泰国人看,让他们比较那种形式的汉字更美观,结果他们大多数认为简化字美观。

在扫盲试验中,简化字扫盲的效率比繁体字扫盲的效率高出20%左右。

第一次简化字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①有些字简化不合理;②有些繁体字该简化的没有简化。这些问题,相对于其上述有益的效果而言,是次要的。

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惯性,简化字运动也不例外。第一次简体字成功之后,有些人又在思索着如何进一步简化汉字,于是开始了第二次简化字运动。其大致过程如下:

1966年到1971年,汉字简化工作处于停滞状态。1972年3月,中国科学院下设文字改革办公室,文字改革工作开始恢复。当年7月,文字改革办公室开始拟定《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并广泛征集群众中流行的简化字。1973年国务院同意恢复“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名称,归国务院科教组管。1975年文改委拟定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以下称《二简》。1977年文改委在广泛征集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拟定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修订稿,收录了简化字853个。

1977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加快文字改革的步伐》,并于次日开始试用《二简》中第一表中248个简化字。1978年3月教育部通知要求全国统编教材一律试用《二简》中第一表字,开始推行《二简》。

但是《二简》中不合理的地方很多:①没有规律地简化了一些字;②不合理的兼并了一些汉字,如把“雕”和“刁”并为一个字。此外,汉字的整体局面被“一简”深刻地冲击后,刚刚恢复平静,又受到“二简”的冲击,弄得有些混乱。因此,从1978年开始人们反对《二简》的呼声越来越高。1978年8月,全国报刊都停止了试用《二简》中第一表中的简化字。从1980年起,有关机构开始修订《二简》,一直持续到1985年。但是在似乎修订完善的时候,被政府废止了:1985年12月,文改委更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二简》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并在通知中明确指出“1977年12月20日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自本通知下达之日起停止使用。”这个通知宣告了第二次简化字运动的失败。

第二次简化字运动为什么失败了?笔者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第二次简化字运动的效益非常有限。第一次简化字运动对汉字的结构改动得那么大,而产生的效果在扫盲试验中,简化字扫盲的效率比繁体字扫盲的效率只提高了20%左右。第二次简化字运动的规模远不及第一次简化字运动,群众基础也赶不上第一次简化运动,合理性也不如第一次简化字运动,因而其产生的效益不会有多大。

第二次简化字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思索的问题和很多值得吸取的教训。其中关键的一点是“不熟不做”。因此,1992年11月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批转国家语委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请示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今后对汉字简化应持慎重态度,使汉字保持稳定,以利社会应用。

自然流变:

汉字结构的自然流变:

汉字结构上的自然流变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异体字越来越多,也就是说同一个字不同的书写形式越来越多;②笔划的模式越来越多;③书写方式越来越多。

汉字在起源之时,实际上是一幅幅逼真的图画,各个部落甚至各个人在写这些字,或者说画这些画时,都可能不一样,所以每个字的写法有很多种。这种现象在商代甲骨文中仍然非常明显。例如,甲骨文中“尊”字的写法至少有20种,“羊”字写法至少有45种。一个字多种写法相互之间称为异体字。

在汉字结构变革过程中,新的字体取代了旧的字体,旧的字体中各种写法往往同时也被废止了,即消除了许多异体字。但是对于新的字体而言,通过自然演变,在民间又有简化、草化、快写、随便写的现象、要求和趋势,由于各地、各时、各人在简化、草化、快写、随便写时没有统一的规矩,国家又一直没有制定汉字书写的标准,所以一个汉字又产生多种写法,出现了新的异体字。

此外,由于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不断增长,现有的字往往不够。因此,就会另造一些字来,由于各个时期各个人造的字往往没有经过专门的机构进行审查就流传开来了,有些字实际上是表示同一个意思,这就又增加了异体字出现的机会。

在字体方面,汉字也发生过较大的流变。例如,隶书走上历史舞台不久,其笔划经过自然流变,形成了楷书。宋朝发明了印刷术,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笔划发生进一步的自然流变,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随看文化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西方文字字体的影响下,汉字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多种新的字体,如海报体、综艺体、勘亭流、少女字体、仿宋、扁宋等。这些字体一般用电脑而不是手来“书写”,所以现在又可统称为“电脑字体”。

此外,为手写之便捷以及书法艺术的开拓,人们还创造出行书和草书等多种书写方式。行书的结构和楷书基本相似。草书的结构虽然和楷书差别较远,但是草书一般只作为一种书法,或者作为一种速记方式,在信息交流中应用较少并常遭排斥。

汉字数量的自然流变

在自然流变过程中,汉字的数量是逐渐增多的,这是因为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制造出一些新字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此外,异体字的自然增多也是汉字数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汉字读音的自然流变

从远古时期到现在,汉字的读音发生过一定的自然流变,如上古时期,有一些复辅音,现在都从汉语中消失了。此外,在音调方面,也有一些显著的变化。长期以来,汉字一直没有一个规范的注音工具,是其读音自然流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汉字字义的自然流变

从远古时期到现在,有些汉字的字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汉朝以前,“低”只表示“头向下垂”;汉朝以后,“低”才表示和“高”相反,包括“矮”、“地势低洼”、“声音细小”、“程度差”等意义。

