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和鸡代表什么生肖

来自于民间的十二生肖,不仅有内外兼修的美,更有独特的意义,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古猿人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鲤鱼和鸡代表什么生肖1

生肖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分。所肖所属,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一个属相跟随人的一生。

我国各民族的十二生肖

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虽然存在着地域环境的不同和文化习俗的差异,各民族的文化在历史上却是相互影响的,这就决定了各民族生肖文化总体框架的一致性。接下来看一下我国各民族中大同小异的生肖组合:

汉族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哀牢山彝族: 虎、兔、穿山甲、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川滇黔彝族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西双版纳傣族: 鼠、黄牛、虎、兔、大蛇、蛇、马、山羊、猴、鸡、狗、象

蒙古族: 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广西壮族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柯尔克孜族: 鼠、牛、虎、兔、鱼、蛇、马、羊、狐狸、鸡、狗、猪

桂西彝族: 龙、凤、马、蚁、人、鸡、狗、猪、雀、牛、虎、蛇

海南黎族 :鸡、狗、猪、鼠、牛、虫、兔、龙、蛇、马、羊、猴

新疆维吾尔族: 鼠、牛、虎、兔、鱼、蛇、马、羊、猴、鸡、狗、猪

云南纳西族: 猴、鸡、狗、猪、鼠、牛、虎、兔、龙、蛇、马、羊

由以上可看出,如蒙古族、部分彝族的生肖组合与汉族的差别不大。在哀牢山彝族的十二生肖中,龙的位置被替换成穿山甲。云南傣族的十二生肖中,龙的位置被替换成大蛇。亥原属猪,在这却被象替代。由于猪和象的体形相似,构成了"猪鼻子插葱——装象(相)"这一歇后语,这也成为在西双版纳象代替猪的原因。新疆柯尔克孜族人的生肖中,有鱼有狐狸,而无龙无猴。鱼与龙属于同类替代。至于生肖不取猴,应该与当地少有猴类动物相关。新疆维吾尔族与柯尔克孜族一样同属于以前的突厥民族,他们的生肖中的龙也是被鱼替代。海南黎族中以鸡为首,同时虎的位置被虫替代。桂西彝族的十二生肖中,龙被放到了第一个位置,且用凤、蚁、人、雀作为生肖动物,是与汉族生肖差别最大的一个。

总之,大同小异的生肖组合,说明我国各民族的生肖文化是同源的。由于地域以及历史文化的不同,各民族十二生肖文化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少数民族根据这些不同,形成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生肖纪年、纪日的方法,并因此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当然这也反映出各民族的现实处境和理想愿望,正是由于这种浸染着不同民族特色的生肖文化在不断流传,才使得中国生肖文化的内容异彩纷呈。

十二生肖与民间风俗

生肖与民族图腾

生肖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文化形式,各民族的生肖文化在经历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洗礼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面。在原始社会时期,"各民族多以某一个与自己有着某种特殊联系的生肖动物作为自己的图腾信仰"。

在中国传统生肖文化中,龙被人们赋予吉祥的寓意,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龙是鹿、驼、兔、蛇、蜃、鱼、鹰、虎、牛这九种动物的组合体,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一种虚拟动物,是远古时期人们理想化、神秘化的产物。古时,人们认为龙可以行云布雨,将其供奉为神。相传龙是在七千多年前由伏羲在收服各部落后创制的,由于原始初民受"万物有灵"思想的影响,每个部落都有自己崇拜的图腾。

伏羲为了将各部落团结起来,于是将各部落图腾的特点融合在一起,这就出现了具备多种动物特征的龙。这种形态的龙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与融合的一种体现。据传说,炎帝、黄帝、尧、舜的诞生及其形貌都与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自称为龙子。由此可见,中国的古代先民不仅将龙看作是图腾崇拜物,还把自己与龙看作有血脉相连的关系。在历朝历代的图腾崇拜过程中,龙图腾神的观念几乎植入到了每个人的脑海中。直到今天,我们还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这种说法已经超出了远古时期图腾崇拜的范畴,是中华各民族共同文化心理的展现。

虎非常勇猛,象征着不可战胜,许多少数民族将虎作为本族的图腾,并奉为祖先。"被称为"百兽之王"的虎是权势、荣耀、力量的象征,是平安、幸福的瑞兽。"彝族是由以虎为图腾的伏羲氏族部落发展而来的。彝族人将虎形祖灵供奉在神龛上。虎神成为人们心目中最崇高的神,每年的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是彝族人最重视的虎节。在此期间,所有彝族人会跳舞祭祖,希望在虎神的庇佑下可以平安吉祥,家族幸福,以此来驱邪消灾。除此之外,白族的虎氏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也称虎是其祖先。虎图腾是他们的精神信仰,这种图腾崇拜充分体现了虎在当地人生活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中多将马作为图腾进行崇拜。他们把马看作是大吉大利的象征。时至今日,保安族流传着雪白神马的神话;满族有供奉马神的习俗;清代文献中也曾多次记载祭马神仪式与马神庙的修建;达斡尔族人称神马为"温古",人们常将五彩绸绑在马鬃尾上作标志;佤族人也将马作为图腾崇拜,每当过春节的时候都要用糯米饭喂马,并且根据马在马厩中的姿态占卜吉凶,如果马头朝东,这一年就非常幸运,朝西则是不吉利的兆头。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由于地域文化的接近,他们的图腾也一样。原始社会时期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人类的生命在这种条件下显得非常脆弱,而蛇却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的这种特征符合了原始初民希望长寿的愿望。如壮族、傣族、布依族、高山族等民族将蛇作为图腾进行崇拜。直到现在,这些民族还在建设庙宇供奉蛇神,来祈求平安幸福。据考古学家发现,人们在陶器上用不同的纹饰表现蛇的不同形态,这些纹饰经历几千年文化历史的演变,现在在纹身、蜡染、青铜器、刺绣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通过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生肖图腾在各民族的文化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精神的寄托,力量的源泉,是吉祥如意、驱魔辟邪的承载体。

