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菊花代表生肖

你是几月出生,看看你命里都是什么花……,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皮不点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杏花菊花代表生肖1

按阴历出生年月看

一月出生——腊梅花

个性特征:性格孤傲,寒冬腊月不怕冰封雪寒,以顽强的精神挺拔,含笑原野。

品德修养:平生信仰好,聪明伶俐使人喜爱,有高尚的品质,善于处世为人。

爱情与未来:喜欢你的人很多,但都不能使你称心如意,但结局挺好,受人称赞。

弱点:过分的清高,孤傲,免不了人们说闲话。

二月出生——杏花

个性特征:诚实坦率,不说谎话,对虚伪的人很讨厌,往往受人打击。

品德修养:有丰富的才能和学识,对自己的名誉象生命一样宝贵,待人诚恳,易获得众人的好感。

爱情与未来:都想和你结交,但无诚意,爱情上将会有小挫折,但晚年仍很幸福。

弱点:容易得罪人,嫉妒心强,虚荣心强。

三月出生——桃花

个性特征:外表美,性情温良,给人以温顺秀美之感,心地善良、温顺,有朴实之感。

品德修养:才学丰富,有涵养,对生活认识清楚,胸怀坦荡,重感情,爱热闹,乐于助人。

爱情与未来:将有个同甘共苦的好伴侣,但是非较多。

弱点:娇气(指女性),轻狂,缺乏坚实的意志。

四月出生——蔷薇花

个性特征:秉性耿直,善言、伶俐,天真浪漫,富于幻想,不愿多生活的如果是主情厚感者,有一定创造力。

品德修养:有抱负,有理想,热情好郊,善于同情他人,处事周到,通情达理。

爱情与未来:爱情上易走运,难如意,生平烦恼忧郁,但能抵抗生活的冲击。

弱点:缺乏耐心,好胜,流动性强。

五月出生——石榴花

个性特征:多情善感,爱激动,有一双清澈精神的眼睛,善于观探他人的心扉,急性多疑,没有稳定的主见。

品德修养:欠涵养,易激动,好表现自己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不断努力有所成就。

爱情与未来:感情不稳,随浪逐流,生活多不顺心,常有几次爱情。

弱点:多疑,不善于安排生活。

六月出生——荷花

个性特征:性情奔放好洁,光明磊落,善保持青春活力,有回流不污的个性,凡事都感到兴趣,对事业热心。

品德修养:勤奋好学,善独立思考,办事果断,从不虚伪,待人和气有分寸。

爱情与未来:珍惜友谊,忠实爱情,善于安排生活,易获得幸福,但有小人干扰。

弱点:冷热病重,缺乏写实精神,此生无大过。

七月出生——月季花

个性特征:性情高雅,对人热情洋溢,善谈吐,好交际,接济他人不图报酬,办事踏实不浮夸。

品德修养:淳朴,谦虚谨慎,常受人尊重,易接受新事物,富有同情感。

爱情与未来:男女都乐于接近你,你将有一个美满的伴侣和你度过一生。

弱点:性急,受其不得,爱发脾气,事后又不计较。

八月出生——桂花

个性特征:眼睛呈现出聪明感,赋有天才哲学,待人热情大方,行动敏捷。

品德修养:性情纯洁如月,对人赤胆忠心,见义勇为,喜欢旅游,富于鉴定、赏识。

爱情与未来:不太追求爱情,但往往有巧遇的良缘结合。

弱点:固执、偏见,容易得罪人和朋友。

九月出生——菊花

个性特征:刚请豪放,有气魄和独立情感,自己过分严肃而孤僻,孤芳自赏落落寡言。

品德修养:朴实大方,有指挥才能,有正义感,敢做敢为,克己耐劳力非凡。

爱情与未来:爱情会来找你,原配打击和创伤伴你一生。

弱点:嫉妒心强,虚荣心强,不爱待人接物,易吃亏。

十月出生——牡丹花

个性特征:万花之主好胜,热情大方,积极勇进,只知自己的长处,不体谅他人疾苦,个性有信心而危险。

品德修养:作风正派,举止大方文雅,富有分度,能满意助人,但自私,但能获得朋友的敬畏。

爱情与未来:早期富有幸福,顺利,晚年不免孤单悲凉,但能平安度日。

弱点:过分傲气因而失败,易后悔。

十一月出生——芙蓉花

个性特征:精明能干,心灵手巧,能随机应变,对人热情周到,和睦近人,深得大家尊敬和爱护。

品德修养:信仰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冷静处事,热爱文艺,有文艺天才,敢发明创造。