汉字的规范化问题

上述汉字的自然流变如果不加以约束、规范和清理的话,将带来严重的混乱。传说中创造汉字的“仓颉”可能是远古时期一个伟大的汉字整理者。周朝史官史籀可能也是一位杰出的汉字整理者。他撰写的童蒙识字课本《史籀篇》客观上起到了规范汉字的作用。上述秦朝以小篆统一中国汉字,也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汉字整理规范运动。其后不久,隶书的出现,进一步规范和简化了汉字。此后,汉代的许慎、唐代的颜元孙、宋代的郭忠恕和张有等都对字形混乱的局面做了一些拨乱反正的工作。此外,始于汉末的反切汉字注音方法和魏晋的韵书,为汉字读音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对汉字而言,也是一场大规模的整理和规范过程。在字义方面,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白话文运动的推进,即提倡用口语书写文章,反对用文言文书写文章,废弃了许多汉字在文言文中特有的意义,也使得常用汉字的数量至少减少了很多。

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展简化字运动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汉字的规范化运动,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清理和废除异体字;②统一和规范汉字的字形、笔划、笔顺;③统一和规范汉字的读音。关于这个方面的历史,读者可以参考高更生先生所著的《现行汉字规范问题》一书。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人口的流动急剧增长,文化教育和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全国人民的普通话水平提高很快,很多偏远乡村的老人虽然不会说普通话,但是能听懂普通话。这说明现在中国人民在汉字的发音问题上统一和规范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发展历史的启示

从上述汉字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启示:

(1)汉字的结构可以在短时期内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体现在大篆向小篆的变革之中、小篆向隶书变革之中、繁体字向简化字的变革之中。

(2)汉字的改革是和生产力的大发展相互对应着。

这体现在汉字两大改革活跃时期(秦朝和20世纪)都是发生在生产力大发展的时期。这种现象可以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汉字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工具,生产力的大发展为生产工具的革新提供了技术和人文基础,而生产工具的革新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又满足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此外,生产力大发展和汉字改革都需要中国处于一个相对统一和稳定的政治局面。这也是其原因之一。

过程详解: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殷商)(周) (秦)(汉)(魏晋)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⑴ “声”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在遥远漫长的太古时代,人类从本能的“哭声、笑声……”或模仿大自然的“鸟鸣、虫叫、兽吼、风声、雷声、雨声……”中逐渐分化出具有一定意义、代表一定事物的“声音”,这就是语音的进化。例如:“ma、ba”用于代表“妈、爸”可能是从哭声“啊……”中分化出来。语音进化到现代,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汉语中大约有4×400=1600种声音。语音的分化必定有其自身一定的规律,从现代语言中可以分辩出一些线索。例如:

“鹅、鸡、鸭、猫……”等家禽和家畜可能是依据其叫声而定其名的。

“哈、喔、嘘、哎唷……”等声音是直接表示人类在不同情绪下的自然发声。

“五→午”、“苗→渺”、“木→冒”……音相通,意相联。

【原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⑵ “形”是语言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必要的。在远古时代人类主要面临的是生存和种族延续问题。在与大自然和猛兽毒蛇等的斗争过程中,有时需要用“形”或“画”来表示事物。例如:远出狩猎,为了不至于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树干上做一些标记。人类在狩猎时,也注意观察野兽的足迹,以辨别出野兽的特性。另外,人类也可能出于对神秘大自然的崇拜或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在岩洞壁上,画上“日、月、人、山、木、屮、动物、祖先……”等图象。

《说文解字》说,“黄帝的史官仓颉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 故有“仓颉造字”的典故。

【原文】皇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háng 野兽经过后留下的痕迹)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

“番→采田”,“番”谓田中野兽的脚印。“采”辨别也,象兽指爪。

【原文】采,辨别也,象兽指爪,分别也。兽足谓之番,从采、田,象其掌。审,悉也,知审谛也,从宀、从采。悉,详尽也,从心、从采。释,解也,从采。采取其分别物也。

由“图画”经过一个简化过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开始了“文字”的进化过程。拼音文字是由原始图象向表示声音的字母方向发展,以语音作为主体。汉字由原始图象向“象、数、理”方向发展,用不同的图象来表示各种各样的意思。

⑶ “象”是创造汉字和《易》说理预事的主要方法。“日、月”等属于象形文字,是造字的基本部件。这些基本部件相互组合,产生各种各样的“象”,创造出更多的字。基本部件和字还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组合,产生用于表示各种事物、各种意念的诸多文字。

【原文】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如:“明→日月”、“易→日勿→日月”,“旦→日一”(下边的“一”表示“地”,与“☰”卦三阳爻象“天、人、地”相通),“显→日业”(“业”,表示地上有茂密的树木,“日”已上树梢,太明“显”了)。

这些字还可以组成更多的字。如:“盟→明皿”、“踢→⻊易”、“湿→氵显”、“但→亻旦”……。

造字和易理在这里完全相通,即所谓的“取象生理”的模糊思维和“阴阳互动”的二分原理。

⑷ “数”概念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类首先掌握的概念可能是“无”和“有”。没水喝会渴,没东西吃就会饿。“有→月”字中“”表示手,“月”表示肉。“有”字原意“手下有肉”,有肉吃就不会挨饿。“有”进一步分化形成“一、二、三、多”等数的概念。