民间风俗中生肖节俗与礼俗

生肖文化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生活的环节中,如婚丧嫁娶、衣、食、住、行以及更高层次上的思维观念,处处都可见生肖元素的踪迹。随着生肖文化在民间风俗中的不断发展,衍生出了形式多样的节俗与礼俗。本文以龙节俗和羊礼俗为例进行探讨。

几千年来,龙的观念、信仰早已深入人心。在中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中,龙节是最多的一个。正月,哈尼族、基诺族有"祭龙节";二月,汉族有龙节,俗称"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妇女们会将彩纸、草绳穿起来挂在门梁上,表示龙尾下垂、龙头向上之意;三月,山东沿海地区会祭祀海龙王,纳西族、土族举办龙王庙会;四月,云南中甸藏族有"祭龙王节";五月,吴越地区有"分龙日",可兆丰年;六月六日为传统的"晒龙袍日",家家户户晒被褥,祈求消灾免祸;七月,湘西苗族举行"踩芦笙堂会",纪念寨民为青龙找回了降雨龙珠;八月,安徽有"龙灯会",扎制草龙,龙身插满长寿香,称为"活龙";九月和十月,湘西苗族举行隆重的"接龙节";腊月,云南哀牢山的哈尼族会在龙树下举行"祭龙会"。由此可见,龙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人们通过对龙的崇拜与信仰,希望龙可以赐予人们幸福安康的生活,将祈福纳吉的美好愿望寄托到龙的身上。

羊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动物之一,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不同的地区,羊礼俗也是各式各样的。如河南新乡地区在生孩子后,女婿要牵着羊向岳父母报喜,女家回礼也要送羊;蒙古族以羊羔皮包裹婴儿,孩子长到一定年龄需行剪发礼,人们要向被剪者赠羊,主人家摆盛大的整羊席招待宾客;四川羌族为孩子举行成人礼时,巫师用白色公羊毛线作为始祖的赠礼分别围在冠礼人和一只活羊的身上。可见,在这些礼俗中,人们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羊身上,羊成为代表平安、吉祥的瑞兽。

生肖文化虽因地域及文化的差异,被人们赋予不同的寓意,但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底蕴是相同的,都包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福与向往。十二生肖是每个华夏子民出生的标志,是伴随我们出生的吉祥物。从这些生肖节俗、礼俗中,可以看出生肖文化在民间有着稳固基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民间风俗中的生肖文化内涵

生肖文化在民间被广泛的传播,形成了许多关于生肖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词语等。这些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词语中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以"老鼠嫁女"、"牛郎织女"、"三羊开泰"为例。

"老鼠嫁女"的文化内涵

鼠是一种兼具生物性和人文性的动物,具有刚健、清新的生命活力。"老鼠嫁女"的民间故事在我国各地广为流传,作为一种民俗事象,其中既充满趣味,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老鼠嫁女"传达着人们对鼠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同时也表达了祈求避灾降福的民俗心态。

"老鼠嫁女"是民间的一种祀鼠活动,其日期因地域不同而异。在北方,山东、山西多在正月初七,山西有些地方在正月初十,河北的大部分地区在正月十七。北方习俗中多以面食来媚鼠,以祈求老鼠尽量不要糟蹋粮食。南方则多以驱鼠为主,在江南一带民间,农历腊月三十晚上要把老鼠嫁出去,来求取新一年的平安。正月初三是台湾地区的"鼠纳妇"习俗,大家在这天提前熄灯睡觉,让老鼠在漆黑的夜里无法办喜事。湘西地区的小年夜是老鼠嫁女的日子,这天人们一边拍打簸箕一边滚簸箕,同时还用恶语来诅咒老鼠。

"老鼠嫁女"这一民俗故事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古人讲"天人和一",人应该顺从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依存,也就表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其中还蕴含着人们对鼠崇拜的文化内涵。实质上,"老鼠嫁女"这一祀鼠活动是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延续,充分体现出人们对鼠既憎又敬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人们认为老鼠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如在民间流传的"鼠咬天开, 天开于子"的故事。另一方面,老鼠对人们的危害又非常巨大。其依靠尖利的牙齿,糟蹋粮食、破坏田地、毁人居舍,更为严重的是可怕的鼠疫。当然,也有人认为鼠是"子神",因鼠的繁殖能力极强,所以人们对子孙后代延续的愿望寄托到对子鼠母神的崇拜上。

在民间年画《老鼠嫁女》中,刻画了老鼠们在娶亲时欢快热闹的婚宴场面,如张灯结彩,敲锣打鼓,扛旗抬轿等。它们的形象刻画的朴实醇厚,给人一种诙谐风趣之感(图2-3)。图中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总之, "老鼠嫁女"是由图腾崇拜发展而来,是在传播过程中变异而形成的一个集合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老鼠嫁女"是老百姓所关心的生活内容的表现, 成为了一种民间信仰。

"牛郎织女"的文化内涵

牛郎织女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在《诗经·谷风之什·大东》中"牵牛"和"织女"只是单纯的指天空中的星星。直至汉朝,牛郎织女被作为爱情故事写进了《迢迢牵牛星》和《风俗通》等诗书中。