爱请与未来:男女都愿和你结交,由于你生活有规律,特别感到满意,彼此尊重。

弱点:不能吃苦,女性娇气重。

十二月出生——腊梅花

个性特征:有顽强的毅力,有信仰和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幻想未来,并敢想敢为不怕失败。

品德修养:待人热情大方,乐于助人,平生喜欢豪迈,有刻苦研究的精神。

爱情与未来:爱情浪费了你过去的时光,有不幸福的痛苦,通过努力终能获得和睦的伴侣。

弱点:欲望,性急,爱争抢。

杏花菊花代表生肖2

俗语云:“花木管时令,鸟鸣知四时。”自然界万物随着时令的更替周而复始,比如春桃、夏荷、秋菊还有冬梅。花开花落,都随着季节时序流转,自然而然地,它们本身也就成了季节轮换的标志,伴随着春去秋来、寒暑更迭,周而复始地点缀着我们的生活。

古人总结令中开花时间最准确的花作为代表,称作这个节令的“花信”,也叫“花信风”。这是风与花的约定,风应着花期而来,叫做“信风”;一番风来,吹开了应季的花,就是提示节令变化的“花信”了。

南宋·李嵩《秋葵图》

花信的时序之美

花信风,如风信子,提起即有诗意。“风不信则花不成”,春风即是催花之风。南宋程大昌在《繁演录》中摘录了南朝徐锴《岁时记·春日》的一段文字,大意是说人们将三月花开时吹来的风称作“花信风”。《吕氏春秋》赞其为“春之德风”。显然,宋人对“花信风”的理解与今天所言的花期大不相同,而是指“信风”,也叫“风信”,更具体的是清明前后,花开时的春风。

春三月桃花将开未开,纤弱的枝丫在清冷的风中徐徐颤动,宋人梅尧臣诗兴顿起:“桃小未开春意浓,梢头绿叶映微红。君家歌管相催急,枝弱不胜花信风。”(《观刘元忠小鬟舞》)他真切地描绘了一番初春时桃花含苞的清丽场景。再看慧洪的“弄晴雨过秧针出,花信风来麦浪寒”之句(《赠胡子显八首》之七),纵使春寒料峭,却也架不住清明已过,地气变暖,稻秧在水田中挺立、纤细葱绿,而越冬小麦已在应期而至的风信中翻腾起阵阵麦浪了。这里描写的花信风,都重“风信”。

从现代气象学上来看,我国东部与太平洋相邻,西南部又与印度洋相距不远,具有明显而普遍的季风现象,冬夏风向更替明显,并且这对一年中节气物候的周期性变换有着重要的影响。风的流动会引起身体对冷暖的本能反应,在人们的意识中滋生了对季节交替的直接印象。事实上,古人很早就有观测季风现象的记录了。汉代《易纬通卦验》将四时风向与八节相关联,称为“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阊阖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寒食清明,正是春夏季节交替,天清景明之际,却也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人体甚是敏感,禁不住愈发渴望春花吐蕊,好把青山踏遍。于是这一番急切的心情,便在诗句中流淌出来。

“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说法,北宋后期诗文中渐多,但仍无具体所指,如《全宋诗》收北宋晏殊残句,云:“春寒欲尽复未尽,二十四番花信风”。南宋因为活动中心在江南的关系,逐渐明确为江南时序。南宋周密《小酌》更有“禁烟时节燕初来,对此新晴釂一壶。二十四番花信了,不知更有峭寒无”之句,亦是对寒食之后,春风乍起场景的范而观之。南宋钱塘人何应龙《晓窗》云:“桃花落尽李花残,女伴相期看牡丹。二十四番花信后,晓窗犹带几分寒。”这一番风信吹得桃落李残,牡丹亦渐入观花期。这里“二十四番花信”指一时的气候,兼带着花信渐起。关于这一点南宋周辉的《清波杂志》所述更详,其文云:“江南自初春至首夏,有二十四番花信风,梅花风最先,楝花风居后,”尔后,周辉自叙年少时曾与友人和《春词》一首,其中有“卷帘试约东君问,花信风来第几番”之句。