“数”向易符方向演变,逐渐从文字中分离,形成八卦,并在历史上的夏、商、周时期形成《易经》(《连山》、《归藏》、《周易》)。例如:奇数(一、三、五、七、九)和偶数(二、四、六、八、十)是两组不同性质的数。若奇数属阳,偶数则属阴。在《河图》和《洛书》中以“黑、白”或“实心、空心”分别表示。《易》中用“阳爻、阴爻”(、)表示。数字“一、二、三”中若按《易》之思维,将“一”视为阳爻“”,“二”即为“”,“三”即为“☰”。按阳爻重叠之原理,将阴爻也重叠,即为“、、☷”。若再将“、”符号组合,即产生所有的易符。

研究“数”的加减乘除为算术。研究“数”的“象”,并且以“象”说“理”,这是演绎《易经》了。汉字中,字根重叠现象比比皆是,这是“数理”在造字中的具体表现。例如:

唱→口昌→ckv(“唱”,从口、昌声)

哭→吅犬→kv(“哭”,从吅、狱省声)

噪→口喿→口品木→zkv/zkvm(“喿→品木”,表示树上有许多小鸟在叽叽喳喳的叫,“品”三口,评头品足。)

嚣→页→xvy(“嚣”,从、从页。页,首也)

土→十一→ti(《说文解字》中,土→二丨,从二,二为阴数,象地。模糊元码中按直观分为“十一”,与“士→十一”相同。)

【原文】二,地之数也,从偶。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

坏→土不→ht(坏,一说瓦未烧,毁也。)

【原文】坏,丘再成者也。一曰:瓦未烧,从土、不声。

圭(gūi)→土土→gtt(圭,瑞玉也,上圆下方。)

【原文】圭,瑞玉也,上圆下方。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皆七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以封诸侯,从重土。

垚(yáo)→土圭→ytv/ttt(元码字典)(垚,土高也。如:尧→垚兀,高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

【原文】垚,高也,从三土。尧,高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又如:石→磊,金→鑫,木→林→森,水→淼,火→炎→焱,又→双,人→从→众,乂→爻……。通常,字根相重表示“多”,三重表示“众”。

⑸ “理”是“象、数”的扩展。汉字外延的演变主要是通过“理”来扩大的,即相“象”的事物,“理”也相通。例如:“明”本意是明亮,延伸出“眼睛看得清楚、心里明白、事情变得明显……”等。

上述汉字演变的五个阶段“音、形、象、数、理”,本质上也是创造汉字的五种基本方法。兹举一例说明:

“猫→犭苗→犭艹田”字,“犭、屮、田”都属于象形,猫叫声“miǎo”,所以,“猫”声定为“māo”,造字时声部用“苗”字表示。“苗→艹田”,音通“渺”,意为“田中渺小之草”。猫可能是在神农氏农业耕种时期,才被人驯养用于对付损害农作物和粮食的老鼠的。定十二生肖可能要早于这个时期,这也许是猫没被收录的原因。汉字造字时,若两个重叠表示多。“艹→屮屮”表示草多,这是汉字造字中“数”的概念。“苗”本意小苗,“苗”字也延伸为“可培育的人才”,盖小孩、小苗相象,理则相通。这样,“苗”字外延就扩大了,这是,“理”的例子。从“猫”字的解剖中,可以看到“声、形、象、数、理”五种基本造字方法,并能看到汉字演变的历史沿革。

嘘字代表什么生肖3

自从进了这深宫,我便知道一切都身不由己。

不管是我这个小宫女,还是我那尊贵的小主子,我们都是这个宫里不幸福的寻常人。

1

墙边的粉樱落了一地恬淡的瓣,花瓣堆叠着,在青白石铺就的地面上,零乱的花瓣,一种被母树抛弃的荒凉美。

在这深宫中,美人如花般凋零,陛下兢业于朝政,但每个月,多数时候,都是歇息在姜贵妃宫中。

宫里人都说,当今的阴皇后本不该是皇后的,是因为强横的母家,才霸占了中宫的位置。

此只是不入流的流言,宫内人茶余饭后打发时间的乐趣,没人深究其真实的部分。

我是阴皇后宫里负责修剪花草的三等宫女,也是皇城里品阶最低的奴婢。

每日晨起浇花,修花,将花中精致好看者,从殿外端入宫中,以增添皇后宫中的情致,以此让主子心情愉悦。

这已经是一份清心的闲差,我对自己的活计,十分满意。

闲余时,我拄着扫帚,呆呆地望着后庭内的樱树出神。

后脑勺被人轻轻地扣了一下,不用回头都知道招惹我的是谁。

果然,转头便是方圆总管的笑脸。

“主管,不要总敲我的头!会不聪明的。”我不满地抱着脑壳:“皇后娘娘又会罚我跪在中庭的。”

“皇后娘娘只是看起来冷冰冰的不太爱笑,但是实际上是天底下最仁爱的人,你前日打碎了娘娘最爱的粉釉荷叶杯,娘娘没要你的命,只是让你跪中庭。”