据说牛郎和织女在天上相亲相爱,王母觉得他们触犯了天条,把牛郎贬下凡尘继续放牛。一天,老牛告诉牛郎,织女和别的仙女要到河里洗澡,让他去取了织女的天衣藏起来,等织女来找衣服时向她求婚。牛郎按照老牛吩咐的去做了,果真与织女结为夫妻。婚后两人生活美满,并生下一子一女。王母知道后,将织女带回天庭。在牛郎无计可施之际,老牛又告诉牛郎在其死后,披着牛皮飞到天上去,说完老牛就死了。于是牛郎就带着两个孩子披着牛皮追到天上。而王母却划了一道天河,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每日以泪洗面。后来王母被两人真挚的爱情所动容,随后派喜鹊在七月初七这天为他们搭桥相会。

在牛郎织女的传说中,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和远古时期的牛图腾崇拜以及在牛在长期的农业社会中起到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古人认为,牛可以与神沟通,所以担负着天、人沟通的职责。所以人们祈求通过牛可以使众神赐福人间,以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农耕社会时期,原始图腾崇拜的信仰逐渐衰微,人们重新给"牛郎织女"的神话中注入了朴素的人生理想和情感。此时,男耕女织、丰衣足食、夫妻和睦是农家百姓最大的愿望,而"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的正是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理想模式。

"三羊开泰"的文化内涵

羊在中国古代被当成灵兽和吉祥物。在古汉语中,"羊""祥"二字通假。从古代器物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吉祥"的铭文都写成"吉羊"。《说文解字》说:"羊,祥也。""三阳开泰"是我们熟悉的一个成语,它影响到诗歌、绘画、习俗等多个方面。汉人刘熙《释名·释姿容》云:"望羊:羊,阳也。言阳气在上。举头高,似若望之然也。"古时"羊"与"阳"相通,因此又称"三羊开泰"。

"三阳开泰"寓意辞旧迎新、吉祥安康。《周易》称卦爻连的为阳爻,断的为阴爻。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正月乃一年之首,冬去春来,正是阴阳平衡、阴消阳长、阴阳交汇之时,所以称之为"三阳开泰",意为阴阳沟通是万物更新和生长。

由于"羊"与"羊"的相通性,因此"羊"也得到了民间艺术家的青睐,在绘画、刺绣图案形式当中可常见到"羊"的影子。吉祥图案《三阳开泰》中,描绘母子三只羊在红日下的纹图,母羊护子,子羊依母,充满了慈爱祥和的气氛,又以松柏、山坡、小树、嫩草等作为陪衬,表示春回大地、万物滋生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清代年画《三阳开泰》中,石榴生出一缕香云,三只神态各异的绵羊立于云中,整个画面显示出祥和安泰的气象,象征春已到来、万象更新、国泰民安的吉兆,故画中题诗有:"天泰地泰三阳泰,百卉生春万世祥。如意平

安无限乐,满堂富贵有余香。诰封百代承恩照,诗书千载荷龙恩。益寿延年如松茂,福洪德厚永绵长。绛云在霄多吉庆,瑞露临门大吉羊。"题诗正点明了吉羊兆瑞的主题。

不管是出现最多的"三",还是"九",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和"羊"有着一定的关系,都象征着祥瑞、福运和安和。由此,羊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在一定层次上也是对生肖羊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总之,生肖是每个人生而有之的一个代表性符号。伴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生肖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传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希望。同时也体现了生肖文化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内外兼修"的美

在传统艺术形式中,"内在美是相对于外在美的审美范畴的存在,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精神境界的含蓄表达。"外在美是物体的外观形象,是直观的表达人的精神领域的实物。内在美给外在美的存在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内在依据。然而人们总是把对美的追求寄托在它的观念或功能上。就美与实用功能相比而言,美是处于附属地位的。在现代设计中,十二生肖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人们从内容与形式上赋予了比民间美术表现形式中更丰富的内涵。爱美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的天性。在生肖艺术中,尽管人们对美的追求并没有超越其功能性,但是它的审美特点已经深深的融入到其中,其中不乏形式趣味美与内涵寓意美。

生肖文化是民俗文化中的一个特定的美学范畴,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一种生活文化,与人们的生活、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创作的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多数直接用来美化自身。大自然依靠其鬼斧神工般的魔力,造就了生动逼真的生肖石,这是十二生肖别具特色的存在方式,更是其生命形式的一种别样表现。人们将美妙的联想赋予本无生命的石头,使得冬天里寒风吹得冰凉、暑季间烈日晒得烫热的石头,仿佛具有了永恒的生命的体温。这不仅在于视点选择的巧妙,更在于生肖文化给人们的审美思维带来的灵感。人们能够从毫无生命力的石头中创造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的形象来,它不仅是一种审美形式,同时还包含着文化意识以及社会情感,有着深刻的寓意。同时也可以看出生肖文化在人们心中深深的烙印。个中奥妙,可套用俗语"情人眼里出西施"解释——情人之情,中华传统生肖文化之谓也。

生肖文化在我们生活的范围内涉及甚广,是人类智慧的果实。"生肖文化是人们通过实践与生活、生产等相互融合的产物,是人们生活意识、观念的传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民俗文化中一个特殊的领域,它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发展历史、民族思想以及文化发展状况。然而,当人们把生肖文化作为最完美的表达方式时,其便完全符合了人们心中理想的典范。

