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团代表什么生肖

庄河非遗“面塑灯”,让年味更悠长,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半岛晨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面团代表什么生肖1

新春到,闹元宵!在庄河,元宵夜家家户户点燃一盏盏属相面塑灯,是庆祝节日的一个独特习俗,表达人们祈福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 2月15日下午,庄河市民健身中心广场北侧的属相灯销售专区热闹非凡,各式属相灯摊位一字排开。众多市民三三两两来到摊位前,选购自己和家人的属相灯。

提起面塑属相灯,许多摊主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出陈东柱的名字。今年56岁的陈东柱家住兰店乡磨石房村,在2007年被确定为大连市级面塑属相灯的传承人。陈东柱表示,属相灯制作是从他的奶奶那里传承来的,到目前已经制作了近40年,从去年入冬开始到正月初十一共做了17000千个属相灯。 据这位非遗传承人介绍,属相灯是纯手工制作的一种“手工艺品”,用豆面团制作成的12生肖在做好后被粘在一张纸板上,纸板边上留出蜡烛的位置,点上一根蜡烛,就制成了属相灯,准确地说就是一种“面塑灯”,当地人管它叫““旬儿”(谐音)。较小的在三至五分钟便能捏出一个,制作流程主要是和面、捏属相、风干、上色、刷亮油这几个步骤。最初的属相灯用的都是豆面,灯的颜色就是面的本色,如今大家将各色颜料揉入面中,捏出属相后再绘上图案,然后上油、晾干,比传统的属相灯颜值高了许多,而且图案内容丰富多彩。属相灯这个传统手艺与习俗,现已成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很多年轻的庄河人也加入了属相灯的制作队伍。

点属相灯是庄河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庄河县志》曾在民间工艺章节中设专项记载,每年正月十五晚上,各家各户要点起自己的属相豆面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各自的属相灯燃烧,谁的属相灯燃烧的时间最长,就象征着谁能成为寿星。现在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人们,大都会给孩子点上一盏,一方面给孩子祈福,另一方面让孩子从小便了解庄河独特的属相灯习俗,进而传承下去。这个习俗寄托着人们在新一年里的美好愿景。 张强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张锡明 实习生 孙祎蔚

面团代表什么生肖2

说到清明,现在我们首先想到它是一个传统节日,一般会在这段时间去祭祖;其次会想到这也是个踏青的好时候,不少人会选择在清明假期出门去郊游;最后会想到清明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一个,这段时间也非常适合进行春耕春种,"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其实清明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中华传统节日,发展到今天已经融合了其他两个节日,分别是"寒食节"和"上巳节",它们的特殊习俗也被融合,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清明文化。

清明文化中最"香"的部分就是饮食文化了,不少人虽然都非常喜爱这些喷香的食物,但是却并不了解它们为何而生,今天我们就介绍其中两种美食,以及它们的由来。

第一种是在南北两地都流传广泛但是略有差异的传统美食,馓子。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一般呈长条状,色泽金黄,层层叠叠,不但精美而且十分诱人。北方的馓子多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则多以米面为主料,虽然原料不同但是外表相似,好吃程度不相上下。馓子一般是干吃,香脆可口,但是也可以泡牛奶或豆浆,之后入口即化,两种不同的吃法,两种不同的风味。

馓子还有一个别名,"寒具",其实从这个名字上就能看出它和原先的寒食节绝对是关系密切。寒食节的起源今天有很多人以为是几年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但实际上并不是,寒食出现要早得多。

寒食节最早起源于上古时期就有的"改火"习俗,不过那个时候,它叫做"禁火节"。在古代,先人们对于火种是十分重视的。在寒食,首先需要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谓之 "禁火",之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标志,这一套将旧火换新火的仪式就叫做"改火"。据《后汉书》记载,最初的寒食时间竟然长达105天,哪怕是最短的也要近1个月。在这期间不能够私自生火生火,想吃东西也只能生食,所以就需要提早准备吃的,以保证寒食期间的生活所需。

馓子的记载也不少。屈原《楚辞·招魂》中,就有"粔籹蜜饵,有餦餭兮"的句子。到了宋代,苏轼甚至专门写了一首,名为《寒具》"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明代医学大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这样的记载:"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可见从古至今,馓子一直都受到人民的喜爱。

中国传统节日绘本系列10册

¥40

购买

馓子是简单地长条状,可是另一样面食却是造型独特,十分可爱了,它就是寒燕儿,也叫子推燕。光看这个名字,我们就知道它一定和有关寒食的一位著名人物介子推有关了。这种面食主要流传在北方,到了清明左右,各户人家就用白面捏成一个个玲珑可爱的各种飞鸟或十二生肖形象的面团,但又因为主要是以燕子的造型为主,所以叫"寒燕儿"。