我点了点头,但是还是觉得心里委屈。

那盏子根本就不是我打碎的,但是嚼舌根这事儿我不擅长,再者我这人,记人的好处,多过记其不足。

“你啊,若是一直如此,该如何在皇城中站稳脚跟呀。”方圆总管总是告诉我。

我不善争强,也没有好胜之心,不过是当今陛下使前朝覆灭时,我比较倒霉,父亲是前朝旧臣,是个武将,他和我母亲一同在当朝同前朝的最后一战中战死。

他们因职殉国,我因年岁尚小,又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被二叔重金送进宫中。前朝文臣武将的家眷,能在宫中给新朝为奴,已经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中,最好的命运。

我父母婚姻不睦,婚后也只有我一个孩子。

我入宫时,六月二十三,是我十岁的生辰。

此时已是开明三年春,一晃,我已经在这深宫中,度过了第三个春天。

园中樱花满地时,一个只到我半腰的小女君,来到了未央宫。

那四岁的小女君,是蓉城王季柯的长女——季珠,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位小女君,是我要服侍的新主子。

方圆总管长得很好看,笑起来唇边有两个十分和善的酒窝,皮肤白皙,身材挺拔,我总觉得他笑起来的样子,像我少时在宫外祭拜时,用温和而包容的目光看待天下凡心的佛陀。

不过这仅是我的看法,其余人私下都唤他笑面虎,他是皇后娘娘的心腹,也是未央宫最年轻的总管。

方主管唤住修剪花草的我。

“静宁,未央宫如今来了一位新主子,还未有个妥帖可使唤的人,我觉得你个性安静,做事稳妥,适合照顾小主子,于是向皇后娘娘举荐了你。”

伺候的主子是蓉城王的长女,后宫都是人精,纷纷猜测这位小女君,母族显赫,又教养在皇后宫内,其权势地位,未来不可估量。

旁人为这事儿挣破了头,这样天大的好事儿,落在了我的头上。

2

阴皇后很宠爱这个小女君。

我也喜欢她。谁会不喜欢一个生性爱笑敦厚,身份尊贵,但从不凭借自己的身世狐假虎威,亲厚下人,平易近人的女子。

她年纪虽小,但是家教极好。

自她入宫以来,我从未见过她的小孩脾气。

听闻她在芙蓉城时,便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才女,三岁便能握着狼毫笔,描摹巴蜀之地奇险的崇山峻岭,她个性十分早熟,我与她相处时,她沉静安然,总是一幅幅的画着心中的蓉城,但与皇后在一起的时候,她纯真率性,爱笑但不蠢笑,爱闹却不胡闹。

因此才让阴皇后更加地珍爱她。

我叹为观止,我还是个小屁孩的时候,只知道看着娘亲打拳,看着父亲挥刀,咯咯笑着拍手叫好。

我知道小女君生来便不是寻常的女子,哪怕年幼,也已显示出不同常人的圆滑。

故此,我更加谨慎地照顾这位小女君。

小女君总是将自己的情绪藏得很好,但偶尔时候,也会露出那种属于孩子的无助,那些无助,在知进退懂权衡的小女君身上,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我端着皇后娘娘赏赐的枇杷露给她,那是巴蜀特产的果子,是芙蓉郡新进贡的金叶枇杷。

她起先在研磨,看了一眼,收回目光。

小女君手中的动作停下,抬起头,看着香木窗棂外,簌簌响动的竹。

“静宁,在我的故乡蓉城,有一种叫竹熊的猛兽,贪吃爱睡,不似棕熊黑熊那样,它的毛色黑白相间,像读书人通宵熬黑的眼,知道吗?它们最喜食竹,所以,只有蜀地才有竹熊。”

她其实并不需要我的回复。

我端着枇杷露,看着出神的小主子。

她想家了。

“金叶枇杷是酸味很重的果子,若是熬成汤露,必要放许多的黄冰糖,我阿娘说,小孩子长牙齿,平常不许我多吃。”她端过皇后御赐的枇杷露,饮下一口:“果然,甜滑可口,皇后娘娘赏赐的,都是最好的美味。”

小主子捧着碗,一颗水珠滚进碗中,如滚珠被砸进平静的湖面,一颗一颗,汇成涟漪。

那年,是我在宫里的第四年,陪伴小主子的第二年。

原来,隐忍情绪的能力超脱常人,沉着优雅的小主子,也会因为想家,泣不成声。

我十三岁,小主子六岁。

我抱着小主子,她在我怀中压抑着哭声,我轻拍着她的肩膀。

风吹竹叶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想起我阿爹衣襟上的竹纹,想起我阿娘有一块竹纹玉佩,是我爹娘年少时定情的信物。

如今那玉佩,早已消失在乱世的马蹄下,难寻踪迹了。

我的父亲,是前朝的将领,母亲,也愿为国提起兵器,征战沙场。

他们当年,为抵抗当今陛下的军队,双双殉国。

后来我听说,当今圣上入皇城时,为使前朝的旧臣和君王的意志溃败不战而降,便将所有曾经负隅抵抗他们的前朝将军们,砍下首级,收集起来,端在盒上,巡城展示。

那些盒子里,就有我的爹娘。

那时候,百姓吓破了胆,纷纷盼着天子投降。

盒子上,仿佛不是为天子守国门,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战士,倒成了耻辱的见证。

我抱着小主子。

她也抱着我。

“小主子,我也想我爹娘。”

“他们还在吗?”