我国传统十二生肖艺术在民间生活中被不断的的艺术化与生活化,有朴实、纯真、亲切自然的生活气息。这些早已深深刻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是最直接的民间朴素审美思维的传达方式。"中国美学历来有强调善美统一,在艺术表现上,常常通过伦理道德的感染作用,来实现艺术的社会功能。"十二生肖艺术在我国传统审美意识中的体现,在民间风俗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很多民间作品都传达着传统文化的信息,如延安地区民间剪纸高手白凤莲创作的"全家福式"生肖系列剪纸,在赋予这些作品吉祥寓意的同时,用剪纸的形式将生肖动物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这些民间作品中,许多是文字无法描述的,是考证古代艺术形态和具体生活的原始资料。

十二生肖独特的象征意义

随着生肖文化的发展,十二生肖图案也已成为中国传统吉祥符号中的一员。自古以来,人们多以生肖为题材,运用比喻、谐音、夸张、象征等手法,将团结、幸福、吉祥等美好愿望融入其中,创造出神话故事、吉祥语、谚语等。如"牛郎织女"、"游龙戏凤"、"吉祥(鸡羊)如意"、" 鲤鱼跳龙门——高升"。每个生肖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本文以牛、龙、蛇三种生肖动物为例:

(1)生肖之牛:有着温顺习性和踏实肯干精神的牛,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牛就被当作神来崇拜,成为人们的吉祥之物。人们认为牛可以使人与天地鬼神沟通,所以在遇到田猎、祭祀、耕种、疾病等重大事件时,都是用牛的肩胛骨进行占卜,以征求鬼神的同意,牛成了吉祥的象征。同时,人们用牛来耕地、做交通工具甚至用牛来抵抗其他入侵的动物,逐渐牛成为了力量的象征。在《左传》中记载一个"孺子牛"的典故:春秋时期,齐景公与儿子嬉戏,景公叼着绳子当牛,让儿子牵着走。这个千古传颂的"爱子"故事后来成为人们赞誉的美德。而后人们用"孺子牛"来形容无私奉献的人。牛独特的象征意义包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是人们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对牛文化的极大丰富和延伸。

(2)生肖之龙:"龙并没有停留在原始图腾崇拜阶段,而是同中国文化共同发展,依靠人们赋予其超越时空局限的象征意义生生不息。"十二地支中的"辰"与生肖之龙相对应,而"辰"原指"石崖下的男性生殖器或生殖神",后来演变成象征男性生殖的文化符号。《周易》中乾卦也称龙卦,用"乾"代表男性,由此,龙便成为男性的象征。

随着龙形象的不断深化,汉代以后,"龙"特别是"黄龙"成为了统治阶级的专有词,与龙有关的各种称呼也都应时而现:皇帝的容貌称"龙颜";身体称"龙体";衣服称"龙袍";座位称"龙椅"等,龙成为皇权的象征。在中华儿女的生命意识里,龙还象征"成功"。"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出人头地,成为"人中之龙"。与此同时,龙以中华民族象征的身份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生肖文化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日益成熟,龙也从自然性上升到了人文性。

生肖之蛇:蛇早已脱去自然界中动物形象的躯壳,在人们对其爱恨复杂的情感中,被人们赋予了神秘、玄幻的色彩。蜕皮是蛇独有的一种生理现象,古人见蛇蜕皮后如再生一般,以为这就是死而复生。人却因年老而满脸皱纹,难以恢复青春的容颜,不免对蛇心生羡慕之意。人们之所以将蛇选入十二生肖当中,也是将永生、青春永驻的形象寄托于蛇身上的表现。古代的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像其实是对蛇的繁殖能力的崇拜,象征着阴阳匹配,男女交合。古人认为双头或者双身就是交合的象征,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所以,蛇也就成为了两性交合的象征。

总结

经过几千年民俗文化历史的积淀,十二生肖已经不再仅仅是狭义上的十二种动物,而是被人们赋予独特的象征意义。同时,在生肖图案中,色彩的象征意义也融到了其中,红色象征吉祥;白色象征纯洁;紫色象征神秘等。十二生肖传达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赋予的象征意义给予了十二生肖新的生命活力,对生肖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鲤鱼和鸡代表什么生肖2

作者:侯磊

谈北京的春节,能谈的东西太多了。作为80后而言,长辈所讲述的老北京的春节,童年时的春节,和当下现在的春节,都不一样。习俗是始终在变,过年的习俗最能展现出一个时代的发展状况,及当时社会的主张和风貌。特别要看过去与现在有哪几方面的不同,这些本质上的区别造成了传统习俗的多样化。

至今,北京八角鼓票房中流传着一首单弦牌子曲《新年乐》(又名《旧都新春》),是恭亲王奕的后人溥叔明先生,在一九四七年冬写成的。全篇用了十五个曲牌和辙韵,囊括了十三道大辙和两道小辙,讲述了旧京春节时的景象。因此,本文适当引用这首《新年乐》中的片段加以解释,并追述那种逝去的生活。

过年要辟邪:巫文化的残存

转眼间到了三十儿兴高采烈,到清晨起来就将对子贴,在门旁悬起了文武门神爷,为挂灯高凳去把钉子揳。

——溥叔明《旧都新春》

过年有个说法,“年”是个怪兽,它也叫做“夕”。我们得把年过了,夕除了,才能来年有好日子过。这类故事不是很有根据,但就过年而言,人们辟邪、祛除妖魔鬼怪的风俗,是一直都有的。贴门神爷、贴对子、放爆竹,这些最初都是为了驱邪,后发展成为了增加喜庆的气氛而作。

王安石《元日》一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正是这些。何为“总把新桃换旧符”呢?