说到“第几番”,便勾起了“二十四番”的由来。宋人诗句中常以“一百五日”或“一百六日”与“二十四番”对举,如北宋江西人徐俯有“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语。南宋楼钥《山行》“一百五日麦秋冷,二十四番花信风。”元释善住《遣兴五首》其四则曰:“一百六日寒食雨,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由冬至之后计算,“一百五日”或“一百六日”正是寒食或清明,二十四候恰是清明最后一候。由此,我们可以有这样一个印象,此时“二十四番花信风”还只是个笼统的概念,所指的大体是人们对初春一段特殊气候、物候变化的总体印象。

今所见完整的“二十四番花信风”见于明初钱塘人王逵的《蠡海集》,后世相关详细说法都出于此。按照《蠡海集·气候类》的定义,一候为五日,三候为一个节气,每年从小寒起至来年谷雨止,四个月八个节气共二十四候,每候都有一种花儿绽蕾开放,“始于梅花,终于楝花”,便是整整“二十四番花信风”。具体顺序为: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元·钱选《双清图》

花信的人文之美

风有信,而花不误,每到花期,文人雅士总是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章句,将神话传说、历史趣闻、社交审美聚集到一处,于是自然之花便透出浓浓的人文意趣。花也就变成了融合自然之美、人文之雅的文化符号,频频出现于小说、词赋与戏曲中。

《红楼梦》第五十回中有一段宝玉乞梅的情节。大观园众姊妹芦雪庵争联即景诗,贾宝玉落第,李纨罚他去妙玉的栊翠庵折一枝梅花来。宝玉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就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在栊翠庵门外,就见十数株红梅,“如胭脂般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宝玉费了一番周折讨来的真正是一枝好梅,只见“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这一番曲折玲珑的画面,不由得让人想起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其文道:“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梅花居二十四番花信风之首位,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傲然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与兰花、竹子、菊花同列“花中四君子”,历代高洁之士往往以之自拟。北宋隐逸诗人林逋爱梅成痴的故事众所周知。沈括《梦溪笔谈》卷十记述了这则故事,说他隐居于杭州孤山时,清高自适,无妻无子,种梅花数十株并放鹤。林逋时常泛舟西湖,便游诸寺。此时若有客来访,童子待客奉茶,开笼纵鹤,良久,林逋便“棹小舟而归”。天长日久“梅妻鹤子”的佳话便流传开来了。

傲雪红梅点亮了小寒清冷的颜色,杏花带雨则是春的气息。时至雨水,初春的江南杏花遍地、细雨润泽,街巷中“卖花者以马头竹篮盛之,歌叫于市,买者纷然”(南宋《梦粱录》)。悠扬的叫卖声引得史达祖提笔写下“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的感叹。南宋诗词中多有“卖杏花”的字眼,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那一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及至清代,此俗不改,陈维崧《探春令·咏窗外杏花》亦有“和了满城微雨,频上街头卖”之语。正是“午梦醒来,不觉小窗人静,春在卖花声里”,在一片花团锦簇中,春便回到了大地。

文人爱花,写着写着便幻化出十二月花神。杭州西湖苏堤北端有一座“湖山春社”,清雍正九年(1731)由李卫负责建造,俗称“花神庙”。庙不大,有清代大学者俞曲园补书楹联一副,极为有趣巧妙,上联为“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下联对“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杭城四季繁花似锦的景象如在眼前。庙内供奉十二月花神,一月一花、一花一神,另有四位催花使者,掌管四季花卉盛开。“梅妻鹤子”的林逋当个正月里的梅花神“名正言顺”。三月桃花神是崔护,那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真真不辜负他这“三月桃花神”的雅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自然成了九月菊花神。此外还有二月杏花神燧人氏,四月蔷薇花神汉武帝,五月石榴花神张骞,六月莲花神杨贵妃,七月槿花神蔡君谟,八月桂花神窦禹钧,十月芙蓉花神石曼卿,十一月山茶花神白乐天,十二月水仙花神苏东坡。若是闰月开花,花神便是钟馗爷。一位花神即有多个故事,人们以此寄寓心中的情愫。