“不在了。”

我们更加抱紧彼此。

抛却地位与身份不讲,我和小主子,都是这个宫里,不幸福的寻常人。

3

六月二十三,陛下的军队征讨青海郡大捷的消息传来。

阖宫上下大宴三日,其热闹程度,比元旦和除夕有过之而不不及。我看着小主子在席间,面上的笑容真切地地开心,我也觉得开心起来。

方圆主管倒显得有些疲累。

他难得的在宴会上时,抽身出来放松一下。

小主子让我不必随身服侍,让我同其他宫女一起出去放灯。

我离开大殿,只觉得浑身上下地放松下来。

宫内到处灯火璀璨,天上的烟花仿佛镶嵌在天上,一夜烟火未停。

我坐在偏僻处的宫中台阶上,抬头看着漫天烟花。

让我想到了我幼年时,每年的六月二十三日,我父母一起去山中别院过生辰,我生肖属兔,父亲会给我编许多的兔子灯,在山中,我们三口一齐放烟火,也是这般美丽。

方圆主管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

一只通体白亮的玉佩,悬在我的眼前。

“喏,生辰礼物。”他笑着道。

我接过玉佩,认真打量,欣喜地反复摸索,上面的竹纹的正反面看了再看:“这是我父亲的玉佩!”

嘘!

方圆主管警惕地将手指悬在我的唇边。

我是前朝镇远将军的女儿的事情,是不能告诉他人的秘密。

我太高兴了,一时之间有些忘了自己的身份。

“谢谢方主管。”我一时得意,竟放肆地锤了锤方圆公公的肩膀,他也未生气,只是勾了勾嘴角:“静宁,你这手劲,真是跟夫人不相上下。”

方圆公公幼年时曾受我母亲的恩惠,前朝末期,时代凋敝,死比活容易,我母亲虽然为人泼辣彪悍,但是心思善良单纯,扶助了许多孤儿,方圆便是其中之一。

“小乞儿多都没有姓名,幼时我只记得自己姓方,方圆这名字,是夫人起的。我幼时艰难,夫人给我名字时,希望我日后,人生能圆满。”方圆望着星空,他此时也不过二十余岁,对外人,他狠辣果敢,手段雷霆。但对我,他总带着浅浅的笑意。

他个性沉稳如木,但笑起来时,唇边的酒窝总让他看起来格外和善,大约是笑起来太好说话,才总板着脸,装着不近人情的样子。

方圆苦笑一声:“如今,我是不可能圆满了。”

“刚入宫的时候,身心残损,只得为了不受欺辱撕扯攀爬,兢业度日,但后来你出现了,能够照拂你,回报夫人的恩情,我觉得人生又有了不同的意义。”

“静宁,在这偌大的宫里,你就是我的支撑,只要我在一日,谁也别想伤害你。”他温柔地抚摸着我的头发。

我望着他的眼睛,在这冰冷的、利益为重的后宫中,只有方圆,从第一日见到我,便对我坦诚相待,将一颗真心捧上,处处对我照顾优待。

他是我的家人,也是这个世上,在我身边,唯一能存在着,让我拼凑起父母记忆的见证。

我的心跳变得安宁,在他身边,我总觉得平静。

因为他,我从未见识过深宫中的争斗,也未感受一个人的孤独畏惧。

这宫中,有了方圆,才让我觉得有一个呼吸的出口,一个可以停歇的港湾。

他一定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找到了我父母的玉佩。

他从不说为我付出多少,但是他的好,我都记得。

方圆对我来说,是如此重要的人。

我将玉佩握紧,像攥紧自己的呼吸。我深深地看着他,眼眶微红:“生辰礼物,我真的很喜欢。”

他听闻,笑得更加开心:“喜欢就好。”

我们并排坐,方圆说:“贵妃娘娘有孕,日后必要在皇后娘娘膝下抚养,铲除了青海,蓉城与朝廷,便成了东西对立之势。现在双方人马都因为铲除了青海而疲敝,只有结成儿女亲家,血脉勾连,天下才能太平。”

我听懂了方圆的意思。

“你是说......”

“是的。”

季珠,蓉城郡王的长女,我的小主人,日后必定是陈氏王朝的太子妃。

这是民心所向,也是政治所趋。

我听闻此消息,只觉得难过。

我想到在宴会上以为战后便可回乡,今日十分欢心的季珠。

我的小主人啊,她这一生,都离不开这个名为皇宫的囚笼了。

她的故乡,她再也回不去了。

4

贵妃娘的儿子出生时就被册封为太子,入未央宫,由皇后娘娘抚养。

小主子在太子满月时,被陛下一朝圣旨,封为太子妃。

她接旨后,便在房间里,画了一幅又一幅的蜀中山水图。

我留意到,随着太子妃在陈宫里慢慢长大,她画中的山水,渐渐失去了幼年的灵气。她只是在画记忆中的蜀地,但是那份记忆,随着她的成长,离开故国太久,尽管她倔强地不去承认什么,但她已经忘记了蜀地的模样。

她将画卷攒成团,丢弃在地上。

我捡起来,她抬手给了我一个耳光。

“不准捡,滚出去!”我的脸火辣辣的痛,她愣住了,打了我一巴掌,她倒是吓得面容惨白,手足无措:“对不起,对不起......我要冷静一下。”

这是她第一次生气,我默默地忍受,退了出去。

方圆看着我脸上的巴掌,很是心疼。

“若是你不想在这里服侍,我帮你离开......”