挂桃符即贴门神爷的前身。古人认为桃木有辟邪的功能,过年时找两块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或画上神像,挂在大街门前,认为可以辟邪。后来用贴纸代替了桃木板。唐代以后,有贴秦琼、尉迟敬德像作为门神的。门神是始终贴在大街门上的,过年时要把旧的揭下来,换上新的,还有贴对子、春条,贴福、寿字,贴窗花等。四合院的影壁上,会贴“鸿禧”或“迎祥”,买卖家会贴“招财进宝”“日进斗金”。有人习惯把福字倒着贴,认为是福到了,这没有一定之规。

从前在大年三十的头几天开始,会零零星星听到各种爆竹声。爆竹最主要的是鞭炮,小型红色的叫做小鞭,大一号的叫钢鞭,有五百响、一千响、一万响多种。这是为了听响,而不带响只呲花的就叫放花。过去还有用纸折叠后蘸了油的纸花,燃放时沿着胡同码放成一排,一点燃一串都燃放了,非常好看。

白天,孩子们会把鞭炮一个个从线上拆下来,拆成一个个的小鞭炮,离得老远用香点燃了燃放。香是中间有一根木杆的香,木杆是红色,而香是绿色。这种香燃的时间比较长。小孩子把鞭炮放在台阶上,蹑手蹑脚地过去,点了就跑。只听啪一声,燃放了。胆子大的敢用手拿着,点燃了往外扔,也有的会把小鞭炮掰折,露出中间的黑色火药,当呲花一样放。还能把两个鞭炮都掰开,对着一起点,起名儿叫“老头儿呲老太太”。放炮与经济生活是有关联的,贫穷的人家孩子放不起整挂的鞭炮,有也舍不得。80年代起有了各种简单的花炮,“红龙”“绿龙”,“钻天猴”“闪光雷”,还有个小型的花,都是用手举着冲着天放的。

大个的爆竹,有二踢脚和麻雷子。爆竹的历史上,是先有的麻雷子,后有的二踢脚。麻雷子是一声,绑在五百响或一千响的鞭炮上,放起来是“噼了啪啦——嗵!”二踢脚是响两声,里面装两层火药,第一层把炮崩到天上,第二层是炸开,“叮——嘡——”两声。放鞭炮的热烈程度可以从热闹到不热闹做个排行榜:最热闹是大年三十,往下依次是大年初五,大年初一,正月十五,大年初八,工厂放假要放到初八,因此初八也是个放炮的日子。

真正放大宗的鞭炮,还是在年三十午夜十二点,就听满街满巷都是各种的鞭炮声,第二天早晨,满地都是鞭炮的碎屑。2000年以后,有了礼花弹,人们放礼花,甚至拿一个炮筒,往天上放,谁放大家都围着看。

因为安全等问题,北京市区早已禁放了。曾有一阵拿小气球代替鞭炮,把小气球吹起来,成片地放在地上,大家蹦上去一起踩,起名叫欢乐球,现在也不这么玩了。

过年要趸货:您真没地方买去

鸡鱼猪羊肉,海蜇大虾钱儿,素咸食豆儿酱,酥鱼甜酱瓜儿。晾肉劈儿、排骨、鱼冻儿、卤煮鸡什件儿,芥末墩、酥海带、甜菜是炸枣扦儿。

——溥叔明《旧都新春》

腊八以后,家远的人开始回老家了,店铺陆续关门,戏园子也封箱不唱了。即便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年三十中午,街上的店铺开始陆续上门板、拉下卷帘门,下午两三点钟开始,人们纷纷赶路回家。晚上四五点钟,大街上人已不多,都回家吃年夜饭了。大年初一上午,满大街的店铺没有一家开门的,大街上可安静了。因此过年期间,是不方便买东西的,人们会置办起大量的年货,孩子们过年都会穿新衣服。

民国时,只有个别达官贵人或瑞蚨祥那样的大买卖才有老式的木头冰箱,几乎没有反季节的食物。

在临近春节的日子里,是一场大型的采买活动,春节期间是不开火的。戏曲、民俗专家张卫东先生曾经开列过老北京的年菜。

荤菜:

鸡冻儿、鱼冻儿、炖羊肉、酱牛肉、红糟苏造肉、松肉、红烧猪肉、元宝肉、扣肉、米粉肉、酱豆腐肉、干炸丸子、红白丸子、四喜丸子、红焖肘条、炖吊子和酥菜类的鸭条、鲫鱼、海带、羊肝、牛肝、猪里脊、猪心、猪肝、猪肺以及野味类的山鸡肉、野兔脯和卤煮鸡、野鸭肉等,除此以外还有豆儿酱、山鸡丝炒酱瓜丝、肉丁炒咸黄瓜丁、肉丝炒干佛手丝等荤咸食。

素菜:

芥末墩儿、拌芹菜、拌萝卜丝、卤煮黄豆、卤煮花生、卤煮蚕豆、腌胡萝卜、炝笋片、素咸食、独豆腐、独面筋、辣菜等。

哪怕是最穷的人,也要准备这四样小菜:芥末墩儿、炒酱瓜丁、豆豉炒豆腐、豆儿酱。

如果您喜欢做饭的话,能看出这些年菜之间的门道儿来。第一,荤菜多以能够回锅的蒸菜、炒菜、炖菜为主:荤菜就是肉上找,炸完丸子的油正好炒肉丁。第二,素菜多是萝卜、白菜和酱菜,多是吃块根、果实类的菜,少有新鲜茎叶类的食物。因为北京的冬天除了萝卜白菜以外没别的,即便是50年代时,春节想买黄瓜西红柿在家门口的菜市场肯定买不到,得去朝内、东单等大菜市场,还得赶早儿。过去主要吃酱菜,北京几十家大小不同的酱园子,酱出来的风味儿都不同,小型的油盐店也能在后院做酱菜。