关于花神的传说,实则很多,各种记载也不尽相同,颇有趣味。比如水仙,飘逸脱俗,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讲到其名,说水神冯夷服此花八石,因此得名“水仙”。古代传说中,水仙亦是尧帝女儿娥皇、女英的化身。二人同嫁舜,舜南巡驾崩,娥皇女英殉情于湘江后化为江边水仙,她们也就成了腊月的花神。延展开去,希腊神话中也有一个水仙神——纳西赛斯。这位美少年因迷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而枯坐于水边死去,爱神将其化为水仙,临水而开,让他永远能够瞧着自己的倒影。可见,花之于生活的魅力古今中外亦有相同之处。

花信的生活之美

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物质丰富、娱乐活动异彩纷呈,但作为物种的个体,我们依旧生活在天地之下、四时之中,即便在喧嚣的物质世界、数字时代,四季轮替、花开花落依然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关,悄无声息地伴随着我们的衣食住行、日常行事,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愉悦了我们的身心。

江南的花最是不耐春,比如迎春花,比如白玉兰花,早已在冷意未退的春寒中嗅到了早春的气息,仿佛闹铃一般,绽开花朵,向大地报春。白玉兰花开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兰,她的花期很早,开花时“一树万蕊,不叶而花”。然而一夜春雨兼东风之后,却琼英飘零似雪,散落青草如盖,枝头留得三两朵,“枯骨对晴空”。花尽叶生,待到花朝,葱茏如盖。苏州虎丘山后玉兰堂有一株明代的白玉兰。乾隆下江南时,地方官为了讨好皇帝,烟熏火燎,促玉兰开花,哪知差点烤裂烧焦树干。不过,此树因此闻名,玉兰堂成了虎丘的必游之地。苏州人爱花,巧手的厨娘们拾起坠地的花瓣,裹上面粉蔗糖,在油锅中轻扎一下,金黄鲜脆的玉兰片冒着热气滋滋出锅。于是,春的气息就在人们的味蕾上轻轻弥漫开来。这番制作规程在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中已有记载。明清之际,这类炸花片是流行度颇高的清口小吃。明人王世贞《弇山园记》提及弇山堂前左右各种着玉兰五株,花开时“交映如雪山琼岛”,直接摘取盛开的花瓣,送入厨房以油煎炸,成品“芳脆激齿”。

鲜花可清口,亦可悦目,一番花信风后,城中或是郊外赏花正是市民的应景节事,江南民间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说。二十四番花信风至谷雨而终,三番花信风过,自是“绿阴芳草长亭”。谷雨前后正值牡丹开花,诗云“国色天香绝世姿,开逢谷雨得春迟”,牡丹以节气为名,又称“谷雨花”。一般谷雨交节后的第三天,城中各处种植有牡丹的场所,都向市民免费开放,任人观赏。《清嘉录》记载当年苏州城,入夜后,街市悬挂彩灯,士女观游,摩肩接踵。文人雅士在牡丹花丛设“花会”后“花局”,饮酒作诗,不分亲疏。牡丹本自乡野,盛于唐代,一则“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造就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佳话。建炎南渡,牡丹也随之南播,花种传到了苏州、杭州等地,“玫瑰紫”“紫云红”“玉楼春”“绿牡丹”“傅家白”等品种在江南落地生根,人们对牡丹的喜爱有增无减。