我摇了摇头:“我不想离开她,只是可怜她。”

“她是未来的太子妃,陈朝未来的皇后。”方圆笑,取出伤药给我轻轻的涂着脸颊,他动作轻盈,仿佛我的脸皮是价值千金的易皱绸缎。

“我可怜她,在宫中能够发泄怒火的,随意摆弄的,只有我一个小小的婢女罢了。”

“皇后娘娘待她极好,宁愿自己受伤,也不会让太子妃难过的。”方圆说:“皇后娘娘最心疼太子妃了。”

“太子妃最可怜的地方,就是这个宫里的一切人都对她很好,让她在深夜里怨恨时,都不知道去怨恨谁。皇帝,皇后都站在她的角度上,为她筹谋好了一切,看起来一切都是完满的,但是事实上,太子妃心知肚明,她是制衡蓉城王的工具,所有的好,都源自于她的身份。”

“她只是个想回家的小姑娘,却不得不接受自己成为太子妃。”

“身不由己的痛苦,足以将她折磨疯掉。她这样痛苦,也只是独自隐忍着,今日,她成了一个小她八岁的婴孩的妃子,所有人都为她考虑,但是方圆啊,她真的想做太子妃吗?”

方圆望着我。

“静宁,不要跟主子有太深的羁绊,他们有他们的痛苦,我们有我们的。不必过于纠结。”

方圆总是看到很透,我们只是主子们用的趁手的工具,和一把漂亮的剪子,一个扫洒的工具没什么区别,奴婢,本就是为了贵人们的便捷而存在的。

“你说得对。”

“宫女们十九岁的时候可以出宫,再过几年,你就可以离开这里。我在外面给你置办了宅院,是一个很漂亮雅致的院子,你一定会喜欢的。你喜欢花草,到时候我派人给你采办些种子,待来年,院子里花团锦簇,一定美极了。”

“方圆,我不走,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说什么胡话,我不会让你在宫里待一辈子的。你的人生还长呢,婚配生子,我定让你十里红妆,半点委屈不让你承受。”方圆道

“我不喜欢孩子。”我道:“我看这太子妃长大,又要看着太子长大,我厌倦小孩子了。”

方圆望着我,抚了抚我的发,声音更加温柔,他声音低沉,我无法辨别这声音里的难过,是为他还是为我:“哪有女子不喜欢孩子的。”

我鬼使神差,望了他半晌:“我喜欢你,所以,没有孩子,也可以。”他向来沉稳,此次竟破天荒地推开我,逃一般地离开我,退到窗边,望窗边半响,深吸几口气,出声有怒:“钱静宁!”

我几乎以为要等来一场雷霆,但是他只是茫然地回头望我,如同一只伤痕累累的鹤。

“天色不早了,回去吧。”

我的初恋,也在他的叹息声中终结。

5

五年,我见证着太子妃从幼童,出落成博学优雅的少女。

皇后十分重视太子妃的教育,这五年,对于太子妃来说,是痛苦的。天色不亮便要起身背书,直到半夜,才将功课做完。

太子妃近来越发喜欢去念宫学。

她喜欢上学堂里一位叫嵇评的翰林院学士的课堂。

嵇侍郎十九岁中举,文武全才,最后一场殿试,亲面圣上时,不止太子妃对他十分欣赏,就连圣上,都在殿试后,写下“文星入陈池”这样绝高的评价。

这位文星嵇评,成了太子少傅,如此年纪,便可为太子师,可想其能力是多么出众。

除了文才,他容貌也十分俊朗,我每日陪伴太子妃念书时,见到他,都觉得此人出现在气氛凝重无趣的学堂里,仿佛明月从乌云照入,那叫一个耳目清朗,浑身舒畅。

每每见到嵇先生,太子妃就显得格外对知识充满渴望,不错眼的盯着先生如玉般的面庞。

太子妃聪慧,先生很是赞赏,哪怕下学,他们还会在交谈书中内容,我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二人的关系,已经远远超出君臣之礼。

我只顾着自己十八岁半,年中六月,出宫的事情,若是出宫,太子妃会同意吗?若是太子妃同意,我与方圆,宫内宫外,一道宫墙。

即将隔开我们的,不止是一道墙。

随着我生辰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也越来越焦虑。

不过,我隐约听到皇后宫中的消息,宫中用度一部分用于侍从的培养,若是每年都放十九岁的婢女出宫,对宫中实在是一笔不菲的花销。

我心里无比希望此事是真的,这样我就能继续呆在宫中,呆在太子妃的身边,呆在方圆的身边。

我满心都是自己的事,丝毫没意识到危机的到来。

直到,宫内卫冲进了我的房间,将我架起来,丢在了皇后宫殿的厅堂。

“有人举报太子妃和嵇太傅于深夜私会,此事你可知情?”