过年要串门:您得真拜

“我二大爷怹没在家呀?”“对了,也是拜年去了。”“我给怹冲上磕吧!”“别多礼啦!等回来替说吧。”“不,这是应该的。”——溥叔明《旧都新春》

大年三十儿上午开始,人们陆续串门,说各种吉祥如意的拜年话。小孩也一样要会说话,会拜年,都在家里提前培训好,到谁家都要说一套拜年话的词:“四季发财,全家幸福安康,年年有余……”等等。胡同里有王熙凤那样的外场女人,嘴巴比媒婆都巧:“某家老太太,我这儿给您拜年啦,您一顺百顺,顺数当当;一福百福,福气安康,来年准抱大胖孙子……”一大溜儿给您翻着说出花儿来,都想不到哪来那么多说词。

上人家里拜年,得真拜真磕。对方的长辈不在的话,在旧京还讲究“对上磕一个”,就是对着空屋子照样磕头。人可以不在,礼数绝不能少。要拜年的人家太多,肯定忙不过来,就叫仆人拿着自己的名刺(即名片)或帖子四处拜年,挨家送到就行。过去每到腊月,印刷作坊都赶着印制名片,有的还印上各种图案,一过年到处飞帖子。

大年三十儿的晚上,院子里要布满芝麻秸儿,即结完芝麻后的芝麻秸秆,踩起来嘎吱嘎吱的响,这叫踩岁。这个风俗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借着芝麻开花节节高;有的说是春节期间神仙都来了,要踩出声响来提醒神仙,别把神仙们冲撞了;更有的说是春节期间客人会很多,客人来了踩出声赶紧迎接,以防慢待。大年三十晚上不扫地,凡有瓜子皮、花生壳、橘子皮的,都扔在地下,直接踩着瓜子皮、花生壳走路,这也属于踩岁的一部分,扫了来年就没财运了。

年夜饭是异常丰盛。每当到此时,全家人都要给家中长辈拜年,长辈坐在椅子上,子女孙辈轮番磕头,对长辈说:“给您辞旧啦。”长辈们就给压岁钱。压岁钱所给的纸币,讲究是“骨林”新的,意思是不能折叠,直接装进红包的。

过年要迎神:信仰已成为习俗

高香素蜡,供人供花儿,千张百份元宝黄纸钱儿。从三十儿到十五的全份神码儿,大红棉纸成堂的挂钱儿。——《旧都新春》溥叔明

年货分成两大部分,一是人用的,一是神用的。春节迎神祭祖,不仅是吃喝玩乐,更有家族团结的意义。

旧京时,人们信仰佛教、道教和各种民间俗信,已成了习俗,无法严格区别信还是不信,人们习惯上都这么做,因此保留了一系列祭祀神明的活动: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大年三十迎神,正月初一逛庙会,正月初二祭祀财神等。

由此在大年三十儿的晚上,胡同里就有穷人家的孩子来送神纸码儿,像卖报纸一样地高喊:“送神来了您呐,送财神爷啦。”穷苦人家的孩子就像流浪的三毛,看在眼里十分心疼。您不能说买,得说请,也不能说不要,您得说:“已经请过啦!”再给孩子抓点花生瓜子或抓点糖,别让人家白跑。

三十儿午夜十二点吃素饺子,也是为了接神。吃完晚饭以后,大约到晚上十点多钟,开始准备包接神饺子。饺子古称“角子”“交子”。“子”指的是新年的子时,指年岁更替,交接新的子时。受满语的影响,成块状的面食叫饽饽,饺子叫煮饽饽。接神饺子是素馅的,要在夜里十二点吃。包饺子的面都早早备好、馅和好。素馅是鸡蛋、黄花、木耳、胡萝卜、香菜、粉条等,讲究的人为了吃纯素而不加香菜、鸡蛋等。胡萝卜要提前擦成丝晒干了用油煸好,和馅儿时剁一点油炸排叉儿放进去,味道非常好。

包饺子要按“劲儿”、擀皮儿、和包。先手上搓上白面,面先揉成一个长条,切成或揪成小块,按瘪了。这个过程叫按“劲儿”。之后是擀饺子皮,擀皮要捏住一端,转着圈地擀,手快的转眼就好。包饺子也有多种包法,有从两边往中间一起捏的,也有从一边一点点折的,此时包进个铜钱或钢镚,谁吃到钢镚儿,来年就有财运,能发财。最后馅儿少皮多了,就捏几个“盒子”,把两张饺子皮一起夹着饺子馅儿,在周围一圈捏上花边儿。或者为了哄小孩,包上几个“怪样儿”的,包成小耗子小刺猬的形状。这接神饺子不能煮破了,破了就不吉了。万一煮破了也不能说“破”,要说煮“挣”了。十二点下锅,开吃时加上腊八时泡的腊八蒜和腊八醋,别有一番风味儿。

过了午夜十二点便是新的一年。人们彼此祝贺新年,带着孩子跑到大街上放爆竹。这一夜不关灯不睡觉,通宵娱乐。犯困的可以提早回家。一般家教严格的人家,平常不让打牌,此时便可解禁,打一宿的麻将,适当地挂点彩头。更简单的游戏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一起玩掷色子,叫“七续、八拿、九端锅”。每个人拿铜钱、铜板或钢镚做赌注。面前有一个碗,每个人各放进去一个钱,轮流掷两个色子。两个色子一共十二点,投出七、八、九的概率很大。掷出七点,就把自己的钱往里续一个;八点,就往外拿出一个归自己;掷出九点,整个碗里的都归你,除此以外其他点数都无效。小孩玩的话可以拿花生仁儿当赌注,最后不论输赢,把花生仁儿都分着吃了。