到了薰风送暑的夏日,便轮到了“小暑三白”登场。所谓“小暑三白”指的是三种在小暑前后进入盛花期的花朵——栀子花、白兰花和茉莉花。它们通常被卖花的阿婆摆在一起,又香又白,仿佛是祖母幽深的厅堂中传出的味道。三种花中,栀子花是最典型的南方花朵,六瓣平铺,花色洁白,肥润水灵。栀子花香气馥郁,在蒙蒙的雨中也十分浓郁。从6月的黄梅雨季一直开到七月的雷雨阵阵,它总是和着江南的雨而绽放。杨万里《栀子花》中曾赞它:“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有朵篸瓶子,无风忽鼻端。”栀连枝买来,插于堂中瓶内,只消几支,满室生香,颇是消暑。

还有茉莉花,小巧如珠的茉莉被用细铁丝串起来,佩戴在姑娘们的手腕间。它虽不及栀子浓烈,但更为清幽。旧时苏州的卖花姑娘爱用麦草编成寸把长的小灯笼,将茉莉置于其中,或是装成小花篮,让女儿家挂于闺阁之中,供其把玩。

“三白”的另一种是白兰花,比起茉莉花、栀子花,它的名气比较小,但花期却是最长的。阿婆用细线将白兰花单朵或者并蒂穿起来,买花人便将花朵挂在衣襟前的纽扣上,或是家中蚊帐弯弯的挂钩上,得枕席生香,氤氲伴梦。白兰花,是江南人对“白兰”的俗称,在云南人们叫它缅桂花,在四川叫黄桷兰。栀子浓烈洒脱,茉莉羞涩纯然,白兰花则有一种古典的美,花瓣修长,玉质玲珑。在那个旗袍流行的年代,穿旗袍、佩戴白兰花,被视为江南女子最为雅致的装扮。含蓄一点的,则会用手绢包好花朵,藏于衣襟口袋之中,是谓“闻香不见花”。

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节,我们在温柔拂面的花信风中,感受着中华文明清爽,体味着平安国度的生活美好。

(《文汇报》4.10 袁瑾)

来源: 文摘报

杏花菊花代表生肖3

在安徽池州秀山门外杏花村西,有一处水中高地叫梅林洲,又叫梅里洲(即今梅里镇)。杏花村因唐代大诗人杜牧笔下的“牧童遥指杏花村”,从而名播青史,享誉天下。

梅林洲位于杏花村西杜坞与秋浦河仅一水之隔的梅岭山麓,据说宋元时因梅花报盛而得名。每越冬春,雪梅似玉,风光无限,“梅洲晓雪”自古为杏花村十二景之一。清代名士、康熙年间青阳县令虞邦琼有诗赞曰:“遥空玉芷点烟峦,面面瑶光趁晓寒。驴背不愁诗思念,雪花都作杏花看。”

相传宋元以降,梅林洲上梅花极盛,芳香飘逸。清代连江诗人陈元钟到此游览,爱此地清幽,很想在梅林洲上筑一处居所隐居,后来到了霍邱,仍然念念不忘此地,遂写了一首怀旧诗:“曾拟梅林作隐丘,赋诗论史共浮游。侍闱归计今方切,未识山灵许我不?”

陈元钟,字孕采,一字孝受,约生于清初顺治、康熙年间,系明代连江名儒陈第的曾孙。陈元钟年轻时,曾跟随父亲陈肇复在池州官署里生活过。在池州的某个夜晚,他梦见同乡的孝廉林初文来访,于是二人一同步行于梅花树下,其时正值梅花盛开,芳香扑鼻,沁人心怀。林初文告别时,写了一首诗赠给陈元钟,诗云:“常疑人是画,却看画中人。携手梅花下,梅花君后身。”林初文即林章(1551—1599年),原名春元,字叙寅,又字初文,号寅伯,福清人,为明代藏书家、文学家,其诗雄壮明快,直抒胸臆,自成一体。因二人皆为福建人,故称同乡。