春秋时期,重耳在还未即位前流亡他乡十多年,介子推就是他流亡过程中的得力干将。不但屡次保护了重耳,而且在当重耳万分饥饿的时候,介子推竟然割下了自己的大腿肉给重耳充饥。当重耳返晋成功即位时,虽然给很多身边跟随的人大肆封赏,但是却独独忘记了他的恩人介子推。

介子推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没有任何不满,反而是当机立断背着老母进山躲避。已经是晋文公的重耳不久后发现了,他想起了介子推的恩情,但为时已晚,介子推不肯从山中出来。重耳没有办法,他想将介子推从山中逼出来,于是下令放火烧山,可是直到死,介子推也没有从山中走出,反而是与老母抱树活活被火烧死。重耳悔不当初,但是现在后悔已经没用了,他只得下令在这一天禁火,以此来纪念介子推。这就是"禁火节"改名"寒食节"的由来。

寒燕儿也是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创造的。介子推死前抱着的树是柳树,寒燕儿就是用柳条串起来纪念这位忠臣。想要捏成一个个寒燕儿,就得用比较硬的发面,这样便于成型,哪怕是蒸熟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形,燕子还是十分可爱的。

给雪白的寒燕儿上色需要在蒸熟后才能操作,而且做工很有讲究,要求嘴、眼、羽、尾,形成层次鲜明的色泽对比。最后用柳条穿起来,可以挂在门上,在人们心中有着驱邪的作用。可以说,小巧玲珑的寒燕儿寄托了不少人们的思想。

今天,清明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节日,而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关于清明的小吃,也在日常生活中普及。哪怕不是清明节,我们也可以吃到这些,这就是发展的表现。一种事物、一种文化,只有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生机。

面团代表什么生肖3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主角。今天我们关注的主角是他们——非遗传承人。

视频加载中...

1

在中国人心里,蒸馒头,寓意日子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可爱的小猪、小老虎,一朵朵鲜花,还有寿桃……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恐怕很难想象馒头居然能做出这么多花样。

视频中这些好吃又好看的馒头,出自花饽饽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于丽丽。

她的店里目前有500多种不重样的馒头,实体店加网店平时一天400—500单,临近春节月销量更是高达300万个。

很多网友称赞道:面团是让她们“玩”明白了,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最近,于丽丽和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制作,以满足大家对年味儿的需求。

2

过年嘛,氛围感必须拉满。除了扫房子、贴春联、蒸馒头等该有的仪式,还可以买点小摆件将家里布置一番。

比如,一个兔爷,寓意吉祥如意,或是一张年画,集结了普天下的喜庆颜色,迎接所有好福气。

别小瞧这些年味儿,它们可都是非遗文化,背后还有一群会“玩”的非遗传承人。

“潍坊蛋雕”传承人王子敬以“福虎生财”为主题,在精挑细选鸡蛋壳皮层上,创作出栩栩如生的“福虎”“生财虎”“生肖虎”等蛋雕作品。

面塑艺人左安胜历时两个多月,创作出“虎娃闹春”面塑作品。50多个头戴虎头帽、脚穿虎头鞋,形象栩栩如生的孩童造型面塑人物,载歌载舞,喜庆热闹。

一把剪刀,一叠红纸,剪刀翻飞间,5只老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虎虎生威。非遗传承人廖哲仁创作出《五虎迎春》剪纸作品,用指尖上的传统技艺迎接虎年到来。

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非遗传承人各显神通,“玩”出了个虎虎生威。

除了小物件,春节不可或缺的,还有“吃吃吃”。各地的特色非遗没事可以安排一下,像明火叉烧烧排骨、赵氏烧椒猪头肉、宝丰买根烧鸡、八大碗、腊肉……

这些“好看、好玩、好用、好吃”的非遗文化,不仅高尚雅致,也让人们心中的年味儿更厚重更悠长。

3

花饽饽、面塑、剪纸……都是传承了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手艺,突然在网上走红,离不开三个字——“国潮风”。

近几年,古老又传统的非遗悄悄变年轻了。

越来越潮。苏绣绣进了表盘,敦煌壁画元素作为印花出现在运动鞋上,古老的侗族传统手打织带摇身一变,成为时髦的中国风织带耳环……通过跨界融合发展,非遗衍生出众多新的产品形态。

越来越活。非遗+旅游、非遗+美食、非遗+民宿、非遗+文创、非遗+电商……有了N种打开方式。

当然,“国潮风”非遗走红,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拥抱。在各种短视频平台上,越来越多“95后”“00后”创作者专注于非遗的匠心演绎和新颖呈现。

4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花束“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以栩栩如生的设计,加上花开不败的创意广受好评。

这美丽的花束就出自上海市级非遗“海派绒线编结技艺”传承人、绒线编结师励美丽之手。

“永不凋谢”的,是编织而成的花束,是重在参与、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是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监 制:朱永磊 安传香

策 划:李洁琼

文 案、视频制作:冯文雅

审 校:邱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