人们游戏一夜,直至天明散去,回家补觉。

从大年三十儿到正月十五期间,相应的活动是逛庙会。有庙才有庙会,烧香和逛庙会是同一件事。古代没有在公园里搞庙会的,都是在庙门口。每座庙庙会的日子不大一样。最热闹的是隆福寺、护国寺,从明代持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兴旺四百年之久。庙会中吃小吃的,采买年货,听戏曲曲艺,看各种杂耍表演,还有耍耗子、耍蛤蟆等早已消失的游戏。80年代时,地坛庙会上有天桥老艺人的表演,能看到撂跤、耍中幡、盘杠子、说相声等;龙潭湖庙会里还能见到撂地打把势卖艺的。有一年恢复厂甸庙会,整条街都被人堵满了,挤得走不动,只搞了一年就因为安全而停办了。

正月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妈妈带着孩子和爸爸,一起回姥姥姥爷家。这天中午,会在姥姥姥爷家吃饭,这叫回门,归宁。娘家人也要团聚一番,表明妻子是有父母的。而妻子的父母要是不在世了,回门的事也就少了。

这一天也是祭财神的日子,要在家里贴上财神神码儿,点上香蜡,上供要用活公鸡、活鲤鱼、一块羊后腿肉,还供上温热的烧酒。中国的财神分文武,武财神是关公,文财神是赵公明,南方也有的是比干。商家多供财神,以求来年有财运。祭财神要吃馄饨,馄饨最像元宝,能求财,或把馄饨包成元宝的样子。旧京的广安门外有座五显财神庙,俗称为五哥庙,供的是南齐时期的柴姓五兄弟,他们都封王并成为东、西、南、北、中五路财神,初二人们都去那里祭祀并逛庙会,请“福”“寿”字,人山人海,香火十分旺盛。

初五又叫破五,破五要吃肉馅饺子。这天晚上的花炮,同样会十分热烈。大部分商铺在初五就要重新开张了,写上开张大吉,还会减价打折。不开张会被人猜想是不是关张了。

这一天的主题叫送穷。即把不好的、贫穷的东西都倒出去。送穷还有个送穷媳妇的说法,剪一个穷人家媳妇模样的小人儿,扔到大街上焚化了,这样就把贫穷送走了。

过年要祭祖:不能忘记祖先

月饼蜜供,满插石榴花儿,元字苹果拔的都是尖儿。红圆大亮没有一点掌儿,上供以外还得摆摆盘儿。

——溥叔明《旧都新春》

现如今,北京与中原、南方等宗族观念强的地方最大的区别,就是北京的宗族观念淡化了,见不到大年初一去上坟的景儿了。

说到祭祀,大宅门有祠堂的,过年要先把家中的祖先画像,即“老影儿”请出来。大的老影儿能有两米多长,一米多宽,有画一位或多位先人,都挂在祠堂或堂屋中。老影儿上的祖先画像都是老年时的模样,没年轻的。在没照片的年代,是父母年纪大了以后,请人给父母画像,这叫做喜容,用于留给后世子孙瞻仰。人们对着老影儿跪下磕头,焚香祭拜。家里祖上做到五品官以上,得过诰封,保存有诰命的,有圣旨的,也要把诰命、圣旨供起来,以感谢皇恩浩荡。南方很多地方,至今大年初一是要去上坟的,更印证了过年祭祀这一礼俗。作为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不拜祖先的。

祭祀时需要上供,要供月饼、蜜供、糕点和山药、豆腐、面筋一类的素菜,还有金糕(山楂糕)、果脯、佛手、杂拌儿等,也有供八大碗的。还要供苹果、整条的鲤鱼,以求平平安安、年年有余。年夜饭一定要留出一点来上供,一夜之间供到来年,表明岁岁有余粮,明年有饭吃了。

过年期间,还有许多禁忌,有丧事的、守孝穿孝服的人是不拜年的。过年时说话要讨个口彩,忌讳任何“死走逃亡”之类不好的词。从年三十儿到大年初五期间,不往外倒脏土,认为会散财。正月里也有很多老妈妈令儿: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正月女人不做鞋,否则就邪了;正月里不娶亲,不动剪子不动刀等等,甚至有的地方能到病了不看大夫不吃药。这是视情况而定,人自然不愿意大过年的去医院,但真病了是耽误不得的。

大年三十之前,是人们要账的时候,过了年三十就不要账了,正月十五以后再说,起码让欠债的人先过完年。而穷苦人还不起钱,真年三十冰天雪地的跟杨白劳似的出去躲债。

当然,这都是旧社会的事情了。

回顾到此,旧时过年是人们遵守天地岁时的体现,人们道法自然,如万物生息一样地生活。不论过去一年苦乐如何,都要面对新生活的开始。因此,本文仍以溥叔明《旧都新春》的【曲尾】来结尾,为大家送上来自旧京的祝福吧。

庆新年笙歌直到元宵后,春风调玉轸,淑气转金瓯。日乍长,小窗无事把歌【卧牛】歌词编就,唱得是:气回香,人增寿,一门和顺乐悠悠;吃不愁,穿不愁,名不争,利不求。但愿得儿读女织自在清福长消受,谁愿去降志劳神觅封侯。(侯磊)