陈元钟醒来后,感到非常惆怅,不禁回想起自己少时也曾梦到过梅花的往事。梦中见梅花盛开,有一位绝色女子倚靠在梅树上,手持花枝,柔情缱绻,与陈元钟极为亲昵。临别之际,陈元钟依依不舍地对女子说:“卿言此花,梦耶?醒耶?”女子莞尔一笑说:“君疑此身,人耶?鬼耶?”于是手指梅花,索要诗篇作为信物。陈元钟梦中赋诗一首,其中有“枝横云上下,影共月徘徊”之句,其余醒来后皆记不起了。他感到非常遗憾,不久特意将梦中之诗补全:“梦为梅事发,梅向梦中开。皎洁分明是,芳芬仔细猜。枝横云上下,影共月徘徊。欲折陇头寄,凄凉隔夜台。”

这其实是一则优雅的诗话,但更像是一篇唯美的聊斋故事。梦梅、咏梅、赏梅、爱梅,皆因为梅花的缘故,所以陈元钟来到梅林洲,很想寄隐于此。这则故事也为梅林洲增添了浓厚的色彩,美丽又梦幻,清淡且悠远。池州不仅杏花繁盛,自古也是梅花遍地开。除了梅林洲梅花极盛之外,从现存地名中就能感受到池州的梅花之盛,如梅村、梅街、梅山、梅根、梅埂、梅垅、梅冲、梅子岭、团梅岭。

陈元钟梅林洲梦梅之雅事,后被池州杏花村人郎遂编入清康熙年间所编纂的《杏花村志》(十二卷),其“名胜”有记:梅林洲在杜坞隔岸,亦作梅里洲。相传,宋元以来梅花极盛,因以名之。或曰洲与治东相公墩,皆地肺也。闽诗人陈元钟游此,拟筑寄庐于洲上,后寓霍邱,有怀旧诗曰……《雪浪馀闻·纪梦梅》也有关于陈元钟“两梦”的详细记载。

陈元钟是《杏花村志》主笔郎遂好友之一。当年郎遂曾约陈元钟筑室梅林,有诗曰:“倦游庐只废垣存,故国烽烟不可论。此日梅林堪共隐,何须极目望家园。”诗中的“倦游庐”,为陈元钟曾祖父陈第著书处。陈元钟见前忆春日游杏花村赋诗未就,后读郎赵客(郎遂字赵客)寄来的诗,遂补就一首:“官署多暇日,登临兴欲诗。偶然传好句,忽自忆当时。杏补前朝锦,香留刺史祠。湖山樵雨暗,杜坞钓烟垂。粉蜨新花恋,娇莺暖树迟;采蓝妇唤伴,偷果鼠携儿。日落归人急,风高去雁悲。恨无刘阮辈,同引酒垆卮。”

《杏花村志》收录了数首陈元钟诗词,其中与梅林洲所在地杜坞有关的还有《杜坞偶成》二首,其一云:“梅里如浮水深浅,远山遥隔雾沉冥。江干晒网人何在?醉卧垂杨尚未醒。”其二云:“秋水渊澄清似玉,晚山黯淡态如痴。上流闻有桃源路,试向渔人总未知。”此外,还有一首《九日杏花村吟》:“独坐不得意,出门随所遇。言到杏花村,不见杏花树。千年事已非,风日惬幽趣。川原旷烟水,草木秋山暮。忽忆渊明诗,兼讽牧之句。杏花与菊花,寂艳岂同路。陶杜不可作,感时因并慕。”

清嘉庆版《连江县志》卷七“人物”载,陈元钟“天赋奇挺,家世多藏书,尽发而读书,因以诗古文词自见……年方壮强,从父宦游,历荆舒、巴蜀及吴越、邹鲁、燕齐之地。悦其山川人物,志意旷远,遂尽弃其向所读举子业,而仍读人所不恒读”。陈元钟诗文俱佳,所作诗有《前后川行》《金陵漫兴》诸集,皆才气坌涌,尤擅长古风。著有《会山楼诗集》一卷以及《易问述》一卷、《春秋战国史记》若干卷等,编辑有《闽中唐宋元明诗文编》和《环海志》若干卷。

惜憾陈元钟无子,亡故后,其妻王氏痛无可传,将元钟所有生前数百卷撰著及祖传的数千册藏书,在亡夫灵前付之一炬。据说灰烬旋绕不散,经两昼夜方灭,着实令人唏嘘不已。