什么幽会?谁?太子妃和嵇少傅?

我慌乱的跪在地上,一个劲的磕头:“绝无此事!”

“那嵇太傅的梅花玉佩!怎么会在太子妃的宫殿里搜出来!”

“太子妃冤枉!”我叫喊着,以此来掩饰我慌乱的心。

今日皇后抓我来,许是料定了此事。

但若是皇后已经认定这是事实,为什么还要将我捉来,直接打发了嵇太傅,岂不是更加干脆?

“把她给我关入暴室,给本宫好好盘问!”

我就这样,下了内狱。

那阵子,真是生不如死。

方圆来看我,见我没了半条命,也忍不住心疼:“皇后手眼通天,已经知道太子妃和太傅的事情,二人好在都没有逾越,一直是君子之交,但这样的情况,一旦处置了嵇太傅,太子妃便坐实了此事,这后果,不是杀死一个嵇评就可以的。”

“他们二人此事,伤的是皇宫和蓉城的颜面。”

“静宁,我已经想到了法子救你,稍后太子妃来见你,你只管按她说的做,其余的事情,我来处理。”

我总觉得他有事情瞒我,我竭力去抓他的袖子,却抓住了一团空,我浑身剧痛,时而清醒,时而昏厥,我甚至不能确定,方圆是不是真的来过。

太子妃果然来了,看着我被折磨的样子,握着我的手,苦了半晌:“静宁,难为你了。”

“皇后娘娘说,若是我认下此事,必会惊动陛下,我不仅仅是我,还是蓉城和中宫和平的象征,对不起,是我害了你。”

“之后,若有人盘问,你记得说,那日御花园,是你跟嵇评见面。”

“记住,是你和嵇评!”

我按照太子妃的话,告诉了审问我的官吏。

我彻底昏迷。

醒来时,我在太子妃的府邸养了半个月。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太子妃搬去了皇后的宫里,有婢女告诉我,我不用再去服侍太子妃。

她用羡慕的目光看着我:“静宁,我就说你面相不凡,如今飞黄腾达了,可别忘了曾经东宫的小姐妹。”

我一头雾水。

我伤势康复后,方圆来看我。

从前,我一点皮外伤,他都无比爱惜我,如今我几乎丢了半条命,他却从未来过。

这不对劲。

再次见面,方圆看起来有些憔悴,他将那个竹纹玉佩放到我的掌中。

“嵇评出身白丁,家中没有亲人,天子珍惜他的才华,赐了府邸,封了翰林学士。十九岁的翰林学士,非常罕见的天才,前途不可限量。”

“嫁过去,他定会,珍重你,敬重你。”

“什么?嫁给谁?嫁给嵇评?”

“是的,记住了,你是钱静宁。”他着重强调了我父亲的姓氏。

“若是你想保全太子妃的名节,必嫁不可。”

6

我从小宫女,变成翰林学士的夫人。

真是很可笑。

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为何而嫁。

直到,出嫁前一日,皇后召见了我。

“你说,我让小珠儿成为太子妃,是不是做错了?”

我默然。我只是个卑微的蝼蚁,如何回答雄狮的迷茫。

“你是前朝镇远将军的独女。”她望着我:“你的父母,都是忠义勇武的人,你是他们的女儿,对太子妃,也是忠诚的。”

“你能够如此大义地抛却前朝恩怨,归顺于陈朝,我很感动,我同陛下商议,赐你定安郡主的称号,嫁给嵇评为妻。”

我一头雾水。

我本是卑微宫女,一道圣旨,却册封我为郡主嫁给翰林学士

“前朝旧臣的残余军队,还有人打着你父母的名头,意图霍乱陈家的王朝,混水摸鱼。作为他们的女儿,本朝的定安郡主,自然要为本朝的安定做出贡献。”

宫中,除了方圆,再也没有人知道我的父母是谁。

这一切原来是为我,为太子妃,为陈朝的安定,做的一场大局。

我和太子妃一样,都是政治的牺牲品。

我望着面前的皇后,她端坐在后位上,虽然在笑,心冷的却像一个没有温度的石像。

这是皇后为兵不血刃地铲除前朝流落至民间、一直谋求复国的前朝兵卒们而下的一步棋。

只是,沦为政治工具的我,在眼前这不真实的假婚姻中,在乎的只是方圆承担着怎样的角色。

“郡主,本宫会亲自给你送嫁。”

我听不清皇后的话,木讷的走出未央宫,那是一场很大的雨,我躲在未央宫的屋檐下,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

雨中,深灰色的人影,渐渐靠近。

“方圆啊,事到如今,我已经是局中之人,这命运啊,我避无可避,如今,我总不能一直做个任人安排的傻瓜傀儡吧。”

“说说吧,在陈氏王朝这场权利的游戏里,身为前朝镇远将军女儿的我,是什么样的角色呢?”