来源: 北京青年报

鲤鱼和鸡代表什么生肖3

点击上方“爱尚锦州”关注头条号,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辰龙:1904、1916、1928、1940、1952、1964、1976 1988、2000、2012、2024、2036、2048、2060

生肖:龙;五行:属土

吉祥颜色:金、银、灰白;忌讳颜色:红、绿、紫及黑等色

幸运数字:一、七、六

吉祥方位:西、西北及北方

正财方位:西北方;偏财方位:北方

生肖龙的人,有着非常活泼的性格,他们有自信,但是有的时候会比较自大。有远大的目标,能够很好地完成各种任务。属龙的人有着性格不稳定的缺点,让人捉摸不定。

一生运势

辰年生人,其性刚毅活泼之风气,嫌因循傲慢尊大,致与长上之意见不和,善恶断分之癖,故缺圆满交际,且性急乏妨耐与宽大心,作事偏激的反响失败者多。对此欠与矫正修得精术,技艺的意志者,自然得良焉。龙年生人多推论、思索、奋斗、意志强。权威,女子者嫌孤独、自信心强,不容易与他人相处,失去幸福前程,对共同事业难得持久力,少年运为固执、失败,中处恐陷入不正事端惹祸。

流年运势

传统的说法是生肖属龙者天生强运,但是在今年就很的例外,遇到了“本命年”,所以要非常谨慎,要有应变的准备,特别是对自己心态的把握,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今年的运势一波三折,反复多变,对于自己的工作、生意等需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也不忘记在农历正月中旬供奉太岁星君,方求一年之平安。

事业:维持以往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每一笔交易的细节、过程以及合同文本都需要静心的斟酌,尽量回避新项目的投入。

婚配:在爱情方面似乎比其他方面来得顺畅,同时也是单身者谈婚论嫁的好时机。已婚者要防止婚外恋情,避免不必要的烦恼。

最佳婚配:牛(丑),鸡(酉);不利婚配:虎(寅),猴(申),猪(亥)

财运:财运很一般,非但不能与去年相比,处理不当还会影响到生活,所以要有备无患。财务支出上有个妥善安排,对待商机要量力而行,大的投资项目特别要慎重。

健康:切勿工作过度,影响身体健康。素有肠胃和消化系统毛病的肖龙者需更加注意饮食。

性格:具有崇高理想, 胆识过人且气质非凡。白天出生的肖龙者集中力强、斗志高昂。夜晚出生者则为完美主义者,惜缺乏耐力毅力。肖龙者一般经不起重重考验,要想在事业与爱情上取得成功需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财运植物:仙人掌或万年青,摆放在客厅西北或东南方位。

属龙的人财运是非常旺盛的,可以不需要怎么努力工作也能有钱赚,但他们的身边容易有小人作祟。从而妨碍他们赚钱道路。那么他们可以在客厅的西北方向放置一盆仙人掌,可化煞防小人,然后在客厅的东南方位摆放一盆万年青。这样,可以带旺你的财运,就可以赚多多钱啦!

风水鱼:五福临门

五福临门品种背部呈浅蓝色或深蓝色,鳞片外缘呈白色,脸颊部、腹部及各鳍基部呈赤色,称为“五福锦鲤”。风水学上,鱼类颜色是蓝色,便是五行属水,水能旺水,故催财力量亦很强。龙本生于水,自然逢水而旺,遇水而福,是以此锦鲤既能借水势添福引贵,助其年轻时飞黄腾达,又可借水的催财之力,抵其中年流财之命。

风水禁忌

1、不要戴狗形状的饰品

生肖龙在十二地支上表示的是辰土,而狗表示的是戌土,在命相学上辰土与戌土之间会形成辰戌相冲,对属龙的人将会带来不利,因此属龙的人不适宜佩戴或摆放狗形状的装饰品,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

2、卧室床位安置不要在西北方

属龙的人卧室床位摆放处千万不要选择西北方,皆因西北方在地支上属戌,而龙在你地支上为辰,戌辰相冲,这个位置会冲坏属龙人的运势,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利的,长久睡在此处会大大地削减好运气,扰乱气场!

3、不要养狗、小兔子

属龙人在选择小动物饲养时,应避免选择小狗、兔子还有爬行类的动物,皆因这些动物对属龙人是会带来不好的运程,事业容易遭到小人从中搞破坏,让原本在正轨的工作脱离轨道,变得杂乱,还会破财,甚至容易出现烂桃花,使已婚者的夫妻感情生矛盾!

4、办公桌物品摆放不合理

属龙人想要提升事业运,那办公桌可以摆放金蟾来吸收好运气,助事业运能够步步高升,同时害的保证办公桌台面一定要干净整洁,切勿胡乱堆放,属龙的女性可能喜欢在办公桌上摆放木偶及布娃娃等装饰品,但这是大忌,切勿摆放!

5、少与属狗人、属兔人在一起

属龙的人最好不要与属狗和属兔的人一起共事,上面我们已提及辰龙与戌够之间为相冲关系,是天生处于对抗的一个组合;而辰龙与卯兔之间为相害的关系,二者会给彼此伤害,对大家都没有好处,所以属龙人与属狗人和属兔人之间总是矛盾重重的,关系不合,多矛盾,不适合事业合作或婚姻恋爱!

属龙人的家居布置是自然与随意的,并没有过多的修饰,但让人感觉恰到好处,非常舒服,实木家具是属龙人较适合的选择。

可以在客厅的西北方向摆放仙人掌,可化煞,防小人,在东南方位摆放万年青,能够带旺财运。

声明:由于涉及生肖风水的知识过于复杂,此文涵盖内容有限,仅限于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