7

我忽然明白,原来那日,方圆将我父亲的玉佩给我,我就已经身不由己的,陷入了方圆和阴皇后的局里。

“陛下开国以后,百废待兴,吏治清明,他敬业朝政,不敢懈怠,只有一点,陛下后来思量,自己做的不妥,便是攻入皇城那日,他将前朝将领的头颅,像被宰的牛羊一样展示。”

“镇远将军在军中的威望空前,是前朝士兵眼中的战神,他们怎么能容忍,自己的神,落到如此境地?一伙叫镇远军的前朝士兵,自发勾结,成了一个不容小觑的势力,就像根如芒刺背的刃,他们的存在,威胁着陈朝的政权,是陛下和皇后心中的一根锐刺。”

“这些人打的旌旗,就是你父亲复仇,复兴前朝。”

“所以,什么太子妃念书,跟嵇评相知互相钦慕,致东窗事发被人举报...”我顿了顿,声音颤抖:“为的就是,用我对太子妃得忠诚为诱饵,逼我站出来,告诉天下为我父母鸣屈的人,臣服于让我父母如此冤屈的罪魁祸首的膝下?”

“是。”

我望着他,不可思议:“我母亲救过你的性命!你就这样报答她?”

方圆沉默半晌:“逝者已逝,生者总要向前看。”

我冷笑:“这一切,你一直都知道?”

“是”

我觉得世界真是荒缪,我一直信任倾慕的方圆,竟然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

我从未了解他。

从来,他说什么,我就相信什么。如今信任被当做利用的工具,我的心,也随着对方圆的一句句盘问,化为飞灰。

我从未如此恨过一个人。

我继续问:“太子妃...”

她知道吗?我迫切的知道,她也是做局的人吗?

“不,嵇评是皇帝的人,告发的是皇后的人。”

“他们夫妻,果然默契。”

这个局里,最可怜的,还是太子妃。

太子妃被皇帝安排的人,一步步的被吸引,被自诩疼爱自己的阴皇后,做局告发。

这一局,善良如太子妃,大概终生会对皇后心生愧对,每天在阴皇后身边,日日同皇后接触,都会让太子妃想到,年少时,那个荒唐又愚蠢的,短暂背叛的念头,这个事情,会折磨太子妃一生吧?

可是,她做错了什么呢?

她只是爱上了一个吸引自己的人。

若是她不是蓉城王的女儿,她这一生,大概也会找一个嵇平这样的男子,执手一生,白头偕老。

这样的太子妃,孤苦无依,一生都在别人谋算里的太子妃,像个提线傀儡一样的太子妃,那个抱着我哭泣的幼女,她的前半生,她总是在房中默默的望着竹子,思念故土的太子妃。

她的爱人是虚拟的,是最信任的人们,为她量身定制的,这些让她取来度过漫长人生的美丽的梦,我怎么能在她的面前按狠心的撕开,露出里面让她活不下去的砒霜呢。

方圆不愧是皇后的心腹,这世上对我最了解的人。

我把信任的匕首给他,换来了心窝里深深的刺痛。

我推开方圆的伞,独自走进大雨中。

方圆追上我,为我撑伞:“静宁,待你出宫,江南风景好,陛下勤政爱民,一切都已经不是你幼年时,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样子。陛下严惩贪污,百姓休养生息,道路上,再也没有饿死的人,陛下崇尚文教,兴办书社,让孩子们都有新衣穿,有书读。”

“我会像你和皇后期望的那样,我会站出来,平息这场我父母引起的战争。”

“不让平静的日子被战火重燃,不让安定的百姓流离失所,不让待哺的孩子没有父亲。”我说着,眼泪落下来:“天底下,没人比我更讨厌战争。”

前朝,不是盛世。

但陈帝治理下的天下,文教正在复兴,人们生活变好了。

我知道这些,所以才更痛苦。

太子妃啊,对不起了。

日后这充满算计和虚伪的宫闱中,只能留您一人了。

8

我后来再未进过宫。

嫁入嵇家的那年冬天,我在湖边吹风,受了凉气,得了一场严重的风寒。

强健如我没有抵挡住,汤药不断,但是精神却愈发的差。

太医来看我,对我摇了摇头:“夫人是心病,老夫只能医病,不能医心。”

“宫里的方公公来了。”嵇评道。

“遣人回了吧,我不想见他。”

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清楚,也许下次方圆再来,我未必有命见他:“算了,请他进来吧。”

我支撑起身体,靠着软枕,方圆走进来时,肩上有一层厚厚的雪,想来是在门外伫立许久。

凉风让我咳嗽的更加厉害。

他远远的坐着,有些拘谨。

“怎么病的这样厉害。”他问

“已经好了许多了。”

人和人的关系,当真是神奇,从前我十分依赖他,将他视作我最后的家人,我曾想,若是做他的妻子,这辈子没有孩子,也没什么,我将所有打算做好,每日在脑海中思考十数遍。

如今我们都拘束着,互相望着彼此,谁也明白,回不去从前。

他一壶茶在掌心里放凉,站起来:“宫中琐事多,离不开我,先告辞了。”

我们已经到了相顾无言的地步。

若是这是永别,还是不要这样,没有个念想。

“方圆。”我唤住他,勉强撑起一抹笑:“请你帮我照顾好太子妃,你一定要答应我,照顾好太子妃。”

他点了点头。

“方圆,下次见面不知何日了,